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宪法适用第一案评析(论文文献综述)范进学[1](2021)在《法院实施宪法路径的探索与反思》文中研究指明基于20多年来中国关于法院实施宪法路径的探索,初步梳理了三条实施...
庄凯衡[1]2004年在《政治思潮与行政立法权的分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政立法是其他行政行为的源头,其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考察欧美国家行政立法的发展、变化,总结出行政立法权的变迁与欧美国家政治思潮的演变,存在着契合关系。经济的“全球化”促成了各国行政改革的趋同,同时也为中...
谭丽[1]2004年在《妥协中的宪法公民权》文中研究指明公民权是一个关系性概念,笔者试图从理论的角度把握公民权与其他权利(权力)的互动,从公民权生成的缘由、条件、生成路径、最终被宪法确认的结果上剖析公民权生成、确认、存在背后的各种妥协因素。它的形成是与特定的社会相连的,它是一种公民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
孙海涛[1]2004年在《俄联邦公民权宪法保障制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前苏联的四部宪法和现行俄联邦宪法的方法指出:前苏联宪法在公民权宪法保障上始终没有摆脱其社会主义性质,现行宪法经过整体移植西方国家宪法在公民权宪法保障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俄联邦宪法走向西方的标志之一,前...
胡建华[1]2004年在《宪法环境保护制度研究》文中提出从制度层面分析,环境保护制度分为环境保护外在制度与环境保护内在制度。宪法环境保护制度属于环境保护外在制度。宪法环境保护制度有其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基础,与此相适应,宪法环境保护制度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强化民主宪政功能、促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宪...
陆永胜[1]2004年在《论违宪审查的司法化》文中研究表明违宪审查司法化的命题,近几年在我国宪法学界被广泛讨论,但涵义多种多样,极不统一。笔者认为,违宪审查的司法化是指违宪审查的各个环节有向司法性质和司法状态转化的趋向,而不仅仅局限于违宪审查主体的司法化。从世界宪政的历史和立法机关审查制缺乏实效的状...
刘国媛[1]2016年在《结构之维检察权研究》文中认为相对于审判权的稳定性与普适性,检察权在诉讼制度中中途插入式诞生模式,使其自诞生之日起,争议与质疑就未曾停歇。在我国尤其如此,盖因我国在清末引进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之前,并无“检察权”的概念与制度设计。新中国成立之初,基于意识形态的同源性以及国家权...
王寂然[1]2017年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刑事诉讼是指国家专门机关追诉犯罪,确定被追诉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责大小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惩治犯罪行为,震慑不法分子,维护社会的安定。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往往和追诉机关处在不对等的地位,因此被追诉人的权利很容易受...
杨立新[1]2005年在《刑事诉讼平衡论》文中研究表明一、论文主要内容论文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其中上篇四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基本理论,第一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基本范畴,第二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法哲学基础;第叁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实现的基本原则;第四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实现的机制;下篇...
周浩江[1]2003年在《“五五宪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国时期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政建设在中国宪政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五五宪草”的制定更是具有多方面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但由于“五五宪草”本身的敏感性,目前学术界对它还缺乏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以“五五宪草”及其相关资料为基础...
李军[1]2017年在《突发环境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这种形势下,社会压力和冲突的增加使得引发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威胁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破坏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这些危...
罗丽枝[1]2003年在《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方式》文中指出本文以环境权的产生和发展为引子,论述了一套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实行宪法司法化;增强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在法律援助机构中设立维护公民环境权的专门部门,并保证其经费来源,为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