Print

网络“洗稿”的法律属性、社会危害及治理策略

论文摘要

当下盛行的网络"洗稿"已经引发侵犯原创作者著作权、加剧数据平台恶性竞争、扰乱文化市场、破坏国家科研人才培养秩序等一系列现实危害。亟待厘清其法律属性、分析其社会危害,并以现代化的治理理念为指引,从源头治理着手,以综合治理为主,靠依法治理推进,针对网络"洗稿"现象形成科学、合法、管用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

论文目录

  • 一、网络“洗稿”的法律属性
  •   1. 网络“洗稿”的法理界定问题
  •   2. 网络“洗稿”的伪原创性本质
  •   3. 网络“洗稿”的侵权认定标准
  • 二、网络“洗稿”的社会危害
  •   1. 严重挤压原创作者的生存空间
  •   2. 加剧引发出版平台的恶性竞争
  •   3. 严重威胁国家文化软实力
  •   4. 逐步侵蚀国家基础科研能力
  • 三、网络“洗稿”的治理策略
  •   1. 以源头治理为目标,切断网络“洗稿”行为的生存根基
  •   2. 以综合治理为手段,联通网络“洗稿”行为的治理路径
  •   3. 以依法治理为保障,完善网络“洗稿”治理的制度体系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莫家辉,俞锋

    关键词: 网络洗稿,伪原创性,侵权认定,治理

    来源: 中国出版 2019年24期

    年度: 2019

    分类: 信息科技,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民商法,出版

    单位: 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19ZDA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 D923.41

    页码: 56-60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353K

    下载量: 464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66.cn/article/ef0f2710c44c2b9baba71a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