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论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目的论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余承法[1]2013年在《全译求化机制论》文中研究说明全译求化机制论,以考察全译及其属性为起点,以解读钱钟书的“化(境)”为切入点,以小句中枢说和小句中枢全译说为理论基点,以汉英对比为参照点,以几个大型语料库和自建的全译语料库中为支撑点,尝试建立完整、客观、可操作、能验证的全译求化机制体系。全文遵循...
  • “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之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探索的研究

    “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之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探索的研究

    丁显有[1]2004年在《“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之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探索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新儒家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儒家学说为本位来吸纳、会通西学的学术流派。“返本开新”是其贯彻始终的思想文化纲领。所谓“返本开新”之“本”就是指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所开之“新”则是指体现现代社会...
  • 材料语言研究与我的创作

    材料语言研究与我的创作

    陈国平[1]2015年在《诗歌共时体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骆一禾、海子是当代杰出诗人,他们的死结束了诗歌的1980年代。论文以骆一禾的诗论和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当代诗学背景下考察其独立性和卓异品质,同时兼及骆一禾、海子诗歌的一些共性问题及其所牵涉的当代诗学问题。骆一禾是一位以诗人、诗论家和诗歌编辑的...
  • 论韦勒克的文学内部研究

    论韦勒克的文学内部研究

    支宇[1]2002年在《韦勒克诗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对西方着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和比较文学家雷纳·韦勒克(RenéWellek,1903—1995)进行了系统研究。新时期以来,他对中国近20年来的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论文是我国学界第一部全面、...
  • 郁达夫小说论

    郁达夫小说论

    吕婷[1]2012年在《郁达夫小说理论与批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郁达夫小说理论与批评为研究对象。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也是性情率真的小说理论批评家。本文主要以郁达夫的小说理论专着《小说论》与《历史小说论》以及相关的文艺论文为依据,探究郁达夫的小说理论批评体系,对其“现代性”的小说观念论...
  • 沈从文湘西小说论

    沈从文湘西小说论

    黄明星[1]2010年在《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形式意义》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前承五四革命启蒙主义的旗帜,后续救亡使命的急迫,这是以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时代。作为一个身处时代洪流中责任感极强的作家,沈从文却总以乡下人自居。时代和独特的成长经历在他的心中做过怎样的投影?正是着眼如此,本文以沈从...
  • 缪斯的功绩——文艺起源与审美的女性因素

    缪斯的功绩——文艺起源与审美的女性因素

    陈素萍[1]2004年在《缪斯的功绩——文艺起源与审美的女性因素》文中认为文艺起源论的派别繁多,但是却不能解释所有的文艺现象。艺术的生成源于各种因素与成分的多元共振。本文主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人类自身生产对艺术起源的巨大意义。艺术的创造是根据审美的要求进行的。而处于母系...
  • 简爱和呼啸山庄里的女性呼声

    简爱和呼啸山庄里的女性呼声

    张静波[1]2010年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评论家的心目中,宗教一直是西方小说艺术和意识形态的核心。尤其在进入20和21世纪之后,国外对于勃朗特姐妹作品中的宗教思想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在国内,这一研究角度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就女性主义视角而言,位于...
  • 小说:在影视时代

    小说:在影视时代

    许珍[1]2013年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影视转化现象研究》文中认为小说影视转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不论在文学界还是影视界,都是一个备受关注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其发展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电影艺术诞生之初,在我国,小说影视转化也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小说愈发和图像、影像紧密...
  • 明代民歌研究

    明代民歌研究

    徐文翔[1]2014年在《关于明代民歌研究的一些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代民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文人——民歌——文学"的研究路数已经"题无余义",亟需开拓新的思路;对"作为研究对象的"明代民歌之特质,仍有进一步厘清的必要;在研究环节上存在着缺失...
  • 论叶君健的多语创作

    论叶君健的多语创作

    孙源[1]2004年在《论叶君健的多语创作》文中认为本文尝试选取多语创作的视角力图在中外文学交流的背景下对叶君健的创作活动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叶君健对待文学抱着一种严肃执着有所为的态度他始终关注那些生活在偏僻闭塞的小山村的农民和那些生活在城市底层几乎被人遗忘了的小人物的命运他的创作深深扎根于本民族肥沃的...
  • 鲁迅与果戈理

    鲁迅与果戈理

    李明艳[1]2004年在《鲁迅与果戈理》文中指出俄国古典现实主义大师果戈理是对鲁迅文学创作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之一,本文通过对鲁迅与果戈里笔下《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以及果戈理《死魂灵》中和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中“地主”形象的比较分析,论述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二者不同的创作历程、思想深刻程...
  • 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

    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

    王庆[1]2004年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文学与史学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分分合合,互浸互染,文与史在互相渗透中相互借鉴;在各自独立中相互比较,确认自己的特性。因此,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思想,不应该忽视文与史如此紧密的联系。中国史书虽然浩繁,史家虽然众多,...
  •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录文考订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录文考订

    支那[1]2004年在《《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录文考订》文中认为《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主要是敦煌研究院施萍婷研究员等对王重民、刘铭恕先生《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一书的补正。《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斯坦因劫经录部分设有“本文”一项。《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对“本文”几乎全部保留,并做了大量改正、补漏的工作...
  • “出”、“处”之间——从传统的士到现代的知识分子

    “出”、“处”之间——从传统的士到现代的知识分子

    潘俊[1]2004年在《“出”、“处”之间》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以孟子为切入点,明确先秦儒家对于“出”与“处”的主要态度和立场,确立其“内圣外王”的立足点。第二部分以庄子为切入点,论述了道家之“隐”不同于儒家之“处”的人生态度。主要通过儒家与道家的比较,来凸显儒家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
  • 中学生作文心理探微——“自主、合作”作文教学实验

    中学生作文心理探微——“自主、合作”作文教学实验

    李勤[1]2004年在《中学生作文心理探微》文中研究说明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为此许多有关中学作文教学的论着不断面世。新课标的诞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众多的新的研究课题。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我认为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探究学...
  • 拯救危机——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拯救危机——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杨利香[1]2004年在《拯救危机》文中提出沈从文带着他的人生体验,真诚地宣叙着他的理想。他的体验来源于个人、民族、人类的生存危机的压迫和这种危机对人的“生命”的毁灭。本文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探讨了沈从文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和深刻内涵。论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叁部分。引言简述了沈从...
  • 海子诗歌的意象谱系及相关问题研究

    海子诗歌的意象谱系及相关问题研究

    陈国平[1]2015年在《诗歌共时体的构建》文中提出骆一禾、海子是当代杰出诗人,他们的死结束了诗歌的1980年代。论文以骆一禾的诗论和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当代诗学背景下考察其独立性和卓异品质,同时兼及骆一禾、海子诗歌的一些共性问题及其所牵涉的当代诗学问题。骆一禾是一位以诗人、诗论家和诗歌编辑的叁重...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成都形象——以四部作品为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成都形象——以四部作品为中心

    胡静雪[1]2004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成都形象》文中研究说明成都是我国西南重镇,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同时它也不断的被文人所描述,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丰富的成都形象,当然这些成都形象的形成是深深植根于巴蜀独特的文化之中的。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巴蜀文化偏离于正统儒家文...
  • 林纾“落伍”问题研究

    林纾“落伍”问题研究

    胡焕龙[1]2004年在《林纾“落伍”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林纾因与五四新文化阵营之间激烈的论战而被视为封建复古派,遭到严厉批判和唾骂。至今,人们仍判其思想在五四时代是守旧落伍的。这已成为林纾研究中一个难以逾越的“坎”。本文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结合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