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贤[1]2003年在《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战后,国际关系调整不断加快。其中大国关系的互动变化,对全球和地区经济、政治、军事安全形势的变化,影响日益突出。中日关系之间互动过程中,除了中日自身关系互动外,是否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值得探讨。中、日、美作为亚太地...
李东华[1]2003年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文中提出本文将要论述国际贸易中利益的分配问题,而不打算论证贸易利益是如何产生的,因为前者在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上更具有指导意义。而这又无可避免地介入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争议当中。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贸易政策,因此不对自由贸易...
史文涛[1]2003年在《中美人权观分歧探析》文中指出中美人权争论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热门话题。人权概念形成于近代西方,自然权利学者对此作出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在承认资本主义人权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也对其阶级局限性进行了批判,从而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普世人权观和相对主义之间存在着争论。中美人...
成芳[1]2017年在《21世纪中美大国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自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经历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性合作关系、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的变化。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目标。在国际...
李艳[1]2003年在《国家利益和多边工具:法国的联合国外交之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世纪,多边外交迅猛发展,已成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法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外交是其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择了国家利益和多边外交工具作为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了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林平[1]2003年在《美国公共教育新论:卡茨的观点》文中研究说明公共教育是美国教育史学界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学家卡茨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论述了美国19世纪以来公共教育的发展历史,批判了传统派史学的公共教育观,否定了公共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普惠的过程,指出公立学校是非民主的和不平等的,是资产阶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