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

    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

    范景兰[1]1997年在《法国“新小说”与中国新时期小说》文中提出法国“新小说”与中国新时期小说范景兰由于国门的再度打开,在激发传承本土传统活力质素与借鉴吸收西方优秀创作的大背景上,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主旋律是碰撞的、交错的,并在迷惘的选择中和选择的迷惘中走向下一世纪。因为在短短不到十几年的时间里,西方...
  • 解读《老古玩店》中的回归主题——审视查尔斯·狄更斯的基督教理想

    解读《老古玩店》中的回归主题——审视查尔斯·狄更斯的基督教理想

    宛风庆[1]2004年在《解读《老古玩店》中的回归主题》文中研究指明狄更斯小说世界中的基督教成份长期以来都有不少争议。对于研究者和读者,狄更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解释基督教的教义,便于广大读者的阅读和接受,又如何把自己的道德标准建立在基督教的道德之上,都是研究他的基督教信仰时的难题。因此,本研究力图解读...
  • 《土生子》:没有出路的逃跑

    《土生子》:没有出路的逃跑

    陈研研[1]2012年在《迷惘中的挣扎》文中研究指明理查德赖特是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土生子》被人称为“抗议小说”,小说展现了主人公别格托马斯作为一个黑人的恐惧心理以及由犯罪走向死亡的全过程。赖特影响了美国黑人文坛的同时也对二十世纪后半叶黑人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
  • 从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出走

    从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出走

    丁霞[1]2004年在《从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出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被誉为“英国的莫泊桑”的毛姆是英国文坛上颇有争议性的一个作家。在世界文坛上,他从未与一流作家们并驾齐驱,但他却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庞大的读者群。着名批评家威思克特曾经预言说没有一个20世纪的小说家能...
  • 权德舆研究

    权德舆研究

    齐晓玉[1]2018年在《权德舆文坛盟主地位的确立研究》文中认为权德舆是元和时名相,文坛领袖,对中唐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文坛盟主为切入点,考察权德舆为枢纽的文人群体,在梳理权德舆主盟中唐文坛过程中,考察其为人、为文,展现其与中唐文坛的广泛、多元联系。引言在厘清研究对象与范围的基础上...
  • 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

    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

    蔡堂根[1]2004年在《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源远流长,从《诗经》乃至殷商的甲骨文一直到今天的故事传说,都存在不同形态的人神恋话题(故事)。作为一种婚恋,人神恋是一定社会阶段中民俗、婚恋心理的曲折反映;从本质上看,人神恋是一种以性为纽带的人神关系的反映。神本是人类的自我...
  • 心灵不息的变幻——论林徽因的文学创作

    心灵不息的变幻——论林徽因的文学创作

    黄艳琴[1]2003年在《灿烂下的孤寂》文中研究说明“一代才女”林徽因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文理兼备,她在建筑、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般专业人士都难以企及的非凡成就。然而在许许多多灿烂光环下,缘自她的家世、婚恋、病魔,她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生与死的激烈冲突中,却始终无法掩饰内心深处的孤独本质;而这...
  • 生命末日的言说——余华小说“死亡叙述”研究

    生命末日的言说——余华小说“死亡叙述”研究

    李明彦[1]2004年在《生命末日的言说》文中研究表明余华小说创作的前期和后期有诸多不同,余华小说的创作转型和余华在小说结构、语言和叙述上的探索,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创造精神一向为论者所津津乐道。但是,余华的创作转型中也有一以贯之和承继的方面,即对死亡的关注与言说,死亡叙述贯穿着余华小说创作的前期和后...
  • 论文革后的中国自然主义文学

    论文革后的中国自然主义文学

    于启宏[1]2004年在《论文革后的中国自然主义文学》文中提出论文的写作动机是:就中国八十、九十年代的自然主义文学作出一个理论梳理和概括。其方法主要是实证性的。论文在课题性质上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文革后的中国自然主义文学,其“自然主义”的概念暂界定为“有根据的想象中的文学”,其主体对象指:起潮于八十年...
  • 儒道融合与中古文论的自觉演进

    儒道融合与中古文论的自觉演进

    张恩普[1]2004年在《儒道融合与中古文论的自觉演进》文中研究说明中古文论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发展与成熟,被称为“自觉的文学理论批评”。中古文论的自觉有多方面原因,但儒道思想的融合发展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儒道思想的融合发展与中古文论自觉演...
  • 从圣坛走向衰微——从中国文学和思想文本看父权的演变

