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1]2003年在《HBV蛋白相关免疫应答致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感染机体后可发生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全球约有3.5亿慢性感染者,亚洲属于高流行区,以围产期传播为主,约有1/3~1...
冯永嘉[1]2003年在《空肠弯曲菌粘附蛋白基因工程疫苗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peb1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相应蛋白的表达目的:以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编码空肠弯曲菌(CJ)粘附蛋白(periplasmicsolute-bindingprotein,PEB1)编码基因peb1A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
李宏增[1]2003年在《髓鞘碱性蛋白免疫表位肽诱导的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是以局灶性脱髓鞘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被认为是髓鞘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约有110万患者,女性是男...
郑山根[1]2003年在《LPS多表位模拟肽及抗原性的研究》文中提出脂多糖是引起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休克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拮抗LPS或类脂A制剂。虽然抗LPS抗体可拮抗LPS而具保护性,但临床上抗体的应用时机难以掌握。因此,建立针对内毒素的主动免疫是防治内毒素血症及败血症休克的重要途径...
李湘鸣[1]2003年在《牛奶中雌激素类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近十几年来,在许多国家均发现男性生殖健康已经退化。在90年代,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均发现正常男性精液质量有所下降,其明显特征是当精液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精子的活动度及正常精子的百分率下降。比利时学者对健...
王水明[1]2003年在《电磁脉冲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长期(1年)动态的多指标观察,从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较系统地探讨了3种场强(8×10~2、2×10~4和6×10~4V/m)的电磁脉冲(EMP)5次重复...
李福兵[1]2005年在《睾丸内注射精子载体法介导基因转移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精子载体法介导基因转移是以精子为载体,在受精时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卵母细胞,制备转基因动物的简单而高效的方法之一。该方法不仅操作方便,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而且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不高。目前研究者主要采用将精子与外源DNA简...
林治华[1]2003年在《QSAR分析结合实验方法用于T细胞表位快速筛选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蛋白质抗原结构与免疫原性关系的研究推动了分子免疫学与结构免疫学的发展,而后者又迫切要求从分子水平更深入地认识复杂的免疫现象。人们已认识到蛋白质抗原并非通过其完整分子发挥功能,而是通过其表位(epitope)体...
魏泽庆[1]2003年在《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同源性及其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文中认为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之一。且其在医院感染中常以耐药菌株为主,70年代,主要流行庆大霉素耐药菌株,自83年在德国首次报道SHV-2型超广谱酶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
蒋碧梅[1]2003年在《HSP70抑制过氧化氢所致C_2C_(12)肌原细胞Smac从线粒体释放及细胞凋亡》文中研究指明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心肌细胞凋亡亦是活性氧所致心肌损伤的重要细胞机制之一。Smac...
刘瑛[1]2003年在《从HSF1基因敲除小鼠心肌中筛选及克隆热休克反应中受HSF1调控的靶基因》文中研究表明用cDNA芯片从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shocktranscriptionfactor1,HSF1)基因敲除小鼠心肌组织中筛选热休克反应中受HSF1调控的靶基因,并对筛选到的未知基因进行...
杨桐伟[1]2011年在《ERK与NO信号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内痛觉信号传递中的交互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外周与中枢神经元可塑性变化是导致其发展为慢性持续状态的关键,脊髓背角神经元在持续刺激后所发生的可塑性变化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
杨应华[1]2003年在《人源多肽抗生素LL-37/hCAP-18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然免疫是机体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多肽抗生素既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宿主抵抗病原物入侵的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也是开发新型抗生素的理想候选物,在医药工业和培育抗病动物、植物新品种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L...
王艳[1]2008年在《鸡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基(chRANKL)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核因子-KB受体激活物配基RANKL(receptoractivatorofNF-κBligand,RANKL)最早发现于哺乳动物,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一员,它参与破骨细胞形...
户义[1]2003年在《抗融合标签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融合蛋白(fusionprotein)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连接在一起共同表达出的重组蛋白。标签融合蛋白(tagfusionprotein)是融合蛋白的一种,它是由目的蛋白(targetprotein)和融...
柴国林[1]2003年在《Hca-F榄香稀复合瘤苗抗原—卡介苗热休克蛋白复合物(H_(TA)-HSP70_(BCG))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在细胞的抗原加工提呈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外源HSPs能作用于树突状细胞(dendri...
周争立,徐琳,单朝屏,杨映芳[1]2003年在《心理干预改善45岁以下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以评估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90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46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除行腹式子宫全切术外,在围手术期行心理干预,即:支...
李凡[1]2003年在《星形胶质细胞与IL-8相互作用对神经元保护机制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体观察脑缺血不同部位AS表达GFAP的消长改变及GB的防治效应;体外研究IL-8对AS及神经元的影响。从而阐明缺血后AS表达GFAP与IL-8及神经元的相互关系;通过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G...
陈义忠[1]2003年在《ZS株弓形虫P22基因片段的克隆和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ZS株弓形虫表膜抗原P22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方法:从ZS株弓形虫基因组中扩增出P22编码基因的位于开放阅读框架(ORF)中的一长496bp的片段,限制性内切酶PstⅠ和BgLⅡ双酶切该片段,胶回收纯化,插入表...
韩述岭[1]2003年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Ab)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预防和保护作用,为临床上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及由此导致的急性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