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烤烟钾、钙、镁互作效应的研究

    烤烟钾、钙、镁互作效应的研究

    李娟[1]2003年在《烤烟钾、钙、镁互作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采用土壤培育、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交换性钾、钙、镁含量的变化特点;钾、钙、镁肥配施对烤烟生长、生理生化过程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在我省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烟株体内适宜的钾、钙、镁比例。土壤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钾、...
  • 籼稻成熟种胚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籼稻成熟种胚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高叁基[1]2003年在《籼稻成熟种胚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6个不同籼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探讨不同激素配比、不同ABA浓度、继代次数、培养时间以及愈伤组织部分干燥处理等因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着(P<0.05...
  • 稻米RVA谱特征值的遗传及其与品质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稻米RVA谱特征值的遗传及其与品质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张蓉[1]2003年在《稻米RVA谱特征值的遗传及其与品质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通过对F_2无性系群体、DH群体以及大量品种RVA谱的测定,研究了RVA谱的分类、遗传以及RVA谱与稻米品质的相关关系,划分了食味品质各指标的RVA谱特征值的分布范围,探讨了不同环境因素对RVA谱的影响,...
  • 水稻种子蛋白启动子驱动下的ipt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特异表达

    水稻种子蛋白启动子驱动下的ipt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特异表达

    申佩弘[1]2003年在《水稻种子蛋白启动子驱动下的ipt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特异表达》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首先利用PCR法获得了水稻种子专一性表达启动子(醇溶蛋白启动子与谷蛋白启动子),将两启动子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上35S启动子的位置,构建了醇溶蛋白启动子与谷蛋白启动子驱动下的gus基因...
  •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抗病遗传转化的研究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抗病遗传转化的研究

    米日古丽·马木提[1]2003年在《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抗病遗传转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导入新疆陆地棉3个品系,经过标记基因阳性试验和病圃生物学检测,选择抗黄萎病性好的植株,用Southern点杂交技术进行分子检测。得到以下结论:1.用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转化新...
  • 水稻(Oryza sativa L.)耐冷性的QTL初步分析

    水稻(Oryza sativa L.)耐冷性的QTL初步分析

    马捷[1]2016年在《水稻(ORYZASATIVA)细胞壁上有机、无机硅抑制镉离子吸收的化学机制》文中提出作为一种典型的喜硅植物,水稻(Oryzasativa)中硅的含量占其干重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除了水稻叶细胞壁上及特化细胞内沉积的无机二氧化硅外,初步证据已表明细胞壁上也可能存在有机硅。水稻体...
  • 规范化种植药材的品质评价(Ⅰ)——防风的采收、加工及质量控制研究

    规范化种植药材的品质评价(Ⅰ)——防风的采收、加工及质量控制研究

    曹玲[1]2003年在《规范化种植药材的品质评价(Ⅰ)》文中研究表明防风(Radixsaposhnikoviae)为伞形科防风属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未抽花茎的干燥根。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止痛的功用。本文对种植防风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
  • 水稻叶特异表达基因及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水稻叶特异表达基因及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林长发[1]2003年在《水稻叶特异表达基因及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文中认为为了研究水稻叶组织特异基因及其表达,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法(SSH)建立了水稻叶对根的差减文库。经筛选,获得171个差异克隆。其插入片段分别输入Gen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发现其中水稻中已克隆基因有85个,未克隆的...
  • 甘蓝型油菜磷高效的营养生理及遗传行为的研究

    甘蓝型油菜磷高效的营养生理及遗传行为的研究

    段海燕[1]2003年在《甘蓝型油菜磷高效的营养生理及遗传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蓝型油菜对缺磷敏感,但又存在广泛的基因型差异。本研究根据前期大规模筛选的结果,分别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进一步确认97081和97009为磷高效品种和低效品种,并深入开展磷高效营养生理及遗传行为的研究,获得主要研究结果如...
  • 不同施氮条件下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率

    不同施氮条件下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率

    蒋鹏[1]2013年在《不同生态地点和施氮水平下超级稻产量表现及其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施肥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不仅会导致氮肥利用率降低,而且还会引起环境污染。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生态地点和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研究超级稻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不同产量水平下超...
  • 水稻强弱势粒结实生理及其调控途径研究

