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行政诉讼的类型

    试论行政诉讼的类型

    丁晓斌[1]2016年在《试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制度》文中提出2014年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引入了一项新的制度——简易程序制度。由于简易程序作为一种较之普通程序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立足于现代司法理念,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本,为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协调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模式,因此,这项制度的确立,势必会大幅提...
  •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

    沈贵明[1]2015年在《二重派生诉讼适格原告要件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重派生诉讼制度是在公司重组、集团化发展运作中,完善公司集团治理机制,堵塞法律漏洞,保护投资人基本权益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对二重派生诉讼适格原告的科学规制,是二重派生诉讼制度构建的核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充分控股是二重派生诉...
  •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以社会心理学为视角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以社会心理学为视角

    翟志文[1]2003年在《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文中研究指明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到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时代,它使得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体系。法院调解制度作为多元中的一元仍将发挥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但是,我国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发端于革命的根据地时期,不能满...
  •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和限度——一种比较法的方法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和限度——一种比较法的方法

    朱勇[1]2003年在《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和限度》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揭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内涵出发,概括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基本特征。文章通过对理论界各种关于法官自由裁量权价值评判的梳理,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提供理论支撑和合理性依据。这是我们研究法官自由裁量权范围和限度的前提和基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
  • 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重构设想

    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重构设想

    王文晓[1]2003年在《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重构设想》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的重构》依据国内外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国民事诉讼的现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在证人证言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从证人资格、证人的权利与义务、对证人证言的质证及采信和证人出庭作证等方面,提...
  • 鉴定结论论

    鉴定结论论

    鲍克锋[1]2007年在《关于司法鉴定问题的若干思考》文中提出对于司法鉴定问题的研究以及重新审视,对于司法鉴定制度存在弊端的实证分析,对于造成错案、冤案的教训根源反思,能为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走向提供前车之鉴。鉴定制度改革当何以为进路,是引进英美法系的证人制度予以“转弯”,还是改进原有诉讼程序中的司法...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研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研究

    肖建华[1]2001年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冲突与协调》文中认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与现行诉讼法律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不能给予受害者应有的程序保障和实体保障。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冲突虽然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共同性大于相异性,所以协调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内...
  • 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研究

    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研究

    冯元新[1]2014年在《民国时期民事证人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证人证言作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种法定证据类型,其运用的范围相当广泛,但由于现行立法上的缺失,造成司法实践中证人不作证、证人出庭难、证人作伪证的现象大量存在。而反观民国时期立法,对其立法上是否超前暂且不问,仅就其制度设计上而言,相当精密,...
  • 试论中国审判制度改革

    试论中国审判制度改革

    孙玉雷[1]2008年在《试论清末审判制度改革》文中提出清末审判制度改革是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的开端。本文对晚清改革的原因、内容、成效和不足进行了分析论证,通过梳理相关历史数据,总结改革对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推动的作用,并分析了改革失败的原因,使人们对晚清改革有一个新的认识,希冀能为当代的司法体制改革提...
  • 中国现行检察体制探析

    中国现行检察体制探析

    韩振标[1]2003年在《中国现行检察体制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检察体制是指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总和。现代检察制度是指国家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的总称。现代检察制度的法理基础主要是分权制衡的原理和权力的救济两个方面。中国检察制度的特征主要有主动性、专门性...
  • 论审前羁押与人权保障

    论审前羁押与人权保障

    冯哲[1]2003年在《论审前羁押与人权保障》文中研究说明审前羁押是刑事诉讼活动中常见的强制措施之一。它具有控制犯罪,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功能。同时,在实现犯罪控制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人权也是其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审前羁押备受刑事诉讼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近年来,人权保障的呼声不断高涨,尤其是在十分敏...
  • ADR方式探析——兼析ADR调解方式对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启示

    ADR方式探析——兼析ADR调解方式对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启示

    宋美英[1]2003年在《ADR方式探析》文中研究指明ADR方式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应用而生,并在实践中日趋规范化、法制化、合理化,因其简便、快捷、花费少、专业性及保密性强等明显优于诉讼的特点,从而显示出其非凡的活力。但作为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其实践一直走在理论的前面,ADR理论的探讨迄今为...
  • 论民事诉讼程序价值

    论民事诉讼程序价值

    黄宣[1]2015年在《民事上诉利益研究》文中提出从比较法视角观察,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适用的上诉利益额度和上诉许可,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适用的上诉许可构成了民事上诉利益的完整内容,民事上诉利益是民事上诉程序的基础。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繁荣发展,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大量出现...
  • 劳动教养刑法化探析

    劳动教养刑法化探析

    牛步云[1]2003年在《劳动教养刑法化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行文3.5万余字,分叁个部分对劳动教养刑法化进行了探析。第一部分:劳动教养刑法化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首先分析介绍劳动教养刑法化涵义、性质以及世界性刑法化改革运动与非刑罚方法兴起情况,接着阐述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性质、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
  • 论审判委员会制度

    论审判委员会制度

    杨相国[1]2007年在《论我国审判委员会运作模式的改革》文中研究指明审判委员会制度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司法制度,在我国已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随着当今法治的进步和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其现有的工作模式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很多专家学者围绕审判委员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可以说,审判委员会制度...
  • 民事诉讼构造研究——以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为中心

    民事诉讼构造研究——以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为中心

    唐力[1]2003年在《民事诉讼构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事诉讼构造以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与法院诉讼权限的配置关系作为内容,探讨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院之间围绕纠纷的解决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关系。就理论上的研究和各国立法实践所反映出的法院与当事人之间诉讼权限的配置关系,诉讼构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第一...
  • 论释明权制度及其完善

    论释明权制度及其完善

    张蕾[1]2003年在《论释明权制度及其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释明权是一项具有权义合并性质的诉讼指挥权,释明权制度的设立,是为了达到民事诉讼目的而限制辩论主义弊病的产物。正确地规范释明权制度并适当、合理地行使释明权,是实现民事诉讼目的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各国在司法理念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
  • 民事司法改革论纲

    民事司法改革论纲

    杨小利[1]2017年在《民事证据制度改革论纲》文中提出民事证据制度改革一直是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线索。本文以证据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历次《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为主线,对20多年来证据制度改革进行总结。从证据制度的体系、框架、内容等方面看,民事证据制度改革经历了初步建立阶...
  •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

    张瑜[1]2017年在《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证人出庭难、出庭率低的问题。证人出庭作证问题也是严重困扰我国刑事审判的一个重大难题。这一现象对于查明案情、打击犯罪、实现司法公正而言是不利的。本文从我国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中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规定出发...
  • 论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论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张微[1]2008年在《论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文中认为证据是认定案件的基础,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处于中心环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虽然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产物,但在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权、限制国家权力等方面,与行政诉讼的贡献是相通的,所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