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忠[1]2003年在《论昌耀诗歌生命意象“力”的特质及其成因》文中认为生命意识是诗人昌耀始终如一的诗歌意识。本文以“生命”作为解读昌耀诗歌的切入点,并将其长达数十年、且具有明显时段性特征的诗歌统摄于“生命”这一精神总主题之下。昌耀的诗歌意象即生命意象,而昌耀形态各异的生命意象是具有“内在一致性”...
刘刚[1]2003年在《《诗毛传》语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有五千年以上的辉煌文明史,也被称为诗的国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海内外有识之士,一直把对《诗经》文化的研究作为认识汉文化源流的重要手段。《毛诗故训传》(以下简称《毛传》),是我国现存最早...
侯宏虹[1]2003年在《纵使起舞无剑,何难昧旦司鸡?——五四时期女性诗歌书写》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五四女诗人群体为考察对象,试图对她们的诗歌创作状况做一个整体性的研究,以弥补目前学术界在研究中对新诗史上女性诗人关注的不足。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前言;第一章创作背景论;第二章创作题材论;第叁章女性观;第...
石晶[1]2003年在《语文新课程发展性教学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将发展性教学理论应用于语文新课程教学,认为语文新课程教学应该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并以发展性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当前语文教学改...
田晓膺[1]2003年在《唐代女诗人的道教情怀与审美意向》文中研究表明唐代是我国道教最为鼎盛的时期,除武则天时期有过短暂的抑道挫折之外,唐统治者皆对道教大力提倡、倍加尊崇。从太宗到玄宗,统治者对道士一直恩宠有加,唐代道教遂臻于空前绝后的境地。与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提倡道教的举动相呼应,唐代社会形成了一股...
王洁[1]2003年在《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与政治文化之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在服务论文学观的规定下,建国后17年文学与政治发生着紧密的关系,这无疑应该是一个常识性的观念。但是,在17年的历史环境内,17文学究竟怎样与“政治”发生着关系,特别是实践地看,这里的“政治”又指向什么样的历史内容,则仍然是一个有待...
侯桂运[1]2011年在《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文备众体”的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深受诗歌的影响,从而具有了浓郁的诗化特征。诗化特征堪称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最大的民族特色。对于这一介于小说和诗歌、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之间的课题,虽然已有众多学者进行了论述,但这些议论要么只...
赵杰[1]2001年在《《古诗十九首》浅探》文中研究指明文章认为《古诗十九首》虽然是不同作者所作,但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如长于抒情、有相同的题材、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其调等。石红[2]2003年在《《古诗十九首》浅探》文中指出本文综合风格及诗中所用地名判断,认为十...
吴从祥[1]2003年在《阮籍诗歌“遥深”特色论稿》文中提出“阮旨遥深”已成为定论。其实“遥深”不仅体现在“旨”上面,亦体现在美学风格和意蕴内涵等方面。阮籍与现实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特殊的心态是其“遥深”特色形成的主观心理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创作素材的选用,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作品的谋篇布局。玄学...
胡小林[1]2003年在《论魏源山水诗的人格建构》文中认为魏源是中国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早年潜心于阳明心学,后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中年因科场失意而留意于佛学,晚年受菩萨戒。魏源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共同造就了他那儒、佛、道交织的复杂人格建构,尤其体现于其山水诗里。本文将从四...
姜艳[1]2003年在《何其芳散文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将何其芳叁四十年代散文的诗性创作作为个案研究。何其芳散文的诗性创作实际是指何其芳散文中诗意的表现。他的散文诗性创作进行了一场“思想”和“艺术”上的“革命”。他的散文是诗性的,是一种诗性的散文,他注重人格的审美、表现自我的真实的感情,抒写真...
黄玉琰[1]2003年在《侯方域诗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侯方域为“明末四公子”之一,又名列清初古文叁大家,在明清之际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历来对其研究亦重在散文成就及人格品评,本文全面考察了《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通过文本分析,体悟其作品的深层意蕴,追寻其风格流变,揭示作者高扬的生命理...
张立荣[1]2003年在《元好问《唐诗鼓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唐诗鼓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唐七言律诗选本,选96位诗人596首诗,基本以中晚唐作者为主。此书后世流传较广,出现了不少注释本、解评本,并吸引了许多着名学者为之批点作序,如钱谦益、何焯、纪晓岚等。但近世对此书研究较少。本文从《唐诗鼓吹》选者...
华维勇[1]2003年在《论90年代学者散文的兴起及思想艺术指向》文中认为学者散文的兴起是90年代散文创作领域不可忽视的现象,与一般作家散文相比,它有着较为独特的审美特征,并且对散文创作的传统规范有突破、创新的意义。本论文主要是从散文内涵界说、兴起的原因、题材取向、审美特征等方面,试图对90年代学者...
郝建红[1]2007年在《诗乐相融古为今用》文中认为二十世纪20-40年代,是我国音乐创作转型的重要阶段,也是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作品形式引入中国的重要时期。中国作曲家们将这种西方音乐体裁与中国古典诗词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种新的艺术歌曲形式。这类作品有着较高的成功率和艺术价值,在我国歌曲创...
娜日娅[1]2003年在《儒学对元代蒙古族作家汉文创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援引丰富的文献资料,从儒学的传播形式、作家的文学接受方式、作品的思想内容等叁方面入手,概括论述了儒学对元代蒙古族作家汉文创作的影响。就儒学在元代传播的文化背景加以历史性叙述;概括出元代儒学传播的叁种方式;探讨了元...
傅新营[1]2003年在《宋代格韵说研究》文中认为“格韵”是宋代诗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它对(狭义的)宋诗学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甚至不认为这是一个独立的范畴。但是,这是唯一能体现出宋代格、韵两个范畴的时代性演变,并进而揭示宋诗学根本特征的诗学范畴。本文从格、韵...
陈晓姿[1]2008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指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下位概念,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
吴清华[1]2003年在《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提出中学生“健全人格养成”、“人的全面发展”的...
王淑林[1]2006年在《论亨利·詹姆斯国际小说中的“美国女孩”》文中认为亨利·詹姆斯是一位跨世纪、跨国别、跨欧美文化的美国小说家,他的文学作品与小说诗学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在英美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他是开创现代小说新纪元的伟大先驱。以女性作为作品的戏剧性中心人物是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