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纳入宪法序言之中,实现了生态文明由政治话语向法律话语的转换,凸显了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全面理解"生态文明入宪"...
论文摘要在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方面,日本宪法确立了二重规范架构,法官独立行使职权,法院具有规则制定权和司法行政权。大津事件、浦和事件、吹田默哀事件、法官续任被拒事件等成为代表性宪...
谭丽[1]2004年在《妥协中的宪法公民权》文中研究指明公民权是一个关系性概念,笔者试图从理论的角度把握公民权与其他权利(权力)的互动,从公民权生成的缘由、条件、生成路径、最终被宪法确认的结果上剖析公民权生成、确认、存在背后的各种妥协因素。它的形成是与特定的社会相连的,它是一种公民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
代桂明[1]2017年在《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着名的预算专家希克曾经说,预算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预算作为国家为全社会、全国民进行资源配置和财物分配的一种方式,事关全体国民的利益。预算监督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的手段之一,它在提升政府公共产品与服务之供给能力与效率、促进公共...
刘军华[1]2004年在《侦查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面对国家强大追诉权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加之我国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相关机制的缺失,就将犯罪嫌疑人置于更为艰难的境地。在实践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很容易受到侵犯。本文从分析国际人权保护理论和实践发展,以及从...
刘国媛[1]2016年在《结构之维检察权研究》文中认为相对于审判权的稳定性与普适性,检察权在诉讼制度中中途插入式诞生模式,使其自诞生之日起,争议与质疑就未曾停歇。在我国尤其如此,盖因我国在清末引进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之前,并无“检察权”的概念与制度设计。新中国成立之初,基于意识形态的同源性以及国家权...
王寂然[1]2017年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刑事诉讼是指国家专门机关追诉犯罪,确定被追诉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责大小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惩治犯罪行为,震慑不法分子,维护社会的安定。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往往和追诉机关处在不对等的地位,因此被追诉人的权利很容易受...
杨立新[1]2005年在《刑事诉讼平衡论》文中研究表明一、论文主要内容论文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其中上篇四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基本理论,第一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基本范畴,第二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法哲学基础;第叁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实现的基本原则;第四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实现的机制;下篇...
周浩江[1]2003年在《“五五宪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国时期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政建设在中国宪政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五五宪草”的制定更是具有多方面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但由于“五五宪草”本身的敏感性,目前学术界对它还缺乏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以“五五宪草”及其相关资料为基础...
李军[1]2017年在《突发环境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这种形势下,社会压力和冲突的增加使得引发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威胁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破坏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这些危...
赵华[1]2003年在《试论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文中提出在宪法学中,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是贯穿宪法学的一条基本线索,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宪法所共同包含的基本内容和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1但是在我国的传统思想却以国家权力为本位,强调"天命神权"和"礼法结合...
罗丽枝[1]2003年在《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方式》文中指出本文以环境权的产生和发展为引子,论述了一套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实行宪法司法化;增强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在法律援助机构中设立维护公民环境权的专门部门,并保证其经费来源,为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以...
吕宏[1]2003年在《论国际条约在美国的司法执行》文中提出国际条约在国际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有着愈来愈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绝大多数国际条约要通过缔约国的执行措施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于是条约在国内的司法执行成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对此,国际法只要求当事国必须善意遵守和履行相关并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