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雨[1]2003年在《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的研究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个问题是人文科学在知识理论上的地位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研究,其意在于恢复和澄清人文学科作为一种古老的知识理论的意蕴,以对抗近代严格实...
朱淋[1]2010年在《中小城市社区情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城市社区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而社区情感的发展是影响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学者们对大城市社区情感的研究较多,忽略了对中小城市社区情感的关注。近年来,中小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已日益突出,因此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作为全国中小...
张婷[1]2003年在《论传播媒介与体育产业开发的关系》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体育进入传播媒介的社会学、文化学要素的分析,研究和探索影响体育发展的诸多因素。其中,关于媒体的作用及充分借用媒体发展体育、如何在新形式下处理好体育与媒体的关系,媒体是怎样影响体育产业的开发是本论文研究的关键问题。体育产业作为一...
武燕玲[1]2003年在《城市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依存度及人才发展双向过滤模型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基于对经济发展中最主要决定因素——人才的关注,总结了各主要城市的人才发展战略,并分析了现有人才发展战略制订的特点,进而提出了城市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的依存度理论与人才发展双向过滤理论。在依存度理论中建立了一套...
邓杨素[1]2003年在《科技革命与消费模式变迁》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几年来,在诸多发生显着而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消费作为世纪之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活动之一,科技革命带来的消费模式及其所反映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极其引人注目的,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整个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李海英[1]2003年在《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区域经济中的非均衡发展即地区差距的存在,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选择,即均衡与非均衡增长的选择问题决定了一个国家如何制定本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综合国力...
安小风[1]2003年在《秀山乡镇企业所有制变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镇企业是个纯中国的非常独特的现象,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很少见到这样一种类型的企业制度。其特殊性在于,乡镇企业在诞生之初面临的是交易和私产受到严格限制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使得乡镇企业的萌芽和发展是乎是一个难以解释的制度之“谜”。这个...
徐广义[1]2003年在《中国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分析》文中提出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社会以农村人口为主体,土地承载着占人口最高比例的农民的生存问题,所以土地与中国农民具有最直接、最天然的联系,土地制度也反映并决定了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性质和方向。土地对于农民来说不仅是...
吴庆星[1]2003年在《水泥厂质量监控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既是企业十分关注而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又是控制技术应用中一个重大的研发领域。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工业生产...
杨文祥[1]2003年在《重庆市投资环境的分析与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综合运用前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了重庆市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与评...
彭志勇[1]2003年在《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的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体制创新先行与人性发展水平低下的矛盾;人性发展进步与制度创新滞后的矛盾。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以后,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应的制度、体制...
罗松华[1]2014年在《基于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文中认为论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城乡关系理论作为城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城镇化的核心。论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和城乡关系理论,分析了改革前后两个阶段中国在两个不同体制下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董靖巍[1]2016年在《基于复杂网络的网络舆情动态演进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作为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映射的网络舆情已成为最为活跃的社情民意表达方式,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深度介入到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以及社会事件的发展和变化中,演变为现实的政治和公共管理。在此背景下...
王新波[1]2003年在《社会判断中样例激活效应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社会认知是一个宏大的研究领域。社会判断是社会认知的重要方面,它贯穿于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印象和社会思维)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对社会物、社会人和社会事件叁类对象的判断加工。样例是与当前要判断的靶子所属范畴相似的客体的一种认知表征。在...
陈焕章[1]2003年在《中小学引入职业活动的探索性研究》文中提出教育界一般习惯于从职业教育或职业指导教育的角度去看待社会职业活动,本文则在更广的意义上探讨开发职业活动的教育作用问题。本文提出的观点是,开发职业活动的普通教育功能。即把职业活动引入中小学,不重其实际的社会责绩而重其活动的形式,联系课堂...
李晓燕[1]2003年在《宁夏生态环境建设的伦理思考》文中提出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当今世界,生态危机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严峻课题。这一问题若得不到妥善及时的解决,将会祸及人类自身。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把环境、经济和社会的...
张阳[1]2003年在《试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犯罪的预防》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人们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制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决策,从而开始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速度。20世纪90年代,城市的...
林宠明[1]2003年在《简论学校管理的科层取向与人本取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就组织管理而言,有两种基本的管理取向:一种是以科层管理为取向,一种是以人本管理为取向。科层管理取向与人本管理取向源于不同的管理哲学、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中。它们对现行的学校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学校科层管理取向与...
刘锡光[1]2003年在《文化观下数学建构学习差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学习差异日趋扩大的现实与“大众数学”基本理念相矛盾。学习差异不仅表现为学业成绩,也表现为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及能力等素质。差异研究一是要运用现代建构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客体的意义过...
陈灵仙[1]2007年在《教育培训对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处于低潮阶段,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大量采用高新技术的城市工业企业和服务业需要数以亿计的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无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