    从圣坛走向衰微——从中国文学和思想文本看父权的演变

    王丹[1]2004年在《从圣坛走向衰微》文中认为本文讨论的是中国父权从兴起到衰微的演变过程。共叁章。第一章主要以神话、传说等古代文学文本为例,论证了父亲的发现。血缘意义上的父亲身份的确认一方面出于人们对生命起源的探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则在于父亲(男人)为同母亲(女人)争夺生育权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
  • 跨越疆界——全球化语境下的虹影写作

    跨越疆界——全球化语境下的虹影写作

    王文艳[1]2004年在《跨越疆界》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文学所处的一个总体语境,成为我们考察当今文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新移民文学的发生、嬗变,未来的走向及其所蕴含的特殊的质地,部与全球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的探讨对象——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虹影写作,是探讨全球化与新移民文学写作之间关系的一次...
  • 宋代僧人词研究

    宋代僧人词研究

    方蔚[1]2004年在《宋代僧人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歌舞升平”人人吟唱小曲的宋朝,有十多位僧人的一百多首词作流传至今。由于词僧特殊的社会身份与地位,也由于这些僧人词总体上算不上宋词坛的上乘之作,目前学界少有人关注。但是研究这一特殊群体的词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词坛,了解宋代社会,可以体会到...
  • 唐代贬谪文学的构成及其审美趋向

    唐代贬谪文学的构成及其审美趋向

    吕明[1]2004年在《唐代贬谪文学的构成及其审美趋向》文中研究表明贬谪文学不仅反映贬谪文人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它更是一种历史精神的言说与延展。贬谪文学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精神与丰富的审美价值,其在中国文学、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性与重要性。贬谪文学,以先秦、两汉时期为滥觞,屈原与贾谊创成了贬谪文学的整体...
  • 黄初文学研究

    黄初文学研究

    陈际斌[1]2004年在《黄初文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初文学介于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之间。第一,从前人零散的诗文品评来看,黄初是一个有影响的时期,而且还是一个文学水平比较高的时期;第二,从作家来看,建安七子已凋零,正始文人尚未出现,故黄初文学即使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学阶段,亦是一个重要过渡时期;第叁,从文...
  • 余华文本的力量生成

    余华文本的力量生成

    任雪梅[1]2004年在《余华文本的力量生成》文中研究指明余华的创作在当代文坛越来越凸显出来的重要性和愈益广泛的影响力表明,他的文本具有一种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穿透性力量,目前评论界对此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拟定此论题的目的是意图对作者精神成长及创作走向进行新视角的透视,力争在此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
  • 小品文文体辨说

    小品文文体辨说

    周晓燕[1]2006年在《小品文文体辨说》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在辨体的基础上,以体裁的规范、语体的匹配、风格的追求这形成文体的叁个层面为论述的内在逻辑顺序,通过对现代小品文文体理论的探讨界定小品文:小品文文体已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体,它是在杂文、随笔等散文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灵动个性、智慧和精微特质的优...
  • 《红楼梦影》研究

    《红楼梦影》研究

    李思蕴[1]2008年在《清代满汉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旗人小说创作》文中研究表明八旗是清代特有的、由多个民族组成的社会群体,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似的社会地位使八旗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以满族民族意识为主体的族群意识。清代满汉文化呈现出相互交融的特点,满族在努力保持、强化自身民族意识的同时,既积极吸收汉文化,又...
  • 满都麦小说叙事研究

    满都麦小说叙事研究

    额尔敦木图[1]2004年在《满都麦小说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蒙文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出现了嬗变,主要体现在叙述语境、叙事模式和叙事时间叁个方面。本论文旨在研究满都麦小说的叙事特色,以小见大,探究蒙文小说在新时期发展演变的艺术轨迹。本论文以西方经典叙述学(叙事理论)为理论指导,从叙述学的叙述者、叙...
  • 《今文尚书》文学艺术研究

    《今文尚书》文学艺术研究

    陈良中[1]2004年在《《今文尚书》文学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分叁部分论述了《今文尚书》的文学艺术成就。第一部分文体论,梳理了从古至今对《尚书》文体划分的材料,并论述传统六体“典、谟、诰、训、誓、命”的特点、内容,对其流变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六体消亡转移的的分析。第二部分艺术论,从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