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兵[1]2004年在《论消费异化与广告伦理》文中认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全球化的产物,已经在我国日益突出。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表现出一系列的消费异化现象。这种消费异化现象是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在消费领域内的表现。而广告作为现代企业有效的大众传媒手段,是一种特殊的消费文化。它以其独特的...
唐竹[1]2004年在《试析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及其理论困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推进,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严峻的现实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不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供应地,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对环...
丁庆如[1]2004年在《教育伦理体系合理性研究》文中指出教育伦理体系简言之,是指以一定的教育伦理价值为导向,形成相应的教育伦理规范,并诉诸于一定的教育伦理规范,作为社会对教育劳动者的教育行为的“应有”的期待模式,是教育者教育行为的伦理路标。应该说,作为求索何为“教育善”及其实现的学问,教育伦理体系...
崔子修[1]2004年在《网络空间的社会哲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延伸了人类的视野。由计算机及其网络组成的这个“新”世界,对人类的物质实践和认知思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应该如何审视这个崭新世界对自身的冲击呢?如何在有限的“问题域”中尽可...
陈多旭[1]2004年在《戴震道德哲学评析》文中提出本文所探讨的戴震的道德哲学,是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以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和道德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到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宋明理学中寻找其思想理论根源,对此展开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伦理观。针对将理和欲即普遍道德原则...
张权兵[1]2004年在《二十世纪环境伦理思想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的环境伦理理论不断拓展其伦理疆界,把道德关怀的对象从人扩展到动物、生物及生态系统,主张人类应该承认自然的价值和道德权利。本文从20世纪环境问题的现实出发,考察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缘由;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徐甲彬[1]2016年在《道德判断与运气的限度》文中指出康德式的道德概念非常准确的把握了我们日常的道德直觉,他认为道德判断应该排除运气的因素,把理性意志或者善良意志作为道德判断的对象。然而在道德判断中,我们接受了控制原则——我们只能够对我们能控制的事件或行动负责。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运气的存在,使得构...
张成岗[1]2018年在《发展人工智能应避免“近视症”》文中研究表明顺应形势把握住人工智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能够为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人工智能时代机遇与挑战同在,应当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研判和预测,增强风险意识,更好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导致的失控风险、伦理挑战、就业...
姜兰姬[1]2004年在《《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文中指出当代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引起了生态伦理自然观的兴起与发展。与此同时,生态伦理力图寻找其思想的依据。《老子》“自然”智慧对此具有启迪意义。本文试图对《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和评价。第一部分、以《老子》“自然”概...
李立宏[1]2004年在《舍勒价值伦理学探析》文中指出马克斯·舍勒(1874—1928)是20世纪初期德国着名的哲学家和现象学家、现象学价值伦理学的创立者。他的价值伦理学以西方价值伦理学的缘起及影响为理论背景,以批判康德形式主义伦理学为出发点,以胡塞尔现象学方法为认识论基础,形成了现代西方...
刘育猛[1]2004年在《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诚实信用思想》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的诚实信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古代传统的诚信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诚实信用思想进行科学扬弃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对社会诚实信用的本质与内涵及其在资本...
刘文波[1]2004年在《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王安石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理论家。是他通过自己的着作引发了当时人们“始原道德之理,窥性命之端”的学术风气。而这种学术风气的发展,终于引起学术上的革命一一宋学的产生。王安石的伦理思想是对当时社会生...
何明茂[1]2004年在《当前我国价值观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价值观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概念,它体现着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要求、生活的规范和理想目标,着眼于影响社会意识,协调人际关系,强调人的内在自觉意识,并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形成并体现出来。也可以说,它是人们确证自身存在意义和行为合理性以及...
孙荫众[1]2004年在《中国传统人性观的扬弃和现代人性的塑造》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人性观与现代人性观的梳理、比较和整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特色:性善需要修养来保持和提高,性恶需要规范来节制和约束。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最终都是为个人、群体、社会的存在、稳定和发展而服务。文...
陈登源[1]2004年在《促进高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高科技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以后逐渐走向成熟,高科技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它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成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在当代科学前沿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上,高科技及其产业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国际社会的整体面貌,极大地推动...
王小锡[1]1997年在《关于我国经济伦理学之研究》文中认为关于我国经济伦理学之研究王小锡(南京师大经济法政学院210024)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引起我国理论界的关注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近两年来大有蓬勃兴起之势。这不仅因为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还因为学科理论研究的广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