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春[1]2004年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含唾液酸的酸性糖蛋白,传统上认为Epo是一种主要影响红细胞生成的体液因子,可以促进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CNS)中...
曹卫红[1]2004年在《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建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的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IschemiaandReperfusion,I/R)损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肠道部分I/R损伤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可能...
张新勇[1]2004年在《米帕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文中认为米帕明(Imipramine,Imi)是叁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用于各型抑郁症的治疗。对脑缺血损伤后存在的抑郁状态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本室以往研究发现Imi可选择性扩张兔基底动脉,其作用机制与钙拮抗作用有关;同时对培养大鼠皮...
王坤,王文明[1]2011年在《相关血清生化标志物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TIA工作组[1]在2002年提出了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TIA由病灶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紊乱,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持续不到1...
韩辉[1]2004年在《人参川芎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疗效及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人参川芎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防治中风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电凝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模型大鼠,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注射液组、川芎嗪注射液组、人参川芎注射液高、中、低...
朱雅妮[1]2004年在《谷氨酸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EAAC1是一种受Na+-,K+-浓度梯度驱动的产电型转运蛋白。另外,在Na+和谷氨酸存在的情况下,这一转运蛋白能够介导谷氨酸非偶联的离子流动。蛋白N-端的前两个跨膜区对于形成离子通道模式非常重要,它...
侯永忠[1]2004年在《复方川芎当归对血管细胞作用机理》文中提出鉴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以复方川芎当归为例,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复方川芎当归及其活性物质对血管细胞的作用机理。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为模型,考察了复方川芎当归及其活性物质对活性氧(ROS)、MAP...
李志梅[1]2003年在《联合应用神经保护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和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尽管溶栓治疗获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半数以上以上的患者在应用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且3-6小时的时间窗严格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大量...
张瑛[1]2003年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围产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存活者常遗留严重的后遗症。HIE后神经元的死亡...
张峰[1]2003年在《一氧化氮模拟心肌预处理保护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缺血预处理(IPC)是指心肌在短暂缺血后能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缺血损伤的现象,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机制,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但是IPC作为一种内源性机制,其本身并无治疗学价值,无法将其直接用于临床...
钟池[1]2003年在《骨髓基质细胞静脉注射治疗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脑卒中是我国疾病死亡并导致长期残疾的叁大原因之一。脑梗死又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后,因梗死灶中心神经细胞死亡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至今尚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疗措施和药物。如何在有效时间窗内,拯救损伤灶周边半暗...
张思为[1]2003年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方剂芪棱汤(黄芪、叁棱、天花粉、桑椹、水蛭等)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与益气活血组比较,以证明益气养阴活血法其疗效优于益气活血法。方法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
高殿帅[1]2003年在《在成年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大鼠脑室下区形态学研究》文中认为成年哺乳动物脑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zone,SVZ)由于持续有神经生发现象而表明存在有神经干细胞,明确鉴定出此处的神经干细胞对研究神经系统可塑性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描述了SVZ的细...
任小巧[1]2003年在《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和脑脉通对其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病,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其病理基础与缺血后引起的神经元坏死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密切相关。其治疗主要是溶栓、应用神经保护剂(包括谷氨酸拮抗...
宋慧君[1]2003年在《雏菊叶龙胆酮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脑缺血是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目前,国内外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药物。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是从藏茵陈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口山)酮类化合物。本实验旨在...
李凡[1]2003年在《星形胶质细胞与IL-8相互作用对神经元保护机制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体观察脑缺血不同部位AS表达GFAP的消长改变及GB的防治效应;体外研究IL-8对AS及神经元的影响。从而阐明缺血后AS表达GFAP与IL-8及神经元的相互关系;通过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G...
金鲜花[1]2003年在《长期饮酒脑缺血大鼠血浆中NPY、CGRP、ET的测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长期饮酒对脑缺血大鼠缺血超早期血浆中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80-200g雄性Wistar大鼠30只,用7.2%酒精供大鼠自由饮用100天,制...
刘艳红[1]2003年在《异氟醚和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发生脑缺血或脑损伤的危险性升高,为避免由于手术或麻醉的因素导致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合理的麻醉管理及预防显得尤为必要。预处理现象的发现为脑损伤...
金日华[1]2006年在《大剂量地塞米松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叁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和大剂量地塞米松(Dex)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叁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的变化,探寻更为有效的脑复苏的防治方法及检测手段。方法:40只W...
凌旭[1]2003年在《体外白细胞—内皮细胞动态粘附模型及其定量方法的建立》文中认为内皮细胞在心血管疾病、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能的研究及与各类疾病的相关性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重点。尤其剪切力条件下内皮细胞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