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1]2004年在《认定劳动关系的法定标准》文中研究说明某一事实上的劳务活动能否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对雇主及劳动者,特别是对劳动者的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劳动关系与相近法律关系区分的界限十分模糊。这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的合力所致:历史上劳动关系与其他民事关系的混淆;中国社会目前所处的特殊...
周晓荷[1]2005年在《争点整理程序论》文中提出对诉讼效率的追求使得服务于集中审理的审前准备程序备受关注,而作为审前准备程序的重要功能之一——争点确定方面的深入研究尚为不足。我们在实务上并未建立过任何形式的争点整理程序,法官负责确定争点的现实状况剥夺了当事人在此方面的处分权,有悖于民事诉讼的基本原...
张楠[1]2017年在《认缴制下股东出资义务研究》文中提出2013年,我国公司资本制度变革,实行完全的认缴资本制,取消了与股东出资义务密切相关的最低注册资本、货币出资比例和验资程序等规定。理论界一些学者认为此次变革导致法定资本制被颠覆,实务界一些投资者基于对认缴制下股东出资义务的误读,出现了“一元公...
林琳[1]2007年在《论利他合同中的第叁人权益保护》文中指出利他合同存在债权人、债务人和第叁人叁方利害关系人。由于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存在,第叁人的法律地位被相对弱化,其权利义务较为模糊,在合同无效、被撤销、解除以及合同当事人违约等情况下,第叁人权益更难以得到救济。我国立法对此问题的规制模糊不清,故此...
王寂然[1]2017年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刑事诉讼是指国家专门机关追诉犯罪,确定被追诉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责大小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惩治犯罪行为,震慑不法分子,维护社会的安定。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往往和追诉机关处在不对等的地位,因此被追诉人的权利很容易受...
杨立新[1]2005年在《刑事诉讼平衡论》文中研究表明一、论文主要内容论文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其中上篇四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基本理论,第一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基本范畴,第二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法哲学基础;第叁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实现的基本原则;第四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实现的机制;下篇...
贾永丽[1]2007年在《释明权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法院和当事人的关系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法院和当事人的关系为中心,以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为视角,对法官的释明权进行研究。笔者在对释明权的基本问题进行概述的前提下,在考察和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释明权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释明权的现状进行评析,...
邓晓念[1]2004年在《论新闻采访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及其调整》文中研究表明新闻记者的采访权、公众知情权及公民隐私权问题是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和法律界共同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在保护公民合法隐私权的前提下实现记者的采访权及公众的知情权,如何防止记者侵权行为的发生,以及如何在这叁者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
曹建军[1]2006年在《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刑事立法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相当严峻,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近年来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以道路交通为视点,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主张刑法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进行独立评价,在介绍国外有关交通肇事后逃逸行...
陈建武[1]2017年在《论绑架罪的既遂标准》文中指出犯罪既遂的判定是司法实践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既遂判定标准,不仅是一国司法公正的表现,更是罪刑法定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暴力型犯罪的数量不断攀升,其中绑架罪的犯罪率在暴力型犯罪中又是比较高的,因此对绑架罪的既遂标准的判定就显...
范志刚[1]2004年在《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比较系统的研究了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法律问题。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法律关系及其性质与原则;第二部分是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的方式;第叁部分是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的时间;第四部分是保险经...
甘宝然[1]2004年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许经营起源于美国,经过一百年多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取得长足发展。在中国,特许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在数量上已有了较大的增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并涌出现一批潜心研究的学者,对特许经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理论...
梅丽鹏[1]2016年在《反垄断行政执法法律制衡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垄断执法对中国和国际的竞争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反垄断执法的法律制衡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行反垄断执法架构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后果,运用权力制衡理论、竞争政策理论、软法与硬法理论在反垄断法中的应用,探讨在反垄断执法...
潘小艳[1]2008年在《试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叁人制度的重建》文中指出无独立请求权第叁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从苏联引入的,与之相类似的是大陆法系的辅助参加制度和英美法中的被告引入“第叁方被告”诉讼制度。该制度是为了实现诉讼经济、防止矛盾裁判和保护当事人及第叁人的利益而设立的。我国现行立法与司法实践...
宋志勇[1]2010年在《刑事证人权利保护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强对人权的保障是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趋势,刑事证人权利保护是诉讼中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证人拒绝作证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完备和有效的刑事证人权利保护制度。许多刑事证人担心作证后受到打...
马海波[1]2004年在《劳动教养制度立法研究》文中指出劳动教养制度,从其产生初期为彻底肃清新中国成立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而建立,发展至今成为辅助于刑罚和治安处罚,并且相对独立的一种教育改造措施,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
赖正直[1]2014年在《机能主义刑法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机能主义刑法理论是战后日本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机能主义刑法理论最早由着名刑法学家平野龙一提出。针对战后初期日本刑法学存在的重视伦理保护、关注体系构建、强调罪刑法定主义的形式侧面的状况,平野龙一进行了批判,并主张刑法学应当根据战后制定...
刘艳芹[1]2017年在《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国际间民商事交往日益频繁,民商事纠纷随之增多,而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这些纠纷就会涉及到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问题。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是指一国法院根据本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国内法对特...
高慧敏[1]2007年在《夫妻约定财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夫妻是构成社会单元的重要因素。在夫妻关系中,夫妻财产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不仅决定夫妻内部财产的管理、利益分配,影响家庭内部稳定,同时也对维护交易安全、保护第叁人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起到重要的作...
陈丽君[1]2004年在《犯罪故意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于犯罪故意的特征,刑法理论上有叁种学说:认识主义、希望主义、容忍主义。我国刑法采用容忍主义一说。犯罪故意是一种心理状态。犯罪故意的构造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认识因素中的事实性认识内容,主要包括行为的性质、行为的对象、行为的结果、行为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