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1]2004年在《峡江景观视觉分析的GIS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资文化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经济的进步促进了国内旅游业的空前发达。在繁荣的旅游业背后,各地的风景名胜区也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许多着名的风景名胜区遭受了严重的人为破坏。为了实现对风景名胜区...
况璐[1]2016年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天际线的解读与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天际线的观察为体验城市形式的途径之一;而城市天际线是城市生活经验中提供认知城市空间构架、方向指认、与地区性特征所呈现的一种客体形式之一。天际线形式的构成反映出城市实质环境中土地使用分区特性与概略使用型态,并且传达有关城市政治、宗...
朱林辉[1]2004年在《基于桅杆结构的吊装力学模型研究及CAD应用》文中认为桅杆式起重机整体安装技术是建设部提出的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之一,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但是,目前桅杆式起重机吊装设计仍然普遍基于传统的力学模型采用手工计算,该模型缺乏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待完善。为此,本文重点针对...
孙元军[1]2008年在《土地利用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政府土地主管部门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但如何从中提取出人们感兴趣的有用信息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如何选取数据挖掘工具、如何选取数据挖掘算法、如何分析解释数据挖掘结果等问题的研究,在大量...
毋雪梅[1]2004年在《粉粒状建筑垃圾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城市固体垃圾年总量已达1.42*10~8T,其中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已为世界众多国家所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城市建筑...
王芳[1]2004年在《建筑形式中的隐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对建筑语言的思考,把隐喻置于建筑形式中,从人与建筑,建筑与形式,建筑与文化的内在关系出发,结合语言学、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和实例,对建筑形式中的隐喻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由此提出并进一步探讨了“隐喻化”创作模式这一概念。全文共分叁章。第一章,隐...
陈卓[1]2004年在《上部结构、筏板、地基共同作用的面向对象有限元分析》文中指出高层建筑体系中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由于这一体系的复杂性和计算条件的限制,不少学者根据不同的计算目的,提出了许多简化模型和相应的算法。笔者通过对各种模型的分析比较,结合考虑影响上部...
谭晓红[1]2004年在《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自身的不断更新发展,在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交通运输在街道空间中所占有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城市街道主体的“人”被汽车所替代,大量城市中的街道隐退为纯交通空间,相对来说文化意义及人文色彩日趋薄弱,地域性特征正在褪色,市民对街道的精...
周廷鹤[1]2009年在《城市燃气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燃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在油气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成功实施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继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之后更高级别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它是以保证城市燃气管道的经济安全运行为核心目标,对影响城市燃气管道完整性的各种潜在因素进行综...
王蕾[1]2004年在《建筑附着信息载体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街道——作为市民日常活动的公共空间,承载着大量的商业活动。临街建筑物也因此而承载着大量的商业信息,为各种商业广告的展示所利用,成为各种商业信息竞相争夺的支撑体。这些广告的任意设置和频繁更迭,逐步改变了建筑物的原有形态...
傅学政[1]2004年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绝热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为改善夏热冬冷地区(亚热带)建筑热环境,实现该地区建筑的节能目标,降低节能费用,推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的实施,本文开展了下列研究工作:探讨了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建筑结构的热传递机理。根...
李岗[1]2004年在《文化·现象·涵义》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均质化和同样化在当代社会的各个角落蔓延,文化也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些有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正在失去它原有的内涵,朴实宁静的民风也被大都市的快速生活节奏所吞噬,如何在地方和现代中寻求一种...
叶晓燕[1]2004年在《商品住宅建筑策划方法研究——以资源配置理论为基础》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住宅产业作为新的社会经济增长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果与技术进步,商品住宅开发与建设的相关研究也积极展开。建筑策划的特殊工作模式与方法,一方面使其成为商品住宅建筑设计科学方法不可或缺的组...
戈晓玲[1]2004年在《铝合金轴心受压构件非线性稳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土木工程中使用铝合金作为建筑材料是一种新的趋势,铝合金结构在我国的工程实践越来越多。然而,除了上海市于2001年发行了《铝合金格构结构技术规程》(DGJ08-95-2001)外,在国内还没有正式规范可循,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铝合...
胡彦君[1]2004年在《掺合料混凝土氯离子渗透快速试验校正及渗透性能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掺合料混凝土氯离子渗透快速试验校正及渗透性能规律研究汪明刚[2]2011年在《单轴持续压荷载及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以往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往往集中于无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结构,很...
高全超[1]2008年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区判定及漏损量估计的研究》文中指出城市供水管网运行中出现的漏水现象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造成降压供水,降低管道安全性,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漏损控制作为城市供水调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将漏损的判别与漏...
文茜茜[1]2016年在《廊空间在小学校园建筑中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素质教育的推进,家庭隔代培养小孩的模式,使得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父母的关注。小学校园的建设与小学生的学习成长紧密相关,小学校教育在儿童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占有了儿童生活、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孩子的数...
陈晓东[1]2004年在《黟县西递村外部空间构成与解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图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黟县西递村外部空间实态构成和空间感受的解析,深入认识西递村外部空间的形态组织规律,在理论上为徽州传统村落的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研究样本,在实践中为西递村的保护与更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事实依据。论文共分为叁个部分,...
王侠[1]2004年在《大城市低收入居住空间发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文中提出近20年来,社会结构转型下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趋势不断加大,这是我国城市低收入居住空间产生、发展的前提和背景。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居住用地的不断扩张,城市低收入居住空间不平衡发展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尤其会对城市社会稳定...
吴怡音[1]2004年在《高技术产业区位因子变化分析》文中指出论文研究的背景是,信息技术革命发生导致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出现及随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高技术区兴建热潮。西方学者研究理论都偏重于社会学研究,基于全球尺度的视角,对城市规划与设计很难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因此论文研究的意义就在于结合宏观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