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祎[1]2003年在《疏离与责任:康拉德精神之核》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抛开现代康拉德研究具有文化政治学倾向的批评方法,而是根据康拉德写人性、写人的生存状态的特点,对他的小说进行文化精神的解读。由于当代阐释学已有脱离或者否定文本意义的倾向,本文更尊重作者的原始意图,并根据康拉德多元的文化背景和矛盾的...
马征[1]2003年在《《小城畸人》现代主义艺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无论是国内和美国本土研究,对它在文学史中的“归属”问题存有较大分歧。本文在探讨这一问题产生的文化背景之后,集中于《小城畸人》的作品分析。全文以现代叙述学“故事”和“话语”...
魏斯华[1]2018年在《伊迪丝·华顿的老纽约与巴黎情结研究》文中认为《欢乐之家》《国家风俗》《纯真年代》作为伊迪丝·华顿的老纽约小说,跨越了伊迪丝·华顿的不同创作时期,侧重描绘美国社会大变革背景下老纽约个体觉醒挣扎的生存状态,集中表现了伊迪丝·华顿的老纽约情...
李晓岚[1]2013年在《论劳伦斯小说的情感表现》文中研究指明劳伦斯小说的情感表现坦诚而直白,他把人内在混乱不整的隐秘现实表现出来,把现实中人们避而不谈的性话题写入小说,作为艺术表现的核心。他笔下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人物的情感丰富多彩。他把人的内心世界作为人最根本的存在,把性作为回归本真状态的最高境界...
谢志超[1]2003年在《《去吧,摩西》的艺术性》文中认为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去吧,摩西》是美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杰作。因其特殊的结构形式,该小说一出版便引起了评论家们的注意。从那之后,很多文学评论家都试图以不同的理论分析这部小说。然而,没有一个论述能完全正确地分析《去吧,摩西》或穷尽其意义...
杨瑶[1]2017年在《生态美学视域下的迟子建作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现代社会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当代中国着名作家迟子建通过文字表达她对“原始风景”消失的哀叹和痛惜,并深刻反思现代都市文明,对人类毫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这一行径进行揭露和批判,向读者构建一个和谐的“北极村童话”,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彰...
吴静[1]2003年在《中国明清小说的反讽叙事》文中认为本文着重探讨中国明清小说的反讽叙事,首先对中西方文论史上的反讽理论的发展进行一番整理和对比,并试图找出两者之间的一些关联,然后分析反讽成为明清小说叙事重要特点的原因。最后重点分析以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长篇小说反讽的技巧和特征,以及这...
余雯[1]2016年在《疼痛的父子—《孽子》身体叙事研究》文中指出白先勇是中国旅美作家“留学生文学”的代表人物,也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小说的旗手”。《孽子》是白先勇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台北新公园一群被父亲放逐,论落为娼,不断寻找心灵家园的同性恋孩子们的故事。《孽子》中大量运用身体叙事,描写了同性恋...
任现品[1]2003年在《一张不断被重新涂写的羊皮纸——试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民国叙事》文中认为本论文宗旨在于从叙述内容与叙述方式的角度,考察中国当代小说对民国时代的叙述随着文化语境而变革、承传的细切过程,试图藉此探明这一时期不同阶段的中国小说是如何观照和书写民国历史的,以及它们究竟何以要如此观照及书...
王晓梦[1]2003年在《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回忆性主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国现代文学叁十年的历程来看,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感怀忆旧的作品,现代作家们或是怀念童年,或是追忆故乡,给读者带来了别样的审美空间这样,回忆性主题就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重要主题。但是,研究者们对现代小说的回忆性主题的研...
郑取[1]2003年在《皖南教案的法制分析》文中提出1876年7月间,广德州、宁国府的地界上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反教事件。这一事件波及大半个江南地区,震动清廷,憾及中外,史称“皖南教案”。从1876年8月初起至1877年10月20日,皖南教案完成了它的法律处理过程。然而皖南教案的影响并未随着一纸判决的...
王光碧[1]2003年在《余韵袅袅的末代行吟者之歌——浅论司各特的历史小说》文中研究表明司各特被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他的历史小说体现出了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确立了西方历史小说的传统。本文以《艾凡赫》为主要对象总结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主要特点,从司各特所处的时代、对欧洲小说传统的沿袭、对后世文学的影...
唐长华[1]2003年在《爱欲动机·精神医治·女性误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对当代革命文学的研究,多停留在革命叙事外部的诸多表征和局限性的认识上,对革命叙事内在包含的复杂的历史和人性内涵,包括集体和个体无意识形态甚至美学方面的复杂内容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从精神分析学视角对当代...
黄艳芬[1]2003年在《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写作》文中研究表明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新小说创作,在激荡的社会变革中,女性作家渴望通过书写自我身心体验,采用自身经历的现身说法,用自传体文本来承载她们解放自我的宣言。冰心以爱的宣言开启二十一世纪中国女性自传体小说创作,其后近叁十...
刘海波[1]2003年在《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弄清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过程。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形态,左翼文学的指导理论一直未得到客观清理。新时期以前作为官方指导思想,它被肆意拔高,新时期以后又被目作禁锢文学的罪魁祸首,遭到激烈否定。上个世纪90年代...
徐[1]2013年在《精神世界中恐怖的无限可能性》文中研究指明埃德加·爱伦·坡(EdgarAllanPoe,1809-1849)一生所留下的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诗歌以及文学评论,仅有一部中篇小说《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评论家一般将他的短篇小说分为恐怖小说...
刘艳[1]2003年在《美国犹太裔小说家创作中的犹太意识之演进》文中提出犹太裔小说家在美国现当代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犹太裔小说家崛起于世界文坛,其作品受到广泛好评,并有多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少数族裔的作家群,美国犹太裔小说家的成就引人注目。美国犹太裔小说...
杨国明[1]2003年在《晚清小说与近代商业社会》文中认为鸦片战争之后,在各通商口岸逐渐建立起来的条约制度及其商业活动促使传统商业社会向近代转型。近代商业社会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与传统完全不同的特征。晚清小说对近代商业社会生活有着比较充分的反映。小说在反映这些内容的同时,也表现了自身的见解,部分见解对近...
梁万新[1]2011年在《城与乡:俗世生存的审美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王安忆一向追求叙事风格的多变。从《长恨歌》开始,王安忆便热衷于对俗世生存的细致书写,也更加自觉地表明自己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感性追求。本论文立足于王安忆继《长恨歌》之后的所有小说,以“俗世生存”...
张育红[1]2003年在《《水浒传》韵文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水浒传》中的韵文,一向不为学术界所重视。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讨,试图通过对《水浒传》韵文的研究,为有关小说作者及成书过程的探讨,提供一些新材料、新视角。本文的引言部分,先从小说韵文的文化渊源谈起,指出《水浒传》“韵散结合”的叙述模式源于宋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