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庭审前决定逮捕被告人不妥(论文文献综述)汪海燕[1](2021)在《共同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程序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如何平衡认罪认罚与不认罪被追诉人...
一、WTO争端解决中的司法节制原则(论文文献综述)黄笑丘[1](2020)在《WTO上诉机构审查范围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WTO作为处理国家间贸易规则事务的唯一全球性国际组织,...
一、论国家赔偿与错案追究的范围划分(论文文献综述)陈辉[1](2020)在《监察委员会处置权研究》文中指出处置权是监察委员会依据法定程序作出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处置性决定权,兼具...
论文摘要目前大多数人权保护国际条约并未废除战时死刑制度,成员国得以在战时对某些犯罪行为实施死刑。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成员国不受任何制约,凡是涉及战时死刑的国际条约均对战时死刑的适用...
李立新[1]2010年在《中外法官管理制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法治国家意义上的法官管理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产物。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法治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适合各国国情的法官管理制度。如果仅从产生来看,我国的法官管理制度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建立,但现代意义上的法官管理制度的发展历史却比较短暂。新中...
徐化冰[1]2004年在《对行政机关是否有权制定民法规范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行政机关有无制定民法规范的权力?从理论上讲,一方面,行政机关的性质是执行机关,行政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决定了行政机关所执行的法律不是民法,因此行政机关的固有职权中不应包含民事立法;另一方面,授权立法产生的背景和适用的具体情形以及...
刘肖洁[1]2016年在《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认定》文中提出2014年11月,《行政诉讼法》的大幅度修改是中国行政法学界乃至整个法学界都甚为关注的法治大事,开启了立法机关以程序立法引导实体立法,进而统一法律体系的重大进程。此次修法,法律制度创新、法治智慧闪烁,得到了学界和实务界一致的认可,行政行为无效...
潘佳雯[1]2014年在《论轻微犯罪之保安处分》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废除了劳动教养制度,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劳动教养的存在,不论外界对其评论如何,该制度在弥补刑法的结构性缺损,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制度的废除,导致原先形成的“刑事处分——劳动教养——治安...
徐赫喃[1]2004年在《刑事诉讼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社会法学研究的学术立场出发,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法哲学理论为指导,尝试建立并运用了国家、社会与个人叁方关系的刑事诉讼法学分析框架。对刑事诉讼的本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诉讼权力和权利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以及权利发展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
胡兰芳[1]2004年在《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刍议》文中认为在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的十几年中,行政诉讼法学界掀起一股股研究的热潮,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当事人制度等讨论极大的丰富了行政诉讼法学,其研究成果亦在司法解释中得到反映,推动了行政诉讼实践的发展。但是对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的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在行...
张红侠[1]2004年在《完善民事再审程序的若干构想》文中研究指明民事再审程序是指生效裁决在一定条件下被提起、立案审查和审理的程序,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进行司法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在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许多国家建立了民事再审程序,我国也设立了该程序。然而,由于我国的民...
刘波[1]2008年在《中国法院调解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在现有的法院调解制度基础上更好的完善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本文在在对法院调解制度的概念分析及其种类分析以及当前世界上法院调解制度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本土化的同时应当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通过包含法院调解制度价值分析、优缺...
李俊峰[1]2004年在《辩诉交易契约性理论和权利保障研究及借鉴》文中研究说明辩诉交易(pleabargaining),又称辩诉协商(pleanegotiation)或辩诉协议(pleaagreement),它是指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在法院开庭审判之前,对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问题进行协商和讨价还价,检察官...
李杨[1]2004年在《强制侦查的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由前言、正文、结论叁大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强制侦查的基本理论。首先介绍了“强制侦查”的概念来源,并通过与我国立法的比较给出我国强制侦查的概念、内容及分类。其次,文章对强制侦查的重要性、危险性进行了论述,进而引申...
胡婧[1]2018年在《刑事审判程序分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刑事审判程序是否需要分流、应当如何进行分流,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刑事审判程序分流问题,关乎人权保障、真相发现、犯罪控制、成本节约、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等多元价值目标的实现。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司法资源紧缺...
喻文光[1]2013年在《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文中研究指明行政诉讼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异化或隐形的调解使《行政诉讼法》第50条的禁止性规定几乎形同虚设。用法律解释的方法也不能解决这种现实与法律相脱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修改《行政诉讼法》时确立行政诉讼调解的合法地位。行政诉讼调解是在合作国...
宋宜长[1]2007年在《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的反思与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立法和理论中,作为特别救济程序的民事再审程序是以侧重公权监督的模式构建起来的,被置于"审判监督程序"的旗子之下。民事现行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的制度规定上,存在着再审启动主体构成、再审事由上的不科学及立案审查的过于随...
葛新新[1]2012年在《刑事诉讼客体视野中的法院变更指控罪名》文中研究说明刑事诉讼价值是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所固有的,不依赖于刑事诉讼主体及其需要而独立存在的,能够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对国家、社会和所有公民的合理需要和要求的满足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特性,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个方面。①在我国以职权主义诉讼...
郭景峰[1]2004年在《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沉默权的基本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建立我国的有限制的沉默权制度提出合理建议。本文首先介绍了沉默权在英美等国家产生并逐渐为国际人权法所认可的事实,继而剖析了中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对公民权利保障不力、刑讯逼供、野...
潘丹丹[1]2004年在《诉辩交易与中国法治秩序建构》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宏观地回溯了西方法治和中国法治发展、流变的历史,指出中西方发展的耦合:社会高度分化、发展,带来的多元整合、秩序统一问题。面对挑战、西方的经验是,倡导将法治范式转变为程序主义法治范式,即提供开放性的程序、允许当事人的广泛参与、尊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