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鹤喃[1]2014年在《制度内生视角下的中国检察改革》文中提出检察改革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涉及检察的改革,后者指检察机关进行的改革。广义概念涵盖改革实践与相关立法发展,有助于总揽分析改革的历史发展规律与成就。伴随着国家与社会发展,中国检察改革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完成了以制度移植、现代化和中...
祝剑萍[1]2004年在《论司法腐败的综合防治》文中指出司法腐败已成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一种社会公害。对司法腐败必须实行综合防治,即:德法相济,标本兼治,既重自律,更重他律,着重推进司法改革,同时优化司法环境。一是改革司法制度,保障司法独立。根据宪法规定的法治原则,合理界定司法与相关主体的权力关系,...
周嘉滢[1]2014年在《美国学者对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的阐释》文中提出1861年2月19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改革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法令共包括17个文件,涉及地主农民的土地、权利与义务、赎金、农村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在1861年农民改革后不久,有关俄国地方自治、军事、司法、教育、报...
张从容[1]2003年在《晚清司法改革的一个侧面:部院之争》文中提出清末十年,在内忧外患的逼迫之下,清政府不得不采取积极主动的改革以应付时局。清末新政以日本为榜样,以官制改革为切入点,按照自上而下,先中央后地方的顺序展开。晚清对西方叁权分立的政治架构进行了相应的变通,缓设议会,未设责任内阁,保留了军...
邵颖[1]2016年在《论刑事审级制度的改革》文中研究指明审级制度应具备纠纷解决与规则治理的双重功能,并结合不同案件、不同级别法院特点平衡两者的关系,在其设置过程中需要考虑认识论原理、法理学原理及实践中的特殊需求。实践中,我国的审级制度表现出重纠纷解决轻规则治理的特点,且在两大功能的发挥上都有欠缺。...
龚兵[1]2007年在《论我国刑事证人权利义务之完善》文中研究说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是知悉相关案情,负有向司法机关作证的义务并享有相应保障权利的,当事人以外的自然人。刑事证人的证言对于查明案件事实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的现状不容乐观,证人履行作证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出庭率低。...
刘向文,高慧铭[1]2007年在《俄罗斯联邦司法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1年10月24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批准了叶利钦总统提出的《俄罗斯联邦司法改革构想》。从1991年10月至今,俄罗斯联邦进行了叁个阶段的司法改革,制定了大批司法机关组织法,颁布了宪法司法、民事司法、刑事...
朱勇[1]2003年在《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和限度》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揭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内涵出发,概括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基本特征。文章通过对理论界各种关于法官自由裁量权价值评判的梳理,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提供理论支撑和合理性依据。这是我们研究法官自由裁量权范围和限度的前提和基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
孙玉雷[1]2008年在《试论清末审判制度改革》文中提出清末审判制度改革是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的开端。本文对晚清改革的原因、内容、成效和不足进行了分析论证,通过梳理相关历史数据,总结改革对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推动的作用,并分析了改革失败的原因,使人们对晚清改革有一个新的认识,希冀能为当代的司法体制改革提...
韩振标[1]2003年在《中国现行检察体制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检察体制是指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总和。现代检察制度是指国家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的总称。现代检察制度的法理基础主要是分权制衡的原理和权力的救济两个方面。中国检察制度的特征主要有主动性、专门性...
杨相国[1]2007年在《论我国审判委员会运作模式的改革》文中研究指明审判委员会制度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司法制度,在我国已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随着当今法治的进步和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其现有的工作模式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很多专家学者围绕审判委员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可以说,审判委员会制度...
杨小利[1]2017年在《民事证据制度改革论纲》文中提出民事证据制度改革一直是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线索。本文以证据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历次《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为主线,对20多年来证据制度改革进行总结。从证据制度的体系、框架、内容等方面看,民事证据制度改革经历了初步建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