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之反思与完善]()
杨立新[1]2005年在《刑事诉讼平衡论》文中研究表明一、论文主要内容论文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其中上篇四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基本理论,第一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基本范畴,第二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法哲学基础;第叁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实现的基本原则;第四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实现的机制;下篇...
![诚信政府制度建设之探讨]()
张国仲[1]2004年在《诚信政府制度建设之探讨》文中认为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在对人类早期“自然状态”假设性分析和“理性政府”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人民主权论”和政治代理理论,为政府诚信的伦理属性提供了丰厚的学理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抛弃了资产阶级学者的“天赋人权”的神意安排和社会契约...
![劳动教养制度立法研究]()
马海波[1]2004年在《劳动教养制度立法研究》文中指出劳动教养制度,从其产生初期为彻底肃清新中国成立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而建立,发展至今成为辅助于刑罚和治安处罚,并且相对独立的一种教育改造措施,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
![论法律思维与司法裁判——对司法认知规律的法理学思考]()
王纳新[1]2004年在《论法律思维与司法裁判》文中研究说明面对司法裁判工作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危机,其根本出路在于走法官职业化道路。因为司法能否独立、司法能否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均取决于法官职业化问题。而法官职业化的关键又在于法官的专业化,其具体表现为全体法官能否形成一套作为法官职业应有的思维方式、...
![略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育与完善]()
肖述虎[1]2004年在《略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育与完善》文中研究指明民主政治建设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大都把重点放在制度建设、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本文综合利用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深入分析,指出,民主制度建设是机制保障,而普遍的公民权利意识才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灵魂和驱动力。建设社会主...
![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陈红霞[1]2004年在《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认为本论文的研究以科学技术论、管理学、经济学、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托。在研究方法上,尤其注重运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阐述与经验归纳的结合,(2)系统论方法的运用,(3)比较分析法,(4)数据分析法与图形分析法的结合。本论文重点...
![伦理视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选择]()
刘建荣[1]2004年在《伦理视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选择》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基础,是国民经济命脉,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面对全球化发展和WTO的挑战,我们如何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对世界新环境、新格局,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我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状况和道德建设]()
胡建华[1]2014年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法理分析与法治保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心...
![腐败治理机制研究]()
王孜[1]2016年在《审计治理、高管腐败与资本配置效率》文中指出审计治理、高管腐败以及资本配置效率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一方面,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在全球170多个国家的腐败排行中高居80位左右,清廉指数较低,当行政腐...
![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司法审查]()
王昭权[1]2004年在《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文中指出行政权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这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内在要求,伴随着行政权的扩张,行政自由裁量行为已现实地成为行政权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现代依法行政的必然趋势,加强对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司法控制更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计划法的立法研究]()
乔刚[1]2010年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文中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任务:“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
![论我国公民的法律心理及其完善]()
陈晓雷[1]2003年在《论我国公民的法律心理及其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我国虽大力进行法制建设,并确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大多均属于制度建设,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国公民的法律心理与法制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无论是在婚姻家庭领域、日常消费生活领域,还是在重大的经济贸易活动中,社会公...
![我国宏观调控基本法的立法研究]()
王曦[1]2003年在《我国宏观调控基本法的立法研究》文中提出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必要手段。市场经济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包括微观经济领域的市场规制和宏观经济领域的宏观调控,相应地,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也分为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制定了一批宏观调...
![论发展权与当代中国法制改革和创新]()
姜素红[1]2003年在《论发展权与当代中国法制改革和创新》文中提出本文首先从发展权提出的时代背景、发展权的确立过程阐述了发展权的由来。发展权是人的个体和人的集体参与、促进与享受其相互之间在不同时空限度内得以协调、均衡、持续地发展的一项基本人权。接着对发展权的主体、客体、内容作了具体分析,进而指出:...
![论地方利益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
马涛[1]2003年在《论地方利益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文中提出在探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地方利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拟选取利益视角,运用利益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来界定地方利益的含义,并从有利于实现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探讨地方利益的价值取向。文章意义在与研究探讨、并寻求地方政府政策执行...
![关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
胡建华[1]2014年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法理分析与法治保障》文中研究指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心内容是要...
![论程序法意识]()
曾立斌[1]2003年在《论程序法意识》文中指出传统理论上,程序法被视作实体法的附庸,是适用实体法的工具和手段,近些年的有关着述和论文中,可看到学术界已逐渐注意到程序本身的独立价值。司法实践中破坏程序的现象也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对立法上各种程序设计的必要性与科学性已经和正在进行着广泛地探讨。然而,就...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公民文化——一种政治文化的思考]()
刘亚妮[1]2016年在《反新疆分裂斗争中的文化认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疆分裂主义已经产生了一百多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条件、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社会的变迁,新疆分裂主义历经反弹、蔓延到恶性发展,近年来更是猖獗。自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特别是2013年以来,分裂主义势力内外...
![劳动教养制度研究]()
赵秉志,商浩文[1]2015年在《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与刑法调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已经被依法废止,基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衔接之考量,需要将相关劳动教养事由进行类型化处理,纳入法治轨道。一部分劳动教养事由将会分流到刑法中,这将会导致部分犯罪入罪门槛的调整和保安处分措施的扩大...
![人与制度互动关系探究——乡村基层民主选举问题探究]()
刘征[1]2003年在《人与制度互动关系探究——乡村基层民主选举问题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的问题。不仅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农村的政治民主的发展对我国的政治体制的现代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中国,一方面,农民的经济地位得到了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