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涌鲲[1]2003年在《四川省平武县大熊猫保护对策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平武县大熊猫栖息地和社区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结合历史资料收集和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白分析法(GAP)揭示了平武县二十世纪初和目前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状况,通过研究和分析阐明了造成大熊猫种群隔离、减小和栖息...
蔡立胜[1]2003年在《浅海规模化贝类养殖系统氮、磷营养盐的垂直通量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概述了浅海贝类生态系统研究的一般进展,从与海区有重要营养意义的氮、磷营养元素的循环出发,重点关注了由于滤食性贝类的生物沉积作用加强的海区自然沉积作用,以及滤食性贝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
张显久[1]2003年在《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已给养殖池塘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养殖污染,每年给水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论文试图通过使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来解决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本论文初步将供试菌株A3、A32、B5、B23、B28分别鉴定为芽胞杆菌...
张晓媚[1]2016年在《绿色发展视野下的自然价值建构研究》文中指出价值观是价值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对人、自然、社会的关系,价值哲学已经从单纯的理论价值研究走向实践结合的生活价值研究。历史表明,价值问题与人类所处的现实最为密切,它涵盖人们生活的道德、政治、宗教、审美等领域,接下来本文中主...
崔洪渊[1]2003年在《船载海洋生态环境现场监测集成示范系统硬件平台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在对国内外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海洋生态环境集成测量系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船载海洋生态环境现场监测集成示范系统硬件平台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案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主要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快速以太网...
陈琳[1]2003年在《苏州河微生物生态学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对大多数营养元素、有机物质的转换和能量的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苏州河水域主要微生物功能菌群进行生态调查,分析苏州河主要微生物功能菌群与环境的相关性,认识微生物功能菌群在苏州河水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石小雨[1]2003年在《延安市大气污染治理规划及其Web实现》文中认为在现代化建设和环境污染都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控制污染的相应研究问题也备受重视。本论文以着名的革命圣地延安为应用背景,研究了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规划问题,并以延安市为例子作了实际应用。本论文把国际上流...
黄健[1]2003年在《我国农用地整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农用地整理作为有效补充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因地制宜地进行农用地整理工作的试点,开展农用地整理的理论研究等。本文就农用地整理的相...
宁艳杰[1]2006年在《城市生态住区基本理论构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伴随城市住宅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住区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城市生态住区建设成为城市住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国内外与城市生态住区产生、发展过程相关理论和实践,明确“城市生态住区”的内涵;并阐述相关理论对城市生...
温亚利[1]2003年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经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生物资源,也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生物圈。但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性消失所引起的环境和可持续发...
段显明[1]2003年在《鄱阳湖区林业建设的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文中研究说明鄱阳湖区(以下均简称湖区)的林业,无论是与其它区域的林业相比,还是与湖区其它产业相比,在领导心目中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学者们也不愿花精力去研究它,因为怕研究成果没人看没人用。1998年的特大水灾,改变了人们的一些看法,“鄱阳...
郎璞玫[1]2003年在《新疆阜康地区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空间分析》文中认为研究了新疆阜康地区森林植被资源与环境的特征和其30年来的变化,利用Arcinfo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资源、DEM模型、景观指数、环境价值和新疆降水量的地统计学规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本文分为五个部分:1、新疆阜康地区森林资源与环...
李晓燕[1]2003年在《宁夏生态环境建设的伦理思考》文中提出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当今世界,生态危机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严峻课题。这一问题若得不到妥善及时的解决,将会祸及人类自身。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把环境、经济和社会的...
王芳[1]2006年在《中外环境审计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受到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化的问题,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危害...
王丽玲[1]2006年在《动态生态足迹模型设计与在区域开发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运用较为广泛的生态足迹理论,是从区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能源的消耗以及废弃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