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渔共作生态特征与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稻渔共作生态特征与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杨勇[1]2004年在《稻渔共作生态特征与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稻渔共作是水稻种植与蟹、虾、鱼等水生经济动物养殖二者互利共作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稻渔共作面积在我国急剧上升,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倍受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同我国大多数生态农业的发展一样,稻渔共作虽有生...
  • 立枯丝核菌胞壁降解酶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

    立枯丝核菌胞壁降解酶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

    张红[1]2004年在《立枯丝核菌胞壁降解酶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改良的Marcus培养液培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滤液经离心,留上清液即粗酶液。粗酶液具有Cx、PG、PMG、PGTE和PMTE等5种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其中前叁种酶活性较高,...
  • 土壤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土壤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陈新红[1]2004年在《土壤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文中指出土壤水分和养分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子。阐明土壤水分和氮素营养对水稻产量影响及其互作效应,对指导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苏省主栽的水稻粳、籼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盆钵土培和大田等试验,并在不同生...
  • 利用反义蜡质基因改良杂交稻食味品质的研究

    利用反义蜡质基因改良杂交稻食味品质的研究

    吕英海[1]2004年在《利用反义蜡质基因改良杂交稻食味品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对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杂交稻目前的食味品质现状及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香味等因素对杂交稻的食味品质的影响。在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诸多因素中,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
  • 陆稻抗旱生理和主要营养特性研究

    陆稻抗旱生理和主要营养特性研究

    袁菊红[1]2004年在《陆稻抗旱生理和主要营养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明水、陆稻抗旱性生理机制和营养特性,为高产、高效的陆稻栽培技术体系及水稻旱种提供指导,本研究以TANGARA,IAPAR9、新香优80和R80为材料,进行了水、旱种比较试验和以TANGARA为材料进行了施肥及化学调控试验。主...
  • 土壤水分亏缺条件下根源信号ABA参与作物气孔调控的数值模拟

    土壤水分亏缺条件下根源信号ABA参与作物气孔调控的数值模拟

    阳园燕[1]2004年在《土壤水分亏缺条件下根源信号ABA参与作物气孔调控的数值模拟》文中指出干旱胁迫是植物逆境最普遍的形式,植物的进化发展形成了多种适应干旱胁迫的机理。以根源信号ABA(脱落酸)参与作物气孔行为调控为代表的根冠通讯学说得到了大量证据的支持和论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建立的根源信号调控作...
  • 中国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遗传多样性研究

    郭洁[1]2016年在《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克服》文中指出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已逐步发展成为水稻(OryzasativaL.)超高产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籼稻(indica)和粳稻(japonica)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其杂种F1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但是,普遍存在的杂种不育现象严重阻碍...
  • 用EMS诱变‘大五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Da Wu Xing)试管苗和愈伤组织的研究

    用EMS诱变‘大五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Da Wu Xing)试管苗和愈伤组织的研究

    郭洁[1]2016年在《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克服》文中研究指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已逐步发展成为水稻(OryzasativaL.)超高产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籼稻(indica)和粳稻(japonica)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其杂种F1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但是,普遍存在的杂种不育现象严重...
  • 番茄ps-2雄性不育基因的PCR分析与定位

    番茄ps-2雄性不育基因的PCR分析与定位

    邢虎成[1]2004年在《番茄ps-2雄性不育基因的PCR分析与定位》文中研究表明番茄雄性不育的研究对于番茄育种极其重要。本研究从保加利亚引入了含雄性不育基因ps-2的品系CMC,从中选出稳定品系383作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在北京地区雄性不育性状表现优良。另外,含有ps-2基因的品系较...
  • 利用RNA介导的病毒抗性培育双抗病毒转基因植株

    利用RNA介导的病毒抗性培育双抗病毒转基因植株

    白庆荣[1]2004年在《利用RNA介导的病毒抗性培育双抗病毒转基因植株》文中研究指明植物病毒病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马铃薯Y病毒(PVY)对马铃薯、烟草等重要经济作物危害十分严重,其侵染所造成的损失可达80%,尤其是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PVYN)可以造成寄主提前死...
  • 核基质结合区对马铃薯Y病毒非翻译CP基因及反向重复片段介导抗病性的影响

