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研究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研究

    刘德定[1]2004年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对此,马恩列斯毛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进行过探索,从特征的角度论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围绕“...
  • 欧盟一体化视域中的文化多样性

    欧盟一体化视域中的文化多样性

    陈春常[1]2004年在《欧盟一体化视域中的文化多样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问题在当前欧盟一体化研究中正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围绕欧盟一体化中的文化多样性问题,在考察欧洲文化多样性政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缘由分析,并对文化多样性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作出初步探讨。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是把文化研究放...
  • 论江泽民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规律和方法的创新

    论江泽民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规律和方法的创新

    陈晓雷[1]2008年在《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不论是曾经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 权威推进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权威推进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曹林[1]2004年在《权威推进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文中指出内核-边层这种可控的放权式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让世界为之瞩目的奇迹,但一个问题不容回避:新闻自由在中国的改革语境中一直是个被刻意绕过的敏感话题。改革要继续推进,必须有第四次思想解放的冲击,必须在新闻自由的制度创新上有所作为。通过对中国传统...
  • 苏中地区报刊事业早期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1949年)

    苏中地区报刊事业早期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1949年)

    朱季康[1]2004年在《苏中地区报刊事业早期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1949年)》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收集整理了数百份报刊基本资料,基本囊括了自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江苏中部地区(扬州、泰州、南通3市)范围内的所有报刊状况。全文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启动抉...
  • 社会资本的感性基础

    社会资本的感性基础

    吴海琳[1]2004年在《社会资本的感性基础》文中研究指明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是联系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的重要概念,是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联结起来的重要理论视角,触及了社会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并且在理论意义上促进了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与交流。为了回应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
  • 论张闻天关于发展集市贸易的思想

    论张闻天关于发展集市贸易的思想

    罗宝成[1]2004年在《论张闻天关于发展集市贸易的思想》文中提出张闻天关于发展集市贸易的思想是张闻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张闻天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力求对张闻天关于发展集市贸易的思想做一客观的评述。引言简要说明对张闻天...
  •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雷培梁[1]2016年在《人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叁个五...
  •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视域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视域

    贾凌昌[1]2004年在《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视域》文中研究表明列宁创立的帝国主义理论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多重视域的转换,而在当代最重要的视域即是全球化视域,面对滚滚而来的全球化之语境,帝国主义理论是否能对之做出相应的回答与应战,真实地摆在了马克思主义者面前。本文从分析帝国主义理论面临的当代视域即全球...
  • 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

    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

    张淑珍[1]2016年在《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文中认为关于落后国家在革命胜利后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继续探索。苏联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模式。它一度成为各社会主义...
  • 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全球化与当代中国发展

    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全球化与当代中国发展

    刘亚军[1]2016年在《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视域中德育的重要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是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纲领,是我们批判分析现代社会的理论武器,是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实践的理论箴言,也是我们开展德育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视域。论文从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视域研究德育问题的目的在...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建设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建设

    俞新苗[1]2004年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建设》文中认为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已有很多研究论着,但针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与中国文学特别是新时期文学的关系,这一点国内的研究论着并不多见。笔者试着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本文共有叁个章节。其主题是探讨弗洛伊德精神...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

    魏宛斌[1]2004年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新课题。科学社会主义无论做为一种思潮、一种运动还是一种社会制度,都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无神论),这就与...
  •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发展路径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发展路径

    王丽[1]2004年在《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发展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创新概念,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具有坚持党的领导、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鲜明特...
  • 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封建主义残余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封建主义残余研究

    张永理[1]2004年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出封建残余仍然根深蒂固存在及其危害的主客观原因,从理论上分析封建残余的实质,批判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攻击,...
  • 妥协中的宪法公民权

    妥协中的宪法公民权

    谭丽[1]2004年在《妥协中的宪法公民权》文中研究指明公民权是一个关系性概念,笔者试图从理论的角度把握公民权与其他权利(权力)的互动,从公民权生成的缘由、条件、生成路径、最终被宪法确认的结果上剖析公民权生成、确认、存在背后的各种妥协因素。它的形成是与特定的社会相连的,它是一种公民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
  • 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

    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

    胡琴娥[1]2004年在《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怀疑——假设——求证是胡适治学方法叁个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这一治学方法思路的最终确立在时间上有一形成过程,即由胚胎期,到形成期,到成熟期。在其方法有了成熟的理论形态后,胡适总结为十字箴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种说法因其语言的简单明...
  • 江泽民创新动力论初探

    江泽民创新动力论初探

    原国栋[1]2004年在《江泽民创新动力论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民群...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研究

    陆智华[1]2017年在《毛泽东实践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主观见之客观的活动。毛泽东实践观是毛泽东对实践问题的哲学理解,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在中国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
  • 《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

    《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

    姜兰姬[1]2004年在《《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文中指出当代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引起了生态伦理自然观的兴起与发展。与此同时,生态伦理力图寻找其思想的依据。《老子》“自然”智慧对此具有启迪意义。本文试图对《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和评价。第一部分、以《老子》“自然”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