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论文

  • 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俞悦[1]2003年在《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文中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展,中国农民从总体上看,已基本摆脱贫困,生活开始由温饱逐渐向小康过渡。但自9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收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成为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巨大障碍,直接影响到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研究了改革开放...
  • 贵州毕节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贵州毕节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杨文禄[1]2003年在《贵州毕节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农村工作而言,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课题。由于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各地区必须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的基...
  • 绿色食品发展及产业化政策研究

    绿色食品发展及产业化政策研究

    靳明[1]2006年在《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农业作为一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与体系,是以绿色农产品产业化为主线的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是在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探索、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扩展、提升与系统化,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和...
  • 贵州喀斯特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贵州喀斯特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高红艳[1]2003年在《贵州喀斯特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人们的旅游消费,已从单纯的观光娱乐转变为追求文化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旅游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国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旅游开发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
  • 近代江西农村市场研究

    近代江西农村市场研究

    孙桂珍[1]2003年在《近代江西农村市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江西近代农村市场发展史,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当前江西市场经济发展的认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江西近代农村市场嬗变过程、市场体系的特点,揭示其发展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和对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农业保险行为主体互动研究

    农业保险行为主体互动研究

    龙文军[1]2003年在《农业保险行为主体互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已经加入WTO,当前的农业保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是以农业保险行为主体的互动研究为主题,围绕如何建立农业保险行为主体的行为协调的农业保险制度展开分析。本文分为叁部分共十章。第一部分是农业保险的历史和现实,由第一章至第四章组成。第一章...
  • 不同施氮条件下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率

    不同施氮条件下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率

    蒋鹏[1]2013年在《不同生态地点和施氮水平下超级稻产量表现及其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施肥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不仅会导致氮肥利用率降低,而且还会引起环境污染。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生态地点和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研究超级稻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不同产量水平下超...
  • 日光温室嫁接黄瓜高产生理机制的研究

    日光温室嫁接黄瓜高产生理机制的研究

    张衍鹏[1]2003年在《日光温室嫁接黄瓜高产生理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新泰密刺黄瓜为研究对象,以同品种的自根黄瓜为对照,研究了日光温室嫁接黄瓜的光合特性,生理特性以及矿质养分吸收规律,探讨了嫁接黄瓜高产的生理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研究了嫁接和自根黄瓜在田间性状上的...
  •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王海军[1]2007年在《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市场化、国际化步伐逐渐加快,面临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真正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把我国分散的、超小规模经营的农户与统一开放的国...
  •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张晓先[1]2015年在《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工程发展方略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废弃田间、大面积秸秆露天焚烧的现象逐年增加。此做法不但是对生物质资源的浪费,而且还破坏了农业生产生活环境,并已成为我国多地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工程,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和实...
  • 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车升国[1]2015年在《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肥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单质肥到复合(混)肥、复合(混)肥由通用型走向专用化,是世界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土壤、气候和作物类型复杂多样,农业经营以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小、耕地细碎化。因此,区域化、作...
  • 新型啤酒花生产加工监控系统的研究

    新型啤酒花生产加工监控系统的研究

    屈滨[1]2003年在《新型啤酒花生产加工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啤酒花是酿造啤酒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我国生产的啤酒花的品质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加工过程中工艺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鉴于此,文中提出了对其中烘烤及回潮两部分工艺进行改进。对于烘烤部分加装智能温度控制器,使其能控...
  • 芜湖城乡交接带农村聚落转型——调查·研究·实践

    芜湖城乡交接带农村聚落转型——调查·研究·实践

    赵若焱[1]2003年在《芜湖城乡交接带农村聚落转型——调查·研究·实践》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很多城市进入城市化加速的初级阶段,城市扩展速度日益加快。城乡交接带土地作为城市扩展的直接备用地是乡村城市化的最前沿。城乡交接带农村的生产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农村...
  • 无机包膜(裹)肥料生产工艺及养分释放研究

    无机包膜(裹)肥料生产工艺及养分释放研究

    化全县[1]2003年在《无机包膜(裹)肥料生产工艺及养分释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反应型无机包膜肥料的研制与生产为指导思想,筛选出了矿质包膜材料INJ,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其性质的基础上,通过高速超细粉碎,以其为主体,采用不同的组配和加工工艺研制了60多种包膜(...
  • 化感作用对复合群体根区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

    化感作用对复合群体根区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

    柴强[1]2003年在《化感作用对复合群体根区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通过水培、盆栽、池栽和箱栽等试验,对四种作物根系分泌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试,重点研究了小麦根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间甲酚对小麦//蚕豆根系及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并对不同复合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根际效应进行...
  • 黑土地表径流氮磷养分特征及其与肥力退化的关系

    黑土地表径流氮磷养分特征及其与肥力退化的关系

    郄瑞卿[1]2003年在《黑土地表径流氮磷养分特征及其与肥力退化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黑土是我国的主要耕作土壤,目前随着土地的开发,一些地区土壤结构破坏,板结严重,黑土层变薄,地力减退。在自然和人为作用的双重驱动下,地球表面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则是当前全球变化中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氮磷肥...
  • 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模型研究

    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模型研究

    杨世伟[1]2003年在《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模型的研究是水土保持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进行水土流失综合评价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它对于做好水土保持规划,因地制宜地防治水土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尤其...
  • 硫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研究

    硫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研究

    车升国[1]2015年在《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化肥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单质肥到复合(混)肥、复合(混)肥由通用型走向专用化,是世界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土壤、气候和作物类型复杂多样,农业经营以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小、耕地细碎化。因此,区域化、作物专用化...
  • 天然次生林下人工更新红松幼树生长环境的研究

    天然次生林下人工更新红松幼树生长环境的研究

    王书凯[1]2003年在《辽东山区主要树种耐阴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辽宁东部山区的天然次生林是辽宁的森林资源宝库和辽中城市群的天然屏障,在辽宁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的主要树种:红松(Pinus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kor...
  • 人工草场和粗饲料条件下奶牛泌乳与补饲的研究

    人工草场和粗饲料条件下奶牛泌乳与补饲的研究

    李梦云[1]2003年在《人工草场和粗饲料条件下奶牛泌乳与补饲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研究了在中原农区传统的粗饲料饲养奶牛条件下,放牧补饲牧草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粗饲料条件下奶牛的泌乳与补饲的关系,并进一步阐明牧草的补饲替代率及最佳补饲期和粗饲料的补饲及补饲替代率。以期在奶牛生产中有一定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