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都麦小说叙事研究

    满都麦小说叙事研究

    额尔敦木图[1]2004年在《满都麦小说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蒙文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出现了嬗变,主要体现在叙述语境、叙事模式和叙事时间叁个方面。本论文旨在研究满都麦小说的叙事特色,以小见大,探究蒙文小说在新时期发展演变的艺术轨迹。本论文以西方经典叙述学(叙事理论)为理论指导,从叙述学的叙述者、叙...
  • 体验·表现·拯救——论王安忆小说的生命意识

    体验·表现·拯救——论王安忆小说的生命意识

    陈志蓉[1]2004年在《体验·表现·拯救——论王安忆小说的生命意识》文中研究表明论文根据王安忆二十多年来的小说创作,从主题表现、精神内蕴、形式探索叁个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作家在创作中体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第一章围绕主题表现展开论述,侧重于作品的纵向比较,勾勒出二十多年来其小说创...
  • 无所逃遁的生存困境——试论刘恒小说的宿命意识

    无所逃遁的生存困境——试论刘恒小说的宿命意识

    白慧彦[1]2004年在《无所逃遁的生存困境——试论刘恒小说的宿命意识》文中研究说明“作家讲述的所有故事从一个阶段的时间来看存在着共同的性质,或者说存在着一个作家关注的视线焦点,尽管在具体的每部作品里故事的形式有所不同。”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沉思,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阐释。被归入“新写实”派的作家刘恒在他...
  • 中国古代果报小说的叙事分析

    中国古代果报小说的叙事分析

    刘勇[1]2004年在《中国古代果报小说的叙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中国特有小说类型“果报小说”的探讨,力图说明果报观念对于果报小说叙事特征的建构作用。笔者选取“叁言”、“二拍”为考察对象,一方面“叁言”、“二拍”中果报小说数量不少,另一方面“叁言”、“二拍”可以说是中国白话小说发展的高峰。果...
  • 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

    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

    郎晓玲[1]2004年在《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文中指出“鬼”,人们臆想中的形象。有关“鬼”的历史记载和文学创作汗牛充栋。中国和英国有关鬼的文学作品都十分丰富。鬼是人类对死后存在的一种想象和虚构,小说创作是对世界现实进行虚构的文体形式,当用小说文体去表现鬼的形象时,双重的虚构会制造出一...
  •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

    陈学祖[1]2004年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文中提出本报告讨论的核心问题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其更深层的目的则是窥探中国当下新诗在主题、形式、想像力、感情、智性的追求以及表现策略等方面普遍存在的艺术问题,而其最终旨趣则在于寻找中国文学在新世纪的...
  • 行走在别处——论北村小说的救赎精神

    行走在别处——论北村小说的救赎精神

    陈淑翠[1]2004年在《行走在别处——论北村小说的救赎精神》文中研究指明青年作家北村在当代文坛是比较独特的一位。在当今风起云涌的写作背景下,他以基督教徒的公开身份坚持良心的写作,在他所信奉的思想指引下,他的作品呈现了当代人灰色调的生存境况,并且直接切入了时代生存的意义,成为小说界少数真正寻找人类精...
  • 郁达夫小说论

    郁达夫小说论

    吕婷[1]2012年在《郁达夫小说理论与批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郁达夫小说理论与批评为研究对象。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也是性情率真的小说理论批评家。本文主要以郁达夫的小说理论专着《小说论》与《历史小说论》以及相关的文艺论文为依据,探究郁达夫的小说理论批评体系,对其“现代性”的小说观念论...
  • 沈从文湘西小说论

    沈从文湘西小说论

    黄明星[1]2010年在《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形式意义》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前承五四革命启蒙主义的旗帜,后续救亡使命的急迫,这是以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时代。作为一个身处时代洪流中责任感极强的作家,沈从文却总以乡下人自居。时代和独特的成长经历在他的心中做过怎样的投影?正是着眼如此,本文以沈从...
  • 简爱和呼啸山庄里的女性呼声

