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湘贬谪文学的发展历程(论文文献综述)程婷[1](2021)在《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贬谪文学作品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钟怡[2](2020)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贬谪文学作品的价...
一、农村工作形式主义面面观之一:“长官农业”(论文文献综述)李国华[1](2021)在《现代心灵及身体与言及文之关系——鲁迅《野草》的一个剖面》文中研究指明鲁迅留日时期对于20...
朱德付[1]2004年在《中英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们极为关注的课题,它们从不同角度、层次的探讨使得我们在这一领域有着较深的领悟。然而作者发现,长期以来主要以“自然语言(言语)”为素材的性别歧视研究有着其时间及空间上操作的局限性,而且它...
齐佩[1]2008年在《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世界——浅析《文身》的美学思想》文中提出唯美派是近代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日本文坛也掀起了唯美主义思想热潮。谷崎润一郎作为日本唯美派新锐登上文坛。《文身》正是谷崎文学的开山之作。本文试图通过剖析该作品的美学思想从而阐述谷崎文学的唯美...
李明彦[1]2004年在《生命末日的言说》文中研究表明余华小说创作的前期和后期有诸多不同,余华小说的创作转型和余华在小说结构、语言和叙述上的探索,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创造精神一向为论者所津津乐道。但是,余华的创作转型中也有一以贯之和承继的方面,即对死亡的关注与言说,死亡叙述贯穿着余华小说创作的前期和后...
曲洪波[1]2004年在《融合中的嬗变—汉代政治文化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两汉经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中国古代文化从先秦的“诸子时期”过渡到汉代的“经学时期”,各种思想的交汇与重构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尤以...
支宇[1]2002年在《韦勒克诗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对西方着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和比较文学家雷纳·韦勒克(RenéWellek,1903—1995)进行了系统研究。新时期以来,他对中国近20年来的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论文是我国学界第一部全面、...
方爱武[1]2016年在《跨文化视域下当代“中国形象”的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形象学是属于比较文学领域里的概念,形象学研究自诞生之日起就侧重于对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或"异族形象"研究,本质上它是一种借异域文化而进行的自我言说或隐喻而已,它显然不能也无需完整地呈现被观照国度的真实形象。要想从形...
柯子刊[1]2014年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文中指出林少华是我国当代着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作家、学者,至今已翻译90余部作品(含合译本),独译村上春树作品41部,出版5部文集、2部学术着作。林译在中国大陆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引发了“村上春树热”,进而还形成了一种社会文...
叶舒宪[1]2003年在《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文中认为跨学科研究是20世纪国际比较文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发展迅猛而成就巨大的领域。本文从文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的相关与互动着眼,是国内国外第一部系统地专门研讨文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关系的理论专题着述。由于涉及面广,需要的资料范...
林晓云[1]2003年在《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形态特征论》文中认为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推动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作实践,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已然形成。其形成过程以“性别意识”的逐渐崛起为主要线索,体现为五种状态:无性别意识的女作家写作;群体性别意识的妇女写作;群体性别意识的准女性写作;个体性别...
刘海波[1]2003年在《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弄清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过程。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形态,左翼文学的指导理论一直未得到客观清理。新时期以前作为官方指导思想,它被肆意拔高,新时期以后又被目作禁锢文学的罪魁祸首,遭到激烈否定。上个世纪90年代...
夏兴通[1]2003年在《网络传播时代的文学变革》文中提出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带来了人类传播的又一次革命,它创造了崭新的传播形式——网络传播。网络传播极大地影响了文学的发展和冲击着我们旧有的文学观念,一场文学革命正在进行中。本文就是以媒介传播革命与文学变革之间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研究网...
张郑伟[1]2014年在《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文中提出随着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价值多元化已经成为现时代的主要特色,而价值多元化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国家的发展进步也需要大量的创造型人才,而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关键就在于要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