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基于对《瞿秋白译文集》的研读,思考瞿秋白译文中创作的三种形式:"译者注""译者原注"和"译者志",并结合译文...
论文摘要瞿秋白和葛兰西的比较研究,对于研究中国马列文论和西方思想谱系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刘康从对西方/东方、第一世界/第三世界等二元对立模式的批判入手,重置世界和中国的结构性框...
尹德树[1]2013年在《文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维度,从文化传播、文化选择、文化融合和文化创新四个递进的文化层面,以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新文化的创建历史考察为主,兼顾逻辑论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构建了一个新的研究视域...
贾凌昌[1]2004年在《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视域》文中研究表明列宁创立的帝国主义理论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多重视域的转换,而在当代最重要的视域即是全球化视域,面对滚滚而来的全球化之语境,帝国主义理论是否能对之做出相应的回答与应战,真实地摆在了马克思主义者面前。本文从分析帝国主义理论面临的当代视域即全球...
张丽[1]2016年在《瞿秋白文化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瞿秋白短暂的一生为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秉持着为中国文化寻求出路的初衷,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思考并解决中国文化问题,籍中国共产党早期一段时期内领导核心的特殊身份,为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殚精竭虑。他克服长期严重病...
陆菲[1]2003年在《建筑在“框架”理论上的翻译过程模型》文中研究说明历经几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翻译研究的重点转为“交际”(Communication)。因此,交际的各方和交际的媒质自然是研究的两个关键。处于“交际”阶段的翻译研究可从两方面入手:译者的内心认知活动,以及译者应掌握的知识信息。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