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化时代的伦理呼唤——关于伊拉克战争的伦理思考(论文文献综述)漆飞[1](2021)在《审美共同体问题研究——以当代批判理论为中心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当代批判理论的...
一、黎明不再静悄悄——记中国“入世”一周年(论文文献综述)周晓瑾[1](2018)在《《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文中认为《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是党...
孔凡河[1]2004年在《冷战后中国新安全观论析》文中指出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谐并存的局面不断扩大,大国关系越发呈现出彼此借重,竞争共处的态势。各国均把发展经济、提...
吕建文[1]2008年在《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主义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国际关系理论一个重要方面。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然而民族主义的再次兴起成为国际社会的新特点,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冷战后的世界民族主义问题,有助...
王丽君[1]2008年在《冷战后美国海湾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海湾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中极其敏感的区域,素有世界火药桶之称。冷战后这里已经爆发了两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地区形势至今仍动荡不安。究其原因,除了本地区纷繁复杂的诸多矛盾之外,大国对海湾的政策是海湾地区冲突频仍的主要原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
田自力[1]2007年在《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制约性因素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后,争取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就成为了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交总方针。日本企图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政治影响力,从而实现对世界事务主导权的分享。日本制定了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中心任务的政治大国战略。为...
龙向阳[1]2003年在《世界体系中的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一种历史的分析与反思》文中研究指明《世界体系中的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一种历史的分析与反思》一文的目标是,以世界体系的变动为分析背景,以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互动和关联为主线,揭示国际关系视野中华侨华人历史发展的实质,同时运用世界体系理论和国际...
傅敏[1]2003年在《在西方强势文化进攻下如何构建先进文化》文中指出中华文化曾经一度站在世界文化的屋脊上,创造了令世人称羡的辉煌,公元前叁千年的甲骨文、青铜器就已经显现出一个伟大民族在独立创造文明方面的惊人智慧,及至四大发明与“中华文化圈”的完成更是使这种智慧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然而近代以来,这种...
马援[1]2016年在《霍加特文化实践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为指导,集中对英国新马克主义的经典代表人物、文化唯物主义的奠基者、文化实践观点的提出者——理查德·霍加特的文化实践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思考和探讨。霍加特文化实践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指,文化的生成不能脱离人的现...
李阳春[1]2014年在《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制度伦理研究》文中指出约翰.罗尔斯是美国当代着名的政治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他于1971出版的划时代巨着《正义论》,连同他后来的《政治自由主义》、《作为公平的正义》、《万民法》等着作,对社会公平正义理论作了全方位的探索:一是为现代文明条件下的封闭社会的基本结构提...
李新士[1]2013年在《郭嵩焘洋务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洋务运动,是湘军与太平军作战过程中,由仿造西方枪炮和船舰开始,进而引进西方自然科学而进行的一场自强运动。当大多数士大夫固守华夷之辨而对西方深闭固拒时,对湖湘理学有深厚研究的湘军首领曾国藩、郭嵩焘等人把洋务当做当时之急务,治国平天下之一大...
何明[1]2003年在《塔利班的兴亡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2001年对世界最具震撼力的事件莫过于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其后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怖战争。直到今天,这一事件如何改变了当代世界的大国关系,是否会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决定性影响等等,还是人们激烈争论、探讨的问题。...
马龙[1]2003年在《现代理性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文中认为理性是人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和精神力量,它的内涵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理性精神是理性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表现。现代理性精神是特指随近代科学技术兴起,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而形成的一种理性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表现,内涵着崇尚科学、提倡...
赵国明[1]2003年在《黑龙江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黑龙江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以下称HCR)这一国家级对俄科技合作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特点,通过对其外部环境(包括国际政治环境及两国政府关系、两国科技合作的政策及法律环境、中俄两国经济环境、中俄两...
史文涛[1]2003年在《中美人权观分歧探析》文中指出中美人权争论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热门话题。人权概念形成于近代西方,自然权利学者对此作出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在承认资本主义人权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也对其阶级局限性进行了批判,从而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普世人权观和相对主义之间存在着争论。中美人...
成芳[1]2017年在《21世纪中美大国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自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经历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性合作关系、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的变化。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目标。在国际...
李艳[1]2003年在《国家利益和多边工具:法国的联合国外交之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世纪,多边外交迅猛发展,已成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法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外交是其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择了国家利益和多边外交工具作为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了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肖斌[1]2003年在《江泽民外交思想研究》文中认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正处于全面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时代于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作为党第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