    简爱和呼啸山庄里的女性呼声

    张静波[1]2010年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评论家的心目中,宗教一直是西方小说艺术和意识形态的核心。尤其在进入20和21世纪之后,国外对于勃朗特姐妹作品中的宗教思想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在国内,这一研究角度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就女性主义视角而言,位于...
  • 小说:在影视时代

    小说:在影视时代

    许珍[1]2013年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影视转化现象研究》文中认为小说影视转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不论在文学界还是影视界,都是一个备受关注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其发展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电影艺术诞生之初,在我国,小说影视转化也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小说愈发和图像、影像紧密...
  • 鲁迅与果戈理

    鲁迅与果戈理

    李明艳[1]2004年在《鲁迅与果戈理》文中指出俄国古典现实主义大师果戈理是对鲁迅文学创作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之一,本文通过对鲁迅与果戈里笔下《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以及果戈理《死魂灵》中和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中“地主”形象的比较分析,论述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二者不同的创作历程、思想深刻程...
  • 拯救危机——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拯救危机——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杨利香[1]2004年在《拯救危机》文中提出沈从文带着他的人生体验,真诚地宣叙着他的理想。他的体验来源于个人、民族、人类的生存危机的压迫和这种危机对人的“生命”的毁灭。本文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探讨了沈从文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和深刻内涵。论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叁部分。引言简述了沈从...
  • 余华小说的叙事学

    余华小说的叙事学

    陈禹[1]2016年在《余华长篇小说的叙事研究》文中指出余华是80年代中期崛起于文坛的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早期作品多是以暴力和残杀为特征的中短篇小说,它们用不动声色的笔调展现了一幅残酷阴郁的世界,饱含着对人性恶的愤怒和焦虑。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经过一段痛苦而又艰难的思想转型,余华又奉献出《活...
  • 论废名小说的意境

    论废名小说的意境

    向文祺[1]2016年在《论废名创作的现代性》文中指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废名开创了乡土文学新的写作范式与独特的“顾影自怜”的“审美现代性”抒情方式,在文体风格上实现了从平淡朴讷到奇辟生辣的先锋性实践,同时,他以极富个人洞见的“六朝-晚唐-新文学”谱系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承与新变...
  • 超越时空的契合——《故事新编》与新历史主义小说

    超越时空的契合——《故事新编》与新历史主义小说

    秦方奇[1]2004年在《超越时空的契合——《故事新编》与新历史主义小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故事新编》所创造的跨越时空,杂陈古今的独特的历史叙事模式与"新历史主义"小说古今杂糅杂陈、寓庄于谐的历史叙事之间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契合。或者说,《故事新编》确实内在的影响了中国新历史主义...
  • 唐五代轶事小说研究

    唐五代轶事小说研究

    罗宁[1]2003年在《唐五代轶事小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唐五代轶事小说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在史料保存、文献整理、文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价值。但由于其亡佚过半,且文学性相对较差,长期以来一直为学界所忽视,相关研究比较薄弱。本论文对唐五代轶事小说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从范围界定、文献整理、类型划分等入手...
  • 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新时期家族小说论

    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新时期家族小说论

    罗新星[1]2009年在《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新时期家族小说论》文中提出本文认为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存在着一种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文章共分3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引出新时期家族小说中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第二部分将新时期家族小说划分为叁种类型加以论述,并分析它们怎样殊途同归地走入了家族情结之中;第...
  • 都市里的乡下人——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心理

    都市里的乡下人——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心理

    任葆华[1]2003年在《都市里的乡下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沈从文小说表现出的城乡对峙的整体格局以及对乡下人和城里人不同的情感取向,源于他独特的身世经历和都市挫折所带来的文化自卑。而当他为这种自卑的苦闷折磨得苦不堪言时,他的乡村生活经验和恋乡的心理原型又为他铺好了退路,使他苦楚的灵魂在精神还乡的“...
  •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吴定祥[1]2012年在《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文中研究说明厄纳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位享有崇高地位的文学巨匠,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实践成为对后世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作家之一。海明威的小说历来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他们在文献研究,作家生平研究,影响研究,作品的整体研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