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岷嵋[1]2004年在《城市社区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社区就业作为一种非正规的就业形式和崭新的就业渠道,对缓解当前紧张的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实证研究,从经济、政策与观念叁个方面分析了城市社区就业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推动城市社区就业的发展。作者以武汉市杨园街...
卢成会[1]2017年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理念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人类“器官”的重要延伸和人类自我完善的工具,它既具有明确的价值理念体系,也有丰富的理论基础。那种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仅仅是单纯的社会制度安排,只要找到合理的实务性技术方案而不涉及价值理念,就能够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发...
罗永宽[1]2010年在《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拟从理论、历史与现实叁者结合的角度,解读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内在关联。主要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层理论和党建学说,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新阶层的发展变化进行总结分析,以全面而历史地探讨影响中国共...
尹浩[1]2015年在《整体性社区构建:来自公益创投机制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马恩经典理论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也总激发理论探索者在指导改造世界的同时,充满着对未来理想图景的思考。遵循此理念,笔者分为以下五部分...
郭剑锋[1]2004年在《探索与反思——浅析中国城市社区发展之路》文中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转型的到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领域都在发生着结构性的变迁,传统的以单位为基础的基层管理体制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与此相应,社区取代了单位,成为了新时期社会重新建构的新窗口,同...
刁一玲[1]2007年在《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是我国承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城市化的推进必然要占用大量耕地,必然会产生失地农民。在全面正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难以建立的情况下,土地实际担负着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功...
刘思[1]2004年在《社区“道德银行”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社会由政府和企业单位统包统揽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能开始分化并逐渐回归于社会及社区,社会成员原有的“单位人”属性逐渐向“社会人”过渡,并由此出现了社区“道德银行”这一新兴事物。“道德银行”就是指社区志愿者每次做了好事,社区便将这些...
黄佳琳[1]2004年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浙沪农村宗教信仰状况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宗教信仰寓含了丰富的社会变迁信息,因此也给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宗教作为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论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农村宗教作为农村社会变迁研究中的一个课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凸现出其对于社会稳定...
张慧[1]2004年在《污名与歧视:以中国的艾滋病为例》文中指出到目前为止,系统检视污名和歧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影响的社会学研究在中国还十分缺乏。这一方面是因为直到叁年以前中国的社会科学才开始介入艾滋病的相关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也因为这样的研究的确难于开展。中国虽然已经累积有100万的艾滋病病...
张立国[1]2004年在《社会网络存续与选择方式的互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和选择方式理论分析中国进城农民工就业状况是当代社会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有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但将他们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对中国社会转型期间人际状况微妙的变化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研究社...
朱良博[1]2015年在《基于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兼具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符合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要求。但是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内,我国现行养老服务模式普遍存在有养无医、医养分离等问题,不能适应...
王利平[1]2007年在《论社区自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城市中一定区域的社区,是城市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的基本载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城市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和多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我国城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
饶颋璐[1]2013年在《传媒行业出境劳务人员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365/24,这个数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意味着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全年无休的工作时间,就是大多数媒体人的工作时间表,这个行业的辛苦与压力可以说都浓缩在了这个数字中。任何人面对这样的工作都会感到沉重的压力,而长期的超...
刘亚妮[1]2016年在《反新疆分裂斗争中的文化认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疆分裂主义已经产生了一百多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条件、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社会的变迁,新疆分裂主义历经反弹、蔓延到恶性发展,近年来更是猖獗。自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特别是2013年以来,分裂主义势力内外...
牟丽霞[1]2007年在《城市居民的社区感:概念、结构与测量》文中研究说明社区感是西方社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主题,而国内尚未对此概念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试图在解读西方社区感文献以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社区感的内涵与结构要素,并据此编制一份针对城市居民的社区感量表,用于衡量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感发展水...
张美华[1]2008年在《城市社区中的协商民主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社区自治产生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问题不断浮现、政治民主成为共识、社会结构逐渐出现分化和阶层化的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可以说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面临的一种抉择。本文阐述了社区管理与社区自治的基本涵义。由于欧美国家社...
杨琰锋[1]2003年在《社会视角:“都市村庄”都市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都市村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中国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突出城市问题,在迈向建设现代化都市的进程中,处理好“都市村庄”的改造和发展问题,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社会视角展开研究,结合城市化、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相...
童志锋[1]2003年在《乡村社区人际信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任问题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乡村社区人际信任问题研究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对乡村社区人际信任的现状、影响因素、运行机制及走向进行深入的研究。按照关系强弱程度,信任可...
杨艺[1]2003年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在近几年来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总体来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及模式;另一方面是对策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本文通过理论学习,对百步亭花园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在...
黄先耀[1]2003年在《初级市场的形成与农村社会变迁》文中提出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由于人们直接观察到的公路修通以后,大多数地区经济社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要致富,先修路。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高速公路快富”的口号。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