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论文

  • 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分析

    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分析

    张翠[1]2017年在《某叁甲医院老年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反应性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1.目的:探讨某叁甲医院老年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的发生率及其与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临床合并症、临床合并用药、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联性。2.方法:(1)选取2015年3月1日...
  • 溶血磷脂酸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溶血磷脂酸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王坤,王文明[1]2011年在《相关血清生化标志物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TIA工作组[1]在2002年提出了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TIA由病灶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紊乱,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持续不到1...
  • 神经胶质细胞上的mGluRs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神经胶质细胞上的mGluRs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王芳[1]2004年在《神经胶质细胞上的mGluRs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55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PD的主要病理及生化改变为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A能神经元退行性变、Lew...
  • Ferroportin 1在脑内的分布、调控和功能

    Ferroportin 1在脑内的分布、调控和功能

    陈延民[1]2004年在《Ferroportin1在脑内的分布、调控和功能》文中提出在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都存在脑铁增高的现象,如帕金森氏病(Parkinsondisease,P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铁水平增高引起的氧化损伤和对细胞抗氧化机制的破坏...
  • 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对胶质瘤微生态系统与组织重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对胶质瘤微生态系统与组织重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林志雄[1]2004年在《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对胶质瘤微生态系统与组织重构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FN和VEGF对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及与侵袭的关系;同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把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刺激因子VEGF和抑制因子内皮抑素分别或同时转染至...
  • 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脑胶质瘤的抑制研究

    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脑胶质瘤的抑制研究

    郭艳霜[1]2004年在《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脑胶质瘤的抑制研究》文中认为采用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载卡氮芥的聚乳酸纳米微粒(BCNU-PLANPs),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表征显示,纳米微粒呈表面光滑的球形,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制备工艺条件,如滴加方式...
  • 联合应用神经保护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和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联合应用神经保护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和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志梅[1]2003年在《联合应用神经保护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和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尽管溶栓治疗获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半数以上以上的患者在应用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且3-6小时的时间窗严格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大量...
  • 脑胶质瘤细胞对血脑屏障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脑胶质瘤细胞对血脑屏障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陈祎招[1]2003年在《脑胶质瘤细胞对血脑屏障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赖以进行各项生理活动的基础。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胶质瘤细胞可以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对血脑屏障产生多种作用进而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及并发症的产生。然而,胶质瘤细胞通过哪些分子机制影响血脑...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宋晓[1]2003年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亚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前言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其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比较公认的有如下学说:(1)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增大,直接阻塞血管,造成...
  • 阿扑吗啡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作用的电化学和组织化学实验研究

    阿扑吗啡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作用的电化学和组织化学实验研究

    孙越[1]2003年在《阿扑吗啡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作用的电化学和组织化学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作为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DA)D_1-D_2受体激动剂,它在清除自由基、抑制膜脂质过氧化和螯合铁离子等神经保护作用方面具有极大的潜质。本实验旨在观察APO...
  • 大鼠局灶—局灶型脑缺血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大鼠局灶—局灶型脑缺血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周永[1]2003年在《大鼠局灶—局灶型脑缺血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脑缺血耐受(IschemicTolerance,IT)是指经过短暂的不引起梗死的脑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而对随后的严重缺血起保护作用的现象。脑IT产生的...
  • 大鼠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观察及穹隆下器的变化研究

    大鼠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观察及穹隆下器的变化研究

    周立霞[1]2003年在《大鼠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观察及穹隆下器的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伽玛刀、X-刀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的临床应用,许多颅脑疾病的患者可以免受开颅的痛苦。胶质瘤是颅内最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
  • 骨髓基质细胞静脉注射治疗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

    骨髓基质细胞静脉注射治疗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

    钟池[1]2003年在《骨髓基质细胞静脉注射治疗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脑卒中是我国疾病死亡并导致长期残疾的叁大原因之一。脑梗死又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后,因梗死灶中心神经细胞死亡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至今尚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疗措施和药物。如何在有效时间窗内,拯救损伤灶周边半暗...
  • 偏头痛中枢痛觉信息调控机制的实验研究

    偏头痛中枢痛觉信息调控机制的实验研究

    郭俊唐[1]2003年在《偏头痛中枢痛觉信息调控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其中枢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gray,PAG)、中缝核簇等富含5-HT的脑干核团被认为是偏头痛可能的“发生器”。为了了解偏头痛中枢痛觉调控机制,我...
  • 荧光定量PCR在缺失型DMD携带者检测中的应用

    荧光定量PCR在缺失型DMD携带者检测中的应用

    于飞[1]2003年在《荧光定量PCR在缺失型DMD携带者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缺失型DMD携带者。方法:(1)应用定量PCR的原理,采用内参照共同扩增PCR方法及剂量系数分析法,在定量PCR产物的检测中应用荧光染料(SYBRGREENI),从而建立“荧光定...
  • 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老年神经退行性病中的作用研究

    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老年神经退行性病中的作用研究

    李学坤[1]2003年在《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老年神经退行性病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传统观点认为成体哺乳动物脑内因疾病或损伤丢失的神经细胞无法再生,这意味着成体脑内的神经细胞只能是逐渐减少,而不能被更新。这使人们感到神经系统疾患特别是老年神经退行性病的治疗前景黯淡。近年来,研究人员在胚胎和成年...
  • 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研究

    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研究

    陈丽萍[1]2003年在《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事件相关电位、影像学改变的相关关系,初步探索引起MS患者认知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8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其中对70例患者进行韦氏智...
  • 长期饮酒脑缺血大鼠血浆中NPY、CGRP、ET的测定

    长期饮酒脑缺血大鼠血浆中NPY、CGRP、ET的测定

    金鲜花[1]2003年在《长期饮酒脑缺血大鼠血浆中NPY、CGRP、ET的测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长期饮酒对脑缺血大鼠缺血超早期血浆中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80-200g雄性Wistar大鼠30只,用7.2%酒精供大鼠自由饮用100天,制...
  • MTHFR基因突变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关系的研究

    MTHFR基因突变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关系的研究

    高海凤[1]2003年在《MTHFR基因突变及叶酸维生素B_(12)缺乏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inemia,Hhcy)与中青年脑梗死的相互关系,并就可能引起Hhcy的N_5,N_(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
  • 异氟醚和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及其机制研究

    异氟醚和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及其机制研究

    刘艳红[1]2003年在《异氟醚和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发生脑缺血或脑损伤的危险性升高,为避免由于手术或麻醉的因素导致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合理的麻醉管理及预防显得尤为必要。预处理现象的发现为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