    水稻强弱势粒结实生理及其调控途径研究

    徐云姬[1]2016年在《叁种禾谷类作物强、弱势粒灌浆差异机理及其调控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粒重会因其在穗上着生位置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将灌浆充实好、粒重高的籽粒称为强势粒;将灌浆慢、充实差和粒重低的籽粒称为弱势粒。弱势粒充实差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科学难题。以...
  • 逆境条件下小麦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活性及其与叶黄素循环热耗散关系的研究

    逆境条件下小麦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活性及其与叶黄素循环热耗散关系的研究

    陈玮[1]2003年在《逆境条件下小麦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活性及其与叶黄素循环热耗散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的催化特性,以及不同光氧化抗性的小麦品种在强光和弱光下的VDE活性。测定了不同胁迫条件下VDE的活性、叶黄素循环的色素组成((A+Z)/(V+A+...
  • 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车升国[1]2015年在《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肥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单质肥到复合(混)肥、复合(混)肥由通用型走向专用化,是世界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土壤、气候和作物类型复杂多样,农业经营以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小、耕地细碎化。因此,区域化、作...
  • 玉米中类似于mRNA的非编码基因ZM401 cDNA的克隆及其在玉米花粉发育中的作用

    玉米中类似于mRNA的非编码基因ZM401 cDNA的克隆及其在玉米花粉发育中的作用

    戴晓燕[1]2003年在《玉米中类似于mRNA的非编码基因ZM401cDNA的克隆及其在玉米花粉发育中的作用》文中提出随着人类及拟南芥基因组全序列的完成,对许多新的编码蛋白基因以及tRNA,rRNA,snRNAs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给出了注释。但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只有一小部分为蛋白编码序列,而绝大部分则...
  • 玉米籽粒油分QTL定位及相关性状的分析

    玉米籽粒油分QTL定位及相关性状的分析

    赵丹[1]2016年在《玉米籽粒营养品质性状的QTL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作为营养丰富的重要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玉米用途广泛,提高玉米籽粒营养品质也一直是育种家追求的玉米的重要育种目标。本研究以自交系LH8012和自交系13218008组配得到的F2群体和F_(2:3)家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
  •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与土壤植株测试进行冬小麦氮营养诊断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与土壤植株测试进行冬小麦氮营养诊断

    贾良良[1]2003年在《应用数字图像技术与土壤植株测试进行冬小麦氮营养诊断》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在北京郊区进行的冬小麦田间试验,采用数码相机地面获取冬小麦冠层图像和低空遥感获取冬小麦冠层航空图像及相应的图像色彩处理技术,结合土壤、植株快速测试技术,研究了将数字图像技术应用在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和氮肥...
  • 草原3号苜蓿新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旱性评价研究

    草原3号苜蓿新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旱性评价研究

    云岚[1]2003年在《草原3号苜蓿新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旱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草原3号苜蓿是从草原2号苜蓿群体中经十余年时间选择育成的一个杂花苜蓿新品种,已于2002年12月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登记注册。本论文所做工作属该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是以其原始群体和...
  • 烟草矿质营养相互关系研究

    烟草矿质营养相互关系研究

    雷广海[1]2003年在《烟草矿质营养相互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水培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在氮、钾、钙、镁、离子强度、pH不同水平以及不同氮形态对烟草品种NC89矿质养分吸收与积累的影响以及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烟草生长与干物质重量与营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在小麦品质测试中的应用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在小麦品质测试中的应用

    陈锋[1]2003年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在小麦品质测试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品质育种对分析技术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准确、操作简便、费用少、适用范围广等,其中以快速和准确最为重要。本研究所采用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则具有测试速度快,操作简单和可对多种成分同时分析及无需使用任何化学药品等诸多优点,与品质育种工作的...
  • 玉米温热杂交种穗部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玉米温热杂交种穗部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万立波,桑健,臧宏图,贺长健,高玉山[1]2006年在《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杂交种穗部性状遗传研究》文中指出以热带玉米种质和温带玉米种质为材料,对穗部性状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在温热杂交种的遗传中起主导作用;②上位效应普遍存在,可用加性-显性-上位模型进行解释,但对总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