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畅想未来建设小康——新年祝辞(论文文献综述)王若愚[1](2020)在《新时代山东形象对外传播研究——以《走向世界》封面报道为例》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
一、学习歌德放眼世界(论文文献综述)吕芳[1](2020)在《儒学“关键词”英译研究——以《孔子诗论》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尝试为《孔子诗论》“仁”以贯之的“关键词”...
一、普希金的初恋与情诗(论文文献综述)苇欢[1](2021)在《永恒的爱——《爱人——世界经典情诗100首》序》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名年轻的诗人和译者,我有幸受到青海人民出版社的...
赵晓光[1]2004年在《英汉语码转换在中国杂志广告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即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是语言、文化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使用,非英语国家的广告中频繁出现英语与本族语之间的语码转换。很多国外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
姚彦忠[1]2004年在《实现“意义建构”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文中认为阅读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是有意义的。阅读教学离不开对作品意义的探求和理解。索取意义、理解主题,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帮...
梁琦秋[1]2012年在《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语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文化各方面愈来愈大的影响力,网络语言研究也逐步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要认识网络世界中这一新的语言形式,选择怎样的切入点便成为首要问题。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因而也是语言学所关注...
李文明[1]2004年在《混沌与和谐——《暗示》写作研究》文中指出《暗示》是着名作家韩少功2002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写作上有着鲜明的特色。形式上名之曰小说,又像是散文、随笔,像文学作品,又像是理论着作。结构上,作家采用散点透视与焦点复合的方式,既有故事片断又有思考路线,呈现出散漫而又谨严的特色...
黄明星[1]2010年在《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形式意义》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前承五四革命启蒙主义的旗帜,后续救亡使命的急迫,这是以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时代。作为一个身处时代洪流中责任感极强的作家,沈从文却总以乡下人自居。时代和独特的成长经历在他的心中做过怎样的投影?正是着眼如此,本文以沈从...
孙雪瑛[1]2014年在《诠释学视阈下的《聊斋志异》翻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标志着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作者蒲松龄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反映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
向文祺[1]2016年在《论废名创作的现代性》文中指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废名开创了乡土文学新的写作范式与独特的“顾影自怜”的“审美现代性”抒情方式,在文体风格上实现了从平淡朴讷到奇辟生辣的先锋性实践,同时,他以极富个人洞见的“六朝-晚唐-新文学”谱系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承与新变...
孙然[1]2010年在《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汉译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为了更好地实现广告功能,英语广告语言往往带有很大的模糊性,这主要体现在语音、词语、句子等层面。本文用丰富的实例分析英语广告中的模糊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汉译策略。叶梓[2]2008年在《心态文化视角下的...
王时中[1]2003年在《存在与理解——伽达默尔理解观研究》文中提出为应对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对人文科学的挑战,狄尔泰试图通过解释学为人文科学确立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但这种解释学在认识“历史”时却陷入了困境。伽达默尔解释学的理解观通过把现象学与解释学有机地契合在一起,使解释学从认识论层次上升到本...
王守宏[1]2012年在《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彰显的大背景下,外宣材料的翻译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它对展现中国的良好形象、传播中国的立场和政治主张、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国家软实力、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增进国与国间的相互了解、维系...
吴新慧[1]2003年在《俄汉语新词共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词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现象,对它的研究具有非常深刻而广泛的意义。本文以新词研究的基本理论为支点,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俄汉两种语言中各类新词的共性。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概括介绍了俄汉语新词...
石志宏[1]2016年在《美印中“印度洋海上安全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国家海上安全理论及海权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主义、系统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剖析影响印度洋海上安全的地理与历史背景、冷战结束以来的总体海上安全形势、来自印度洋地区内外的主要行为体所扮演角色的基础上,对于中美印“战略叁角形”...
付洪泉[1]2003年在《胡塞尔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胡塞尔作为科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其一生中建立了若干个理论体系,并且不断的改变着其体系的落脚点。这使得理解胡塞尔本人的思想是如此的困难以至于,更为可取的办法是理解胡塞尔与弗雷格、海德格尔、梅洛旁蒂和德里达之间的对话,因...
刘晓燕[1]2016年在《现象学理论中的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技术突飞猛进,给艺术创作、生产和传播以及接受和欣赏带来了变化。如何认识并回应这些变化,这是现实问题也是理论问题。若想从根本上说明问题,我们便需要探讨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艺、技关系探讨涉及到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的多个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