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文

  • 语篇衔接及其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语篇衔接及其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李婷[1]2013年在《汉英语篇衔接对比研究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文中指出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为指导,使用并借鉴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统计分析与实证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着手,对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作了较为全面的对比研究。全文由...
  • 工作记忆对英语复合句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

    工作记忆对英语复合句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

    伍翔[1]2003年在《工作记忆对英语复合句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作记忆与语言理解的关系是语言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的工作记忆在歧义句、花园路径句、复合句等句子理解加工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上。国内对工作记忆与复合句的阅读理解加工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采用2...
  • 语音意识、句法意识对初二学生英语阅读的影响研究

    语音意识、句法意识对初二学生英语阅读的影响研究

    姜雪凤[1]2003年在《语音意识、句法意识对初二学生英语阅读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西方心理学界,语音意识和句法意识与语言能力,尤其是与阅读的关系研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为指导阅读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但由于研究方法和被试选择的不同,已有的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而且关于元语言意识在...
  • 纵使起舞无剑,何难昧旦司鸡?——五四时期女性诗歌书写

    纵使起舞无剑,何难昧旦司鸡?——五四时期女性诗歌书写

    侯宏虹[1]2003年在《纵使起舞无剑,何难昧旦司鸡?——五四时期女性诗歌书写》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五四女诗人群体为考察对象,试图对她们的诗歌创作状况做一个整体性的研究,以弥补目前学术界在研究中对新诗史上女性诗人关注的不足。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前言;第一章创作背景论;第二章创作题材论;第叁章女性观;第...
  • 论鲁迅杂文文体的创造

    论鲁迅杂文文体的创造

    谢菲[1]2008年在《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鲁迅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以其创作成就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相对于其他现代作家而言,鲁迅的各类文章在中学阶段中收录比率最大、类型最丰富。就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鲁迅小说作品的教学倍受重视,而...
  • 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回忆性主题

    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回忆性主题

    王晓梦[1]2003年在《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回忆性主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国现代文学叁十年的历程来看,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感怀忆旧的作品,现代作家们或是怀念童年,或是追忆故乡,给读者带来了别样的审美空间这样,回忆性主题就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重要主题。但是,研究者们对现代小说的回忆性主题的研...
  • 作为艺术形式的“鲁镇”时空——鲁迅乡土小说新论

    作为艺术形式的“鲁镇”时空——鲁迅乡土小说新论

    毕绪龙[1]2003年在《作为艺术形式的“鲁镇”时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细读”入手,侧重发掘鲁迅乡土小说时空形式中蕴涵的文化内涵、社会文化秩序和形象的文化含义,是本论文的主要任务。论文对鲁迅乡土小说中的典型环境——“鲁镇”做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分析,论证了鲁迅乡土小说的文化社区背景应为中国市镇而非...
  • 唐代女诗人的道教情怀与审美意向

    唐代女诗人的道教情怀与审美意向

    田晓膺[1]2003年在《唐代女诗人的道教情怀与审美意向》文中研究表明唐代是我国道教最为鼎盛的时期,除武则天时期有过短暂的抑道挫折之外,唐统治者皆对道教大力提倡、倍加尊崇。从太宗到玄宗,统治者对道士一直恩宠有加,唐代道教遂臻于空前绝后的境地。与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提倡道教的举动相呼应,唐代社会形成了一股...
  • 危机与新生——战争年代(1937—1948)的文学话语转型

    危机与新生——战争年代(1937—1948)的文学话语转型

    文贵良[1]2003年在《危机与新生》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话语生存论的角度探讨了战争年代(1937——1948)的话语分布。话语生存论认为话语是生存的家园。本文主要分析了叁种话语模式:毛氏话语、大众话语和胡风话语。毛氏话语是成熟的政论白话文和以毛泽东命名的话语权威的结合。毛氏话语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话语...
  • 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写作

