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的研究

    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的研究

    陈新[1]2008年在《油菜亚基因组杂种和亲本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文中认为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A~nA~nC~nC~n2n=38)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生物能源载体,它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由白菜型油菜(Brassica.rapa,A~rA~r2n=20)和甘蓝(Brassica...
  • 中国主要茸鹿分子鉴别及分子系统学的研究

    中国主要茸鹿分子鉴别及分子系统学的研究

    张敏[1]2003年在《中国主要茸鹿分子鉴别及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文中指出鹿与人类生活自古以来就有密切关系。鹿浑身是宝,给人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产品,其中最贵重的产品是鹿茸,是传统名贵的中药材,能治疗多种疾病,上百种中成药皆有鹿茸配伍。我国是世界上养鹿最早的国家,也是驯养茸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其中我国驯...
  • 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初步分离及PCR诊断的研究

    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初步分离及PCR诊断的研究

    张月梅[1]2014年在《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与绵羊透明质酸酶2相互作用初探》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绵羊肺腺瘤(Ovinepulmonaryadenomatosis,OPA)是由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sheepretrovirus,JSR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肺脏肿瘤性疾病。JSRV为p反...
  • 重组ChIFN-γ抗球虫作用和免疫增强效果研究

    重组ChIFN-γ抗球虫作用和免疫增强效果研究

    叶秀华[1]2003年在《重组ChIFN-γ抗球虫作用和免疫增强效果研究》文中指出鸡γ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为了检测rChIFN-γ的抗球虫作用和对球虫活苗的免疫增强效果,分别进行两组试验对rChIFN-γ的抗球虫机制和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在rChIFN-γ抗球虫试验中,当攻虫...
  • 家蚕未受精卵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

    家蚕未受精卵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

    邱咏梅[1]2003年在《家蚕未受精卵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文中指出家蚕是丝绸业的生物基础,通过EST测序从分子水平上获得大量数据,可为家蚕基因组结构和绝大部分基因提供信息,为进一步进行家蚕功能基因的研究奠定基础。家蚕的EST数据的收集在新基因的发现、基因敲除的研究和基因芯片的制备以及发育分析...
  •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克隆、表达、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克隆、表达、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

    郝艳秋[1]2003年在《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克隆、表达、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ofliverregeneration,ALR)是一种特殊的促肝细胞分裂原,在肝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肝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的肝炎、肝硬化及肝...
  • 人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的初步研究

    人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的初步研究

    王艳[1]2008年在《鸡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基(chRANKL)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核因子-KB受体激活物配基RANKL(receptoractivatorofNF-κBligand,RANKL)最早发现于哺乳动物,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一员,它参与破骨细胞形...
  • 抗融合标签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与应用研究

    抗融合标签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与应用研究

    户义[1]2003年在《抗融合标签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融合蛋白(fusionprotein)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连接在一起共同表达出的重组蛋白。标签融合蛋白(tagfusionprotein)是融合蛋白的一种,它是由目的蛋白(targetprotein)和融...
  • 乙型肝炎病毒preS2-S基因(adr亚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乙型肝炎病毒preS2-S基因(adr亚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苏小平[1]2003年在《乙型肝炎病毒preS2-S基因(adr亚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至少有4种亚型:ayw、adr、ayr、和adw。其中adr亚型是中国人的主要流行株,其基因组DNA已被克隆,全长3.2kbp,与其他3种亚型在DNA水平和...
  • 冲击波促进出生后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

    冲击波促进出生后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

    胡军[1]2003年在《冲击波促进出生后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文中认为骨缺损、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自体骨移植,但存在局部并发症和供骨数量不足等缺陷。诱导成骨是近代发展的重要理论,Urist首先提出间充质细胞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作用下可向成骨和成软骨方向分化...
  • 嗅鞘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移植修复急性脊髓损伤的长期实验观察

    嗅鞘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移植修复急性脊髓损伤的长期实验观察

    史建国[1]2003年在《嗅鞘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移植修复急性脊髓损伤的长期实验观察》文中研究说明因创伤所致急性SCI的发病率目前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的SCI所致的截瘫和四肢瘫不仅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庭产生巨大痛苦,而且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损伤后脊髓再生和功能重建一直是医学界和社会密切关注的...
  • 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老年神经退行性病中的作用研究

    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老年神经退行性病中的作用研究

    李学坤[1]2003年在《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老年神经退行性病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传统观点认为成体哺乳动物脑内因疾病或损伤丢失的神经细胞无法再生,这意味着成体脑内的神经细胞只能是逐渐减少,而不能被更新。这使人们感到神经系统疾患特别是老年神经退行性病的治疗前景黯淡。近年来,研究人员在胚胎和成年...
  • Gq蛋白及RGS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Gq蛋白及RGS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陈星云[1]2003年在《Gq蛋白及RGS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虽然最近ARDS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仍然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局部或全身性损害都可造成肺弥漫性损伤而导致ARDS,肺损伤可能是由于肺实质直接损伤造成...
  •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及靶向研究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及靶向研究

    应懿[1]2003年在《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及靶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优化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CBP-PLGA-MC)的制备,考察载药微囊的动物急性毒性、体内组织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1.CBP-PLGA-MC的制备首先筛选空白微囊的制备,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张甜[1]2017年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包含“两个百年”目标的中国梦执政理念。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重点”是“全面”。这个“全面”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内容的全面...
  • 试论主观世界改造中的认识能力的改造

    试论主观世界改造中的认识能力的改造

    胡军[1]2003年在《试论主观世界改造中的认识能力的改造》文中研究指明人类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无不与人类自身相关,主要原因就在于主观世界的发展相对于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主观世界的改造是低效的。这让我不得不回到毛泽东的改造论上来,重温“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
  • 重读科玄论战

    重读科玄论战

    李铁[1]2003年在《重读科玄论战》文中提出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一场社会知识的转型,是从传统的认知方式向科学认知方式的转型。虽然现代型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在欧洲和中国都与自身传统的社会知识类型构成紧张关系,但西方人自古以来的“天人相分”的认知方式本身就与科学的认知方式是内在契合的。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天...
  • 现代理性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现代理性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马龙[1]2003年在《现代理性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文中认为理性是人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和精神力量,它的内涵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理性精神是理性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表现。现代理性精神是特指随近代科学技术兴起,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而形成的一种理性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表现,内涵着崇尚科学、提倡...
  • 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

    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

    蒋红雨[1]2003年在《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的研究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个问题是人文科学在知识理论上的地位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研究,其意在于恢复和澄清人文学科作为一种古老的知识理论的意蕴,以对抗近代严格实...
  • 士大夫·科学家——徐光启教育思想研究

    士大夫·科学家——徐光启教育思想研究

    宛姝[1]2003年在《士大夫·科学家——徐光启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徐光启是我国明朝着名的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翻译西书,倡导西学,把科学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引领一代学风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他在教育上所做出的成就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便是从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