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茂[1]2004年在《宁南地区区域蒸发(散)量的遥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区域蒸发散的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利用遥感资料求取NDVI,依据NDVI和地理信息资料,将地表分成6类:水体、裸地区、草地—裸地区(有草覆盖但未完全覆盖)、草地完全覆盖区、树林区、灌木丛区。将水体单独处理,由参考作物蒸散乘...
杨士恩[1]2004年在《山东夏季降水异常与大气环流的关联》文中认为本文应用1961-1998年共近40年的山东省17个地面代表站站夏季(6、7、8月)的月降水实况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NCEP)再分析的高空月平均资料,利用EOF分解、合成分析、相关统计、遥相关...
高正旭[1]2004年在《实际地形下我国潜在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研究》文中提出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最重要能源,它在地球上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制约着地球上气候系统的运动,也是地球气候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重要的因子。我国地形复杂,下垫面条件多样,使得各地辐射条件相差悬殊,进而影响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陈志军[1]2004年在《基于起伏地形下重庆地区的天文辐射、气温分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用重庆地区34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30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全国部份日射站资料,以及重庆地区1:25万DEM数据,对重庆地区山地辐射和气温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在重庆地区天文辐射空间分布研究中,根据...
古金霞,顾松山,陈钟荣,裴宇杰[1]2005年在《双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大气叁维风场的个例研究》文中认为根据笛卡尔坐标系下双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大气叁维风场的理论,以2003年7月5日发生在安徽省的一次强降水过程为例,反演大气叁维风场。结果表明:利用双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大气风场能够更加详细地反映出大气风...
贺哲[1]2004年在《MM5伴随模式中云导风的同化对调整模式参数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详细介绍了以变分法为基础,以伴随码技术为核心的MM5伴随模式,并将常规资料和非常规资料应用于该模式进行了同化问题的研究。该研究是用一个个例进行对比分析,我们选用1998年7月29日00时至30日00时发生于长江...
孙海燕[1]2004年在《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系统是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叁维对流云数值模式,开发的一个基于Windows的用于强对流云数值模拟模式的交互式系统。使用VisualC++和Fortran语言以及grads等软件,利用VC++和Fort...
廖菲[1]2004年在《河南省春季层状云系结构及其降水特征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2002年4月4~5日和2003年3月30日~4月2日河南省两次春季层状云降水个例进行了分析。利用3小时一次的加密探空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天气图、地面雨量、雨滴谱、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分析了降水云系的宏观特征,并利...
王婷[1]2004年在《留学生与近代中国地质科学体制化》文中提出中国科学的体制化不是从中国自身直接生长起来的,而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中国地质科学体制化代表着现代科学移植于中国的一般模式。其中,中国近代留学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立足中国近代(1840-1949)留学生的活动,尽量挖掘目前所可能掌...
鞠洪波[1]2004年在《沙尘暴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北方连续发生大范围的沙尘暴,给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沙尘暴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沙尘暴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在防灾和减灾中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概述了沙尘暴的基本定义和特征,研建了我...
乔亮[1]2015年在《关中地区干旱预警与应急水源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就是我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秦、汉、唐时期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由于地处半干旱地区,属于资源型缺水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和亩均占有水量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3%和15%。加上本地区蓄水工程较...
于秀晶[1]2004年在《吉林省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1951~2003年北半球NCAR/NCEP再分析月平均表面温度、500hpa高度、1000hpa高度资料及吉林省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对近50年来吉林气候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近44年来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
曾艳[1]2003年在《亚热带岩溶山区夏季土壤CO_2浓度的分布状况与变化规律》文中指出CO_2“未知汇”的研究是全球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碳循环的研究表明,CO_2的未知汇可能存在于陆地生物圈,而土壤是“未知汇”的一个候选者。土壤CO_2主要来源于植被根的呼吸、微生物活动及大气C...
戴泽军[1]2003年在《湖南省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实现和初步数值模拟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湖南省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是以PSU/NCAR的MM5V3.4(第五代中尺度模式版本3.4)非静力中尺度模式为基础,与国家气象中心T213模式输出场资料连接,并应用最临近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做初始场及...
权维俊[1]2003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地表净太阳辐射的卫星遥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卫星探传感器精度的提高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卫星遥感全球辐射平衡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美国的CERES/EOS)。其中地表净太阳辐射的卫星遥感是全球辐射平衡遥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它代表了地表吸收的...
周宁芳[1]2003年在《近50年全球气候背景下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特征分析》文中指出本文首先整理了NCEP/NCAR高空温度再分析资料,分别得到北半球和青藏高原1950~2000年500hPa温度和200-500hPa厚度序列,并对其代表的对流层中、上层温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了对流层中、上...
余锦华[1]2003年在《地形对涡旋Rossby波传播和台风强度变化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变化是台风预测的两个主要方面。近几十年来,热带气旋路径预测取得了显着进展,相对来说,其强度预测技术提高得较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物理机制成为国际台风动力学的一个研究热点。M...
饶晓琴[1]2003年在《青藏高原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Brewer#054光谱仪1991~2001年间在青海瓦里关山地区以及1998年6~10月在西藏拉萨观测的UV-B和臭氧总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UV-B辐射特征,着重讨论了臭氧总量和云对UV-B的影...
徐铭志[1]2003年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气温和温度生长期的变化》文中研究表明利用中国726个站点1951-2001年的逐月和逐日平均气温记录,分析研究了中国1951-2001年气温和1961-2000年温度生长期的变化及其趋势。结果表明,1951-2001年期间,中国气温上升明显,增暖过程从80...
夏冬冬[1]2003年在《1920—2000年全球陆地降水与ENSO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综合分析了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总结了1920—2000年期间发生的ENSO事件的年表。用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0年期间的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