    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写作

    黄艳芬[1]2003年在《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写作》文中研究表明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新小说创作,在激荡的社会变革中,女性作家渴望通过书写自我身心体验,采用自身经历的现身说法,用自传体文本来承载她们解放自我的宣言。冰心以爱的宣言开启二十一世纪中国女性自传体小说创作,其后近叁十...
  • 汉赋专题研究

    汉赋专题研究

    高一农[1]2003年在《汉赋专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对每个朝代的主流文学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就汉代文学而言,这段话包含着这么几层意思:赋体文学是汉代的主流文...
  • 《水浒传》韵文初探

    《水浒传》韵文初探

    张育红[1]2003年在《《水浒传》韵文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水浒传》中的韵文,一向不为学术界所重视。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讨,试图通过对《水浒传》韵文的研究,为有关小说作者及成书过程的探讨,提供一些新材料、新视角。本文的引言部分,先从小说韵文的文化渊源谈起,指出《水浒传》“韵散结合”的叙述模式源于宋元话...
  • 《古诗十九首》浅探

    《古诗十九首》浅探

    赵杰[1]2001年在《《古诗十九首》浅探》文中研究指明文章认为《古诗十九首》虽然是不同作者所作,但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如长于抒情、有相同的题材、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其调等。石红[2]2003年在《《古诗十九首》浅探》文中指出本文综合风格及诗中所用地名判断,认为十...
  • 五四女性作家小说创作论

    五四女性作家小说创作论

    汪雨涛[1]2003年在《五四女性作家小说创作论》文中提出五四女性作家群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女性作家。她们承继晚清以来现代化转型所带来的妇女解放运动的成果,在五四启蒙思潮推动下登上文坛,揭开了中国现代女性小说创作的序幕。对于中国女性文学而言,她们的小说创作不仅开辟和丰富了女性书写的题材空间与主...
  •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刘志宏[1]2003年在《《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唐以来,对《离骚》“香草美人”的研究或遵循“以经解骚”之传统模式,而自近现代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文化背景研究兴起,各秉所长,可谓聚讼纷争。学者们依靠蓬勃发展的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和心理学等,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文...
  • 何其芳散文论

    何其芳散文论

    姜艳[1]2003年在《何其芳散文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将何其芳叁四十年代散文的诗性创作作为个案研究。何其芳散文的诗性创作实际是指何其芳散文中诗意的表现。他的散文诗性创作进行了一场“思想”和“艺术”上的“革命”。他的散文是诗性的,是一种诗性的散文,他注重人格的审美、表现自我的真实的感情,抒写真...
  • 中国当代小小说理论批评史论

    中国当代小小说理论批评史论

    阎占士[1]2003年在《中国当代小小说理论批评史论》文中指出本文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对我国30年来小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流变作了初步梳理。根据研究对象侧重点的变化,我国当代小小说理论批评发展流变可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萌芽期;80年代初中期为复苏和初步发展期;80年代末90年...
  • 汪曾祺审美追求论

    汪曾祺审美追求论

    刘志宏[1]2003年在《汪曾祺审美追求论》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名在新时期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作家,汪曾祺的独特不仅仅因为他通过情节的淡化、“风俗画”般的民俗风情的生动描述等创作技巧对他自己所理解的真实、和谐的文体观念进行了充分的阐释,更因为他以极其开放的胸襟对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尤其是叙事学理论加以创造性的...
  • 论海派小说的雅俗互动与流变

    论海派小说的雅俗互动与流变

    黄蜜[1]2003年在《论海派小说的雅俗互动与流变》文中研究指明“五四”之后,中国现代小说有了高雅小说与通俗小说的划分,与此同时,现代小说系统内也开始了雅俗互动互渗的历程。这一过程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小说流派,其中,海派文学最具典型性。海派小说既代表着现代主义的先锋性,又有着酒色之气的消费娱乐性,将雅和...
  • 商务印书馆馆办期刊研究

    商务印书馆馆办期刊研究

    刘兰[1]2003年在《商务印书馆馆办期刊研究》文中认为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最悠久的文化出版机构,他在中国走向现代启蒙——维新变法的前一年——1897年的2月11日创建于上海。作为我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着作和新式教科书。在出书的同时,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