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兵[1]2005年在《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关系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营造。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卫星镇建设,完善卫星镇基础设施,提高卫星镇建设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卫星镇生态环境,繁荣卫星镇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赵翠清[1]2004年在《河南省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是关于河南省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章。学术界对小城镇的研究成果很多,但20多年来,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对小城镇的研究成果始终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时间要求。传统的小城镇研究一般都是关注小城镇本身如何建设的问题,新的形...
齐春莹[1]2016年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态势及治理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内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然而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甚至成为收入分配领域中的主要矛盾。因而,本文主要从多个视角对我国城乡居民收...
戴铭[1]2004年在《常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常州充分利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之一的机遇,扩大开放、积极推进与国际经济接轨,并使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常州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全面剖析了常州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提出了常州市开放型...
伍百军[1]2007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尤其以区域贸易安排(RTA)引人注目,其数量迅速增长。到2002年,在WTO中作了通报的RTA已多达250余个。据WTO估计,到2007年还将有近90个自由贸易生效。目前区域贸易安...
陈岭[1]2004年在《转型期我国政府行政指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行政指导诞生于日本,继而发展到美、英、法、德等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它是一种以尊重被指导者的意愿为前提,以被指导者的认同和参与为形式的柔性分权化管理方式,它不仅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改革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行政民主化。现行的“治理”理论...
赵春雨[1]2004年在《芜湖市产业结构演化与区域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所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是深刻的,其作用与影响是任何区域所无法回避和抗拒的。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根本性措施,产业结构演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的研究...
石峡[1]2004年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西南开放型经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各国开放商品市场、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要求各国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因此,发展西南开放型经济是与我国的总体发展目标与一致的。西南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研究...
任萃颖[1]2016年在《吉林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经济转型主要包含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转型两个方面,转型的方向是要实现一个优于当前经济发展形态的新的经济运行形态,而具体到县(市)层面,县域经济转型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摆脱传统的发展形态,建立一个符合在新常态下有利于县...
詹水芳[1]2004年在《上海开发区空间集聚模式与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文中认为产业集群是激烈的全球产业竞争的产物,又是国家和地区回应全球化挑战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最初就是从制造业中产生的。为此,要深入探讨产业集群,就必须首先对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研究。作为制造业集聚载体的开...
张永利[1]2004年在《现代林业发展理论及其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森林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效益与保护为主题,以森林与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林学、森林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系统研究了现代林业生存、发展、效益、保护四大主题,并对各国围绕现代林业的实践...
张红丽[1]2004年在《新疆节水生态农业系统理论与制度创新研究》文中指出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水。一方面水缺乏:新疆绿洲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4.2%,人口缺水率为15.6%,牧畜缺水率为24.3%。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指数为0.65。生态缺水,导致生态荒漠化,森林覆盖率仅为1.6...
陈中武[1]2006年在《河南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叁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既是解决“叁农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农村地区资源稀缺,农民素质偏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农民收入差距越拉...
余小平[1]2004年在《西部地区工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工业生产的发展模式,从实践和理论的层面上寻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良策。在西部大开发成为我国21世纪发展的一...
崔莹[1]2004年在《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区域公路网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机制,结合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AHP(层次分析)方法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对公路建设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评价。文章从层次结构及功...
杨博[1]2007年在《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建设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能源紧缺与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影响到我国的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我国在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不尽人意,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生产过程中浪费严重以及由此引发的能源短缺。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工业化和...
彭健[1]2005年在《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文中认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经济改革,不仅触动了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而且也使财政体制和政府预算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国财政体制和政府预算制度的变革进程并不同步。我国第一阶段的财政改革主要集中于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该阶段的改革从2...
王章华[1]2011年在《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90年代初进行试点,逐步在农村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本身设计存在缺陷等种种因素的影响,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难以推进。1999年,国务...
王永明[1]2004年在《包头市经济发展与人才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受知识经济社会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经济增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关键是人才,换言之,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人力、人才资源来支撑,人力、人才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这一点对于任何一...
原国栋[1]2004年在《江泽民创新动力论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