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1]2003年在《论社会政治分配制度的正义性对社会道德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正义”一词的内涵可以立足于不同的角度而被赋予各种具体的意义。我在此所论述的社会政治分配制度的正义性是以社会的物质生产创造为基础,具体地指向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内的主题——社会成员通过社会政治分配制度在社会政治权利和义务方...
何明[1]2003年在《塔利班的兴亡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2001年对世界最具震撼力的事件莫过于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其后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怖战争。直到今天,这一事件如何改变了当代世界的大国关系,是否会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决定性影响等等,还是人们激烈争论、探讨的问题。...
吕平[1]2013年在《奥巴马政府东北亚安全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着眼于对美国政府当前区域战略进行研究,即通过对2009——2013年奥巴马政府东北亚地区安全战略进行透视、剖析,评估其战略影响寻找中国对策。本文力图将新时期美国区域战略放在全球格局巨变时代背景下,寻找奥巴马政府东北亚安全战略...
兰文华[1]2003年在《依法执政论纲》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依法执政的时代背景、辩证精神、本体理论、实践理论等四个方面的分析,试图就依法执政的内涵及其存在的必然性、存续的合理性作出比较全面的说明;并就依法执政实践运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优化党的领导以及怎样推进党务法制化加以初步探讨,旨在为共产党执...
徐良春[1]2003年在《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思想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环境看,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世界两极格局逐步瓦解,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和平与发展”逐渐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非零和博弈”与“双赢”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解...
刘云飞[1]2003年在《教育中质的研究方法运用评析》文中研究指明在西方将质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这种方法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也已有较长的时间,而将这种研究方法运用于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却是二十世纪末才开始的事情。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来看,这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也...
邓杨素[1]2003年在《科技革命与消费模式变迁》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几年来,在诸多发生显着而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消费作为世纪之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活动之一,科技革命带来的消费模式及其所反映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极其引人注目的,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整个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管妍[1]2003年在《公平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历史规律》文中研究指明“公平”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追求公平,既是人性的一般要求,更是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相一致的价值目标。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面临着运用经济市场化提高生产力这样一个最迫切的任务,社会发展在公平机制及其...
文华锋[1]2003年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特区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加快,中国加入WTO背景下,怎样定位中国经济特区,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首先考察了经济全球化的各个方面,在此前提下,对中国经济特区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前途等作了...
王江燕[1]2003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根据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线索,围绕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的变迁,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深刻转型,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现实、发展和对传统的超越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总结,对如何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
刘晓燕[1]2016年在《现象学理论中的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技术突飞猛进,给艺术创作、生产和传播以及接受和欣赏带来了变化。如何认识并回应这些变化,这是现实问题也是理论问题。若想从根本上说明问题,我们便需要探讨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艺、技关系探讨涉及到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的多个观...
储着源[1]2014年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保生机和活力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提出适合时代要求、民族特点和实践需要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理论的过程,也是理论范式的形成、发展和...
彭志勇[1]2003年在《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的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体制创新先行与人性发展水平低下的矛盾;人性发展进步与制度创新滞后的矛盾。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以后,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应的制度、体制...
梁胜初[1]2003年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还有精神文化需要,并且作为人所特有的,得以从动物界脱颖而出的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文化需要,更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灵长的表征。这种需要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劳动,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发展...
袁群莉[1]2003年在《批判实在论及其作为经济学方法论的可能性》文中研究表明劳森的批判实在论用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结构来解释经济现象,从而为经济学方法论提供一个本体论基础。本文主要阐述批判实在论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在阐述的基础上进行评析,认为劳森的理论确实使经济学建立在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了...
陈南雁[1]2003年在《论新时期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问题本身也受国际国内其它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都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制定和完善民族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立足于...
陈琼[1]2003年在《试论英国工党的意识形态改革》文中指出从政党政治的发展来看,政党意识形态是政党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应当随着政治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改革与创新。本文选取了英国工党这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为典型,通过分析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意识形态改革,论证了政党政治时代,政党不能因...
梁洁[1]2003年在《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文中提出实证主义史学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从严复系统的向国人介绍近代西方实证主义哲学和实证主义史学开始,一大批历史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十年时间里,把这一产生于西方的史学流派引入中国,用它的进化史观和实证的方法对中国传统的史...
刘飞[1]2014年在《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与社会稳定关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和国家,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愿望,是社会生产和生活得以进行的前提,是一个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低要求。任何国家维护社会稳定都需要一个主导力量,从各国历史上看,这种力量可以...
张远新[1]2004年在《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中国共产党第叁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不仅重视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论断。这些论断不仅有鲜明的时代性、创造性、前瞻性和实践性,而且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