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凯[1]2019年在《船舶碰撞侵权责任研究》文中认为尽管国际公约及各国海商法不乏关于船舶碰撞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但就船舶碰撞侵权责任的理论研究而言,一方面,国内外学者对船舶碰撞侵权的理论研究尚存诸多需要完善、丰富和发展的问题,如对船舶碰撞侵权法律的整体或局部进行系统性研究,对船舶碰撞侵权的法律问...
陈笑澄[1]2011年在《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新闻传媒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新闻工作者的执业环境有了显着改善,新闻舆论的社会影响力也在日益提升;然而,与之相随的是新闻传媒与社会大众的冲突日渐增多,由此引发的新闻侵权案件更是层出不穷。因此,为了既能...
卜路军[1]2007年在《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探析》文中认为根据刑法第196条第2款的规定,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用卡业务量日益增加。由于信用卡受自身技术的限制、管理上的漏洞...
李琳[1]2016年在《“风险刑法”的反思与批判》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以风险社会为研究背景,以防范风险为目的导向的风险刑法理论在我国刑法学界风靡一时。该理论认为传统的罪责刑法理论应对风险已经力不从心,应当将刑法保护界限向前推置,以反映风险社会以安全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现实需求。围绕安全凌驾于自由这一价值...
余波[1]2007年在《转化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转化犯作为一种立法模式,它起源于我国的刑事立法,是对立法现象的理论概括。因此,自从我国1979年刑法典中出现这一立法例以来,学者们在转化犯的有关理论进行了广泛探讨,并达成了一些共识。然而,作为一种新的立法例,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在转化犯的概念界...
刘阳[1]2016年在《司法人员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司法人员渎职犯罪作为渎职犯罪中的一类,有其区分于其他渎职犯罪的特性。对于司法的概念,应当采取叁权理论,即包括了侦查、检察、审判、监管以及执行行为。明确了司法人员渎职犯罪具有主体的单一性、动机的徇私性、客体的多元性、刑罚的单一性等特征。...
金士健[1]2006年在《滥用职权罪研究》文中提出滥用职权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非常严重的犯罪,它不仅直接危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而且往往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渎职犯罪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争论较多。本文立足滥用职权罪立法的基...
肖志军[1]2017年在《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据我国《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规定,为了索要债务、实现自身债权,非法拘禁、扣押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论处。理论界与实务界通常将非法拘禁他人的此类情形视为特殊的非法拘禁,谓之为索债型非法拘禁。由此,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并非我国刑...
潘佳雯[1]2014年在《论轻微犯罪之保安处分》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废除了劳动教养制度,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劳动教养的存在,不论外界对其评论如何,该制度在弥补刑法的结构性缺损,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制度的废除,导致原先形成的“刑事处分——劳动教养——治安...
朱颖[1]2008年在《共同受贿犯罪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共同受贿犯罪是司法实践中富有争议的焦点问题。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受贿犯罪的构成和处理,对于司法实践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在借鉴、归纳各种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着重对共同受贿犯罪的构成进行详细的论证,结合办案实践对不同类型的共同...
刘翼[1]2017年在《船员驾驶业务过失犯罪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水运交通和水运经济的发展,水上航行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发展水运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是次数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巨大的水上交通事故。这种现状既不利于我国水运交通的和谐发展,也不利于水运经济的稳步向前,更不利于我国"海...
林铤[1]2012年在《混合身份共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身份犯而言,如果是在单独犯的场合,其主体身份对于定罪量刑的具体影响,由于存在着刑法分则的明确规定,故一般不会发生多大的问题。因此,身份犯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共同犯罪之中,特别是行为人具有不同身份情况的场合,如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此身份者与...
张灵[1]2014年在《论玩忽职守罪》文中研究说明玩忽职守罪作为渎职犯罪的一种,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玩忽职守行为不仅对国家、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而且严重玷污了公权力在人民心中的形象,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因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公共安全损害案件屡屡发生,这里涉及到玩忽职守...
张小涛[1]2007年在《试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证明责任》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刑法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规定,学者和司法机关一般认为是举证责任倒置的典型代表。但如果从证据学的角度进行认真的分析,就会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并不具有完全的举证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需要提供巨额财产...
杜子孟[1]2016年在《私分国有资产罪认定问题研究》文中提出97年刑法增设私分国有资产罪以来,该罪的主体认定、客体认定、客观方面等都存在较大争议,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混乱。笔者从实务角度出发,对私分国有资产罪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意见。论文第一部分梳理了与私分国有资产罪认定相关的一些基本...
赵松云[1]2004年在《试论我国刑法的累犯制度及其立法完善》文中研究指明累犯制度是一项法理上争议颇多、法制上变化较大的制度,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作为一项基本的刑罚制度,累犯制度在刑法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行累犯制度起到了一定的刑罚威慑作用,达到了一定的预防犯罪的目的。然而,现行累犯制度也存在...
张建荣[1]2004年在《论环境犯罪中的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文中认为人类认识环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不同的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有着不同认识,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就有着不同的态度。到本世纪70年代,人类在遭受了自然环境的一连串的打击和报复之后,终于悟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以斯德哥尔摩...
曹希增[1]2010年在《日本法上董事自我交易之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指出在公司法中董事的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要求董事忠诚地为公司工作,不得使其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相冲突。在董事自我交易中,董事不得将自身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应采取优先考虑公司利益的行动。因而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各国都对董事自我交...
熊振华[1]2012年在《企业商事信用缺失的民商法规制研究》文中认为类似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叁鹿毒奶粉事件和银广夏虚假信息披露事件等企业商事信用缺失事件在新世纪以来频频见诸报端,来自各级法院的审判实践亦表明,此类案件数量还在持续上升,企业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企业商事信用源自于信用...
赵雯[1]2016年在《我国互联网征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征信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征信问题。互联网金融领域特别是P2P行业频发的信用危机增加了对互联网征信的需求。与传统的央行征信系统相比,互联网征信所拥有的便捷性、民主性和多元化极大地解决了学生、小微企业等银行难以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