    核基质结合区对马铃薯Y病毒非翻译CP基因及反向重复片段介导抗病性的影响

    迟胜起[1]2004年在《核基质结合区对马铃薯Y病毒非翻译CP基因及反向重复片段介导抗病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病原介导的抗病性是一种RNA介导的抗病性,也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实践证明利用病毒来源的基因材料培育抗病毒植物是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一种潜在有效的策略。核基质结合区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中可以与核基质...
  • 转cryIA(b)和Xa21基因抗病虫水稻选育及其田间表现

    转cryIA(b)和Xa21基因抗病虫水稻选育及其田间表现

    慈晓燕,姚方印,朱常香,宋云枝,温孚江[1]2005年在《含Cry1Ab和Xa21基因抗病虫水稻选育研究及其田间表现》文中认为以稳定遗传的含Cry1Ab基因的抗虫水稻品种镇稻88和含Xa21基因的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圣稻301为亲本进行杂交,利用选择标记基因(bar基因和gus基因)和Southern...
  •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拟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拟

    赵婉[1]2015年在《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此给人类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日益显着,其中,被人们关注度较高的就包括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受气候影响最为直接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气候变化对我国农...
  • 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研究——以稻麦作物为例

    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研究——以稻麦作物为例

    杨兆芳[1]2004年在《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研究——以稻麦作物为例》文中指出以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和土壤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该模型包括2个主要功能模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土壤-作物系统氮素运移。前者综合考虑了环境因子和作物氮含量的影响,后者包括了作物氮素...
  • 不同电子供体对水稻土中铁还原的影响

    不同电子供体对水稻土中铁还原的影响

    邢超[1]2014年在《生物质炭对水稻土中微生物Fe(Ⅲ)还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生物质炭(Biochar)作为我国目前农林废弃物再生利用途径之一,受到很多学者关注。生物质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多、稳定性强、碳含量高、灰分含量高等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土壤改良当中。生物质炭还有增汇减排的作用,对...
  • 稻飞虱发生的气候背景及风险分析

    稻飞虱发生的气候背景及风险分析

    侯婷婷[1]2004年在《稻飞虱发生的气候背景及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稻飞虱是我国目前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灾害威胁之一。本文从地区级、省级、全国级等叁个层次分析了不同尺度气象因子对稻飞虱发生影响的关键因子及关键时期,并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灾害风险估算。在关键因子及关键时期分析中,以山东省为例,采用了逐步...
  • 荆州市植保社会化服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荆州市植保社会化服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大勇[1]2004年在《荆州市植保社会化服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理论、农业推广模式理论、沟通原理的指导下,对荆州市植保社会化服务历史演变及政策背景、供求主体现状及供求矛盾、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解决存在问题对策进行研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和...
  • 两种水稻飞虱对吡虫啉和噻嗪酮的抗性及治理研究

    两种水稻飞虱对吡虫啉和噻嗪酮的抗性及治理研究

    林友伟[1]2004年在《两种水稻飞虱对吡虫啉和噻嗪酮的抗性及治理研究》文中指出褐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近年来,噻嗪酮和吡虫啉是控制其为害的主要药剂。因此,开展针对这两种药剂的抗性研究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褐飞虱吡虫啉选育种群在室内再用吡虫啉连续筛选15代,抗性上升7.56倍,...
  •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品质形成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品质形成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李燕青[1]2016年在《不同类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4-2015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禹城试验基地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上,开展了不同类型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肥的农学与环境效应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常规施肥量(N22...
  • 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张长征[1]2004年在《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玉米优良自交系综31为受体材料,用PDS1000/He基因枪将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EroA)导入其中,对玉米愈伤筛选不同次数的筛选效果和继代不同次数的愈伤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分化做了初步的研究,并对T_0代和T_1代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