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控制在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中应用的研究

    智能控制在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中应用的研究

    赵耀[1]2013年在《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控制及运行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随着用电需求的上升传统集中式大电网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弊端,发展基于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的微网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控制和运行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适用...
  • WCDMA系统中的小区搜索算法研究

    WCDMA系统中的小区搜索算法研究

    汪波[1]2004年在《WCDMA系统中的小区搜索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WCDMA系统是第叁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具有竞争力的标准之一。其同步的技术是这个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WCDMA系统精心设计了快速的小区搜索算法,本文就是研究小区搜索算法及其实现,共分五章。第二章中介绍了WCDMA系统FD...
  • 组播路由网络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组播路由网络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蔡雪莲,黄东军[1]2004年在《组播网络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IP组播技术是个新兴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组播路由协议。为了有效的测试和比较这些不断被提出的组播协议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基于离散事件驱动的专门测试组播路由的网络仿真平台Msimulator。该平台通过建立网...
  • 基于L_p增益的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L_p增益的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方法研究

    李长英[1]2013年在《非线性系统模糊高增益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物理系统本质上都是非线性的,而且是不确定的,通常受到外界扰动、不确定动态输入和时滞等不确定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模糊逻辑系统能够以任意给定的精度逼近定义在紧集上的连续函数,能够有效的处理非线性系统的不确定性。本文就此领域展开相...
  • 反向双激励螺管磨粒传感器设计及其特性研究

    反向双激励螺管磨粒传感器设计及其特性研究

    张亦军[1]2004年在《反向双激励螺管磨粒传感器设计及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保证机器正常运行,除精心设计外,及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可实现故障预报和预知性维修。而机械设备的运行部件,磨损失效约占80%左右,磨损失效状态监测已有多种技术,例如振动监测、声发射监测、温度监测、油液磨粒监测等。其中油液...
  • 有源电力滤波器

    有源电力滤波器

    刘斌[1]2007年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与实验》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谐波问题日益严重,谐波成为影响电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源电力滤波器能对频率和幅度都变化的谐波进行跟踪补偿,且补偿特性不受电网阻抗的影响,滤波特性很好,在治理电网谐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
  • 基于H_∞控制理论的磁悬浮系统控制研究

    基于H_∞控制理论的磁悬浮系统控制研究

    李丹丹[1]2012年在《磁悬浮系统的鲁棒控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磁悬浮技术是一项高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本身就是针对高速、精密化的目标进行研究,因而具有无摩擦、无磨损、寿命长、功耗低和噪声小等特点。磁悬浮控制系统是一类典型的非线性开环不稳定系统,磁悬浮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模型摄动和各种外界干扰...
  • 动力机械系统振动主动控制部分施控理论的研究

    动力机械系统振动主动控制部分施控理论的研究

    付鲁华[1]2004年在《动力机械系统振动主动控制部分施控理论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系和内燃机整机振动系统为例,围绕动力机械系统振动的部分主动施控(PAC)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相关特性研究,并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分别提出了部分模态施控(PMC)、部分坐标施控(PCC)...
  • 新型无接触供电系统的研究

    新型无接触供电系统的研究

    武瑛[1]2004年在《新型无接触供电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新型无接触供电系统综合运用电磁感应耦合技术、高频变换技术以及电力电子等高新技术,安全、可靠、高效、灵活地实现了电能的无接触传输,克服了传统的电能传输中的诸多不足,开创了能量传输的新方法。本文以相对分离式变压器为主,通过理论分析、模型建立、仿真...
  • 外啮合摆线类齿轮泵啮合理论及设计制造研究

    外啮合摆线类齿轮泵啮合理论及设计制造研究

    朱继华[1]2004年在《外啮合摆线类齿轮泵啮合理论及设计制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齿轮泵中,最关键的部件是一对相互啮合的转子,而在齿轮泵转子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型线设计,因为转子型线基本决定了齿轮泵性能的好坏。今后齿轮泵的研究要向开发新型线,创造新产品的方向发展。齿轮泵转子的齿廓型线一般为渐开...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锅炉燃烧控制方法的研究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锅炉燃烧控制方法的研究

