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1]2003年在《大鼠局灶—局灶型脑缺血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脑缺血耐受(IschemicTolerance,IT)是指经过短暂的不引起梗死的脑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而对随后的严重缺血起保护作用的现象。脑IT产生的...
张峰[1]2003年在《一氧化氮模拟心肌预处理保护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缺血预处理(IPC)是指心肌在短暂缺血后能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缺血损伤的现象,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机制,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但是IPC作为一种内源性机制,其本身并无治疗学价值,无法将其直接用于临床...
钟池[1]2003年在《骨髓基质细胞静脉注射治疗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脑卒中是我国疾病死亡并导致长期残疾的叁大原因之一。脑梗死又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后,因梗死灶中心神经细胞死亡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至今尚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疗措施和药物。如何在有效时间窗内,拯救损伤灶周边半暗...
任小巧[1]2003年在《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和脑脉通对其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病,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其病理基础与缺血后引起的神经元坏死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密切相关。其治疗主要是溶栓、应用神经保护剂(包括谷氨酸拮抗...
李凡[1]2003年在《星形胶质细胞与IL-8相互作用对神经元保护机制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体观察脑缺血不同部位AS表达GFAP的消长改变及GB的防治效应;体外研究IL-8对AS及神经元的影响。从而阐明缺血后AS表达GFAP与IL-8及神经元的相互关系;通过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G...
韩述岭[1]2003年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Ab)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预防和保护作用,为临床上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及由此导致的急性肾功能...
李丁洋[1]2016年在《缺血预处理和远端缺血期处理对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目的:建立成熟稳定的非动脉化的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并对肝移植模型进行评价,为后续相关实验奠定基础,亦为欲建立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研究者提供经验支持和技术参考,以快速、平...
张银中,叶铁虎,赵丽云,任洪智,黄宇光[1]2005年在《细胞因子及异丙酚对中性粒细胞内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及异丙酚对离体的健康人中性粒细胞内caspase-3活性的影响,了解细胞因子及异丙酚影响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机制...
刘艳红[1]2003年在《异氟醚和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发生脑缺血或脑损伤的危险性升高,为避免由于手术或麻醉的因素导致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合理的麻醉管理及预防显得尤为必要。预处理现象的发现为脑损伤...
傅俊英[1]2003年在《大蒜素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冠心病在40~49岁人群中发病率为58.36%,死亡数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缺血预处理具有强大保护缺血心肌作用,用药物尤其是中药诱导这种内源性调控保护可能是极积有效治疗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