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栋[1]2004年在《江泽民创新动力论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民群...
刘晓燕[1]2016年在《走向人道化的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在高新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愈演愈烈,尤其是社会的异化以及生存于其中的人的自我迷失,引起学术界的追问和反思。当前技术系统将人置于技术的支配和控制之下,导致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形成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
李万银[1]2004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贡献之我见》文中研究指明如果要探究当今社会主义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源,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社会主义改革。从1979年十一届叁中全会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已历经20多年,20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革使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业绩。人民生活水...
龙立[1]2013年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政治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一直注重经济现代化。但是,政治与经济是天生的孪生姐妹,经济问题不可能通过经济手段就可能解决,所有的民族社会问题最终都需要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在世界上所有的后发现代化国家中,政治在现代...
李斌[1]2004年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在呈现生机勃勃的成长性的同时,也蕴涵着新的不稳定性。有效调节经济的不稳定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必然选择。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是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在现有生产关系框架内提...
何明茂[1]2004年在《当前我国价值观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价值观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概念,它体现着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要求、生活的规范和理想目标,着眼于影响社会意识,协调人际关系,强调人的内在自觉意识,并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形成并体现出来。也可以说,它是人们确证自身存在意义和行为合理性以及...
沈英[1]2004年在《江泽民民族理论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叁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共同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江泽民民族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
裴晓红[1]2004年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共产党组织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也对党的领导方式、执政能力和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问题,就是在当代中...
黄星君[1]2004年在《关于科技创新生态化的若干论证》文中提出本文从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险境入手,从生态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生态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由来和内涵,论证了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策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
张国仲[1]2004年在《诚信政府制度建设之探讨》文中认为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在对人类早期“自然状态”假设性分析和“理性政府”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人民主权论”和政治代理理论,为政府诚信的伦理属性提供了丰厚的学理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抛弃了资产阶级学者的“天赋人权”的神意安排和社会契约...
张亚军[1]2004年在《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集约型方向过渡,作为现代集约型农业示范窗口的农业现代科技圆应运而生,并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上海金山区近年来也在借鉴学习过程中对现代农业圆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将从金山发展...
肖柯[1]2016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之所以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凝聚、方略制定、路径选择等日益面临新的现实要求并呈现新的具体特点。当前,无论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刘建荣[1]2004年在《伦理视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选择》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基础,是国民经济命脉,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面对全球化发展和WTO的挑战,我们如何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对世界新环境、新格局,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我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王成娟[1]2003年在《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利益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是丰富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理论内容的一次尝试性研究,它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于:论文首次专门系统地研究了马恩的国家利益思想,既是开创性的,又可以满足理论和现实发展的需要。研究马恩的国家利益思想,可以丰富马恩的国际关系理论内涵,为...
陈晓雷[1]2003年在《论我国公民的法律心理及其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我国虽大力进行法制建设,并确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大多均属于制度建设,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国公民的法律心理与法制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无论是在婚姻家庭领域、日常消费生活领域,还是在重大的经济贸易活动中,社会公...
傅敏[1]2003年在《在西方强势文化进攻下如何构建先进文化》文中指出中华文化曾经一度站在世界文化的屋脊上,创造了令世人称羡的辉煌,公元前叁千年的甲骨文、青铜器就已经显现出一个伟大民族在独立创造文明方面的惊人智慧,及至四大发明与“中华文化圈”的完成更是使这种智慧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然而近代以来,这种...
李淑英[1]2003年在《公民劳动权保障的宪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是二十世纪现代立宪主义的重要内容,是要求国家权力积极干预、保障的权利,劳动权是其中的首要权利。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社会发展经历了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特别是目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
严文强[1]2003年在《通向自由之路》文中指出自由主义者哈耶克一生追求自由,他不是将自由建立于道德权利理论上而是追寻“法治下的自由”。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哈耶克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以及其内在发展思路。哈耶克最原创的贡献在于他认识到人类社会中除了存在组织(国家是特殊的形式)秩序外,还有一种自生自...
贾婕[1]2016年在《生态危机下的历史唯物主义“重构”-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核心论题研究》文中提出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独特理论形态,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该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对人与自然的...
文华锋[1]2003年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特区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加快,中国加入WTO背景下,怎样定位中国经济特区,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首先考察了经济全球化的各个方面,在此前提下,对中国经济特区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前途等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