    张克良[1]2004年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锅炉燃烧控制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工业锅炉作为工业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热源和动力源,在整个能源消耗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提高锅炉的运行热效率、降低能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是多年来技术改造和节能工作中意义深远的课题。目前锅炉控制的核心难点问题就是研究如何提高燃烧系统的...
  • ECRH负高压脉冲电源的研究

    ECRH负高压脉冲电源的研究

    金海[1]2002年在《高性能高压脉冲电源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介绍了ECRH对于TOKAMAK物理实验的重大意义,以及ECRH系统的组成,重点是ECRH运行所必须的回旋管阴极负高压电源。本文不仅探讨了实现高压脉冲电源的理论,提出了实现方案,而且从实践的角度加以验证,还对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
  • MANET网络的QoS路由研究

    MANET网络的QoS路由研究

    王晓东[1]2004年在《MANET网络的QoS路由研究》文中指出MANET网络是独立的网络自治系统,不依赖于固定主干网,该系统能快速部署到位,建立起一套完整、强大、高抗毁的网络通信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和多媒体通信服务。MANET网络以全无线多跳传输连接构成,具有突出的网络可移动性特点,有着极其广泛...
  • 集成服务网络中具有QoS支持的分组公平调度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集成服务网络中具有QoS支持的分组公平调度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张伟[1]2004年在《集成服务网络中具有QoS支持的分组公平调度算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一、分组调度分组调度是实现网络服务质量控制的核心机制之一,是网络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控制不同类型的分组对链路带宽的使用,使不同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数据流得到不同的服务。分组调度的基本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系统信...
  • 多输出神经元模型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多输出神经元模型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汪秉文,沈艳军,何统洲[1]2004年在《多输出神经元模型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一种新的多输出神经元模型.首先,给出这类模型的一般形式,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其次,给出了其学习算法,即递推最小二乘算法,最后通过几个模拟实验表明,采用多输出神经元模型的多层前向神经网...
  • 统一潮流控制器物理模型研究

    统一潮流控制器物理模型研究

    王平[1]2007年在《UPFC的仿真分析及其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是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交流输电系统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能分别或同时调节输电线路的电压、阻抗、相角,以及对线路的有功和无功潮流进行快速有效的控制,是一种最灵活的FACTS...
  • 基于模糊逻辑的城市交通单路口复合式信号控制

    基于模糊逻辑的城市交通单路口复合式信号控制

    张学志[1]2004年在《基于模糊逻辑的城市交通单路口复合式信号控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汽车化的急速发展,导致交通拥挤、交通肇事、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变得越来越拥挤...
  • 混凝土泵车臂架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混凝土泵车臂架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冯金光[1]2004年在《混凝土泵车臂架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改变混凝土泵车布料机构依靠手动操作带来的各种不便和困难,进一步实现混凝土泵车臂架控制系统的自动化和机器人化,本文对大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进行攻关,以出料口为控制目标,对所有臂架和转台同时进行智能连动控制,以实现出料...
  • 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及保护与控制系统的研究

    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及保护与控制系统的研究

    李斌[1]2004年在《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及保护与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大电网互联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超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超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和防御体系是电力工业者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我国电网相对薄弱,承受事故能力较差。即使故障时继电保护快速切除故障,也难免事...
  • 移动通信WCDMA与TD-SCDMA的互干扰研究

    移动通信WCDMA与TD-SCDMA的互干扰研究

    余泽兵[1]2007年在《3G移动通信系统间干扰分析》文中认为中国国内3G序幕已经拉开。中国移动在国内举办08年奥运会的几个城市完成了TD-SCDMA主设备招标工作。以中国提出的叁大3G国际标准之一(TD-SCDMA)很快将在中国得到正式应用。第叁代移动通信系统较以往的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