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1]2004年在《天籁的回响》文中研究说明把庄子作为教育史专业的论文选题,其缘起在于长久以来,在中国教育研究的范畴内,道家教育似乎一直是一种旁门左道。道家已经如此,更不用说庄子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了。虽然近几年来教育史领域也陆续出现了有关道家教育的书籍和文章,但内容宽泛,并主要...
赵天一[1]2012年在《中国古典意象史论》文中提出“意象”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当下艺术批评中被广泛应用的术语之一,但学界对中国古典意象缺少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论证,用而不论其根源的现象普遍存在,或以为是西方舶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中国古典意象予以系统的梳理和必要的说明。第一章主...
谢涛[1]2003年在《时代的选择——林风眠与徐悲鸿艺术思想比较》文中研究说明林风眠与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林风眠与徐悲鸿无疑并称双璧。林风眠侧重于表现主义,徐悲鸿倾向于写实主义。徐悲鸿将西方写实主义精神融进中国画的传统,志在复兴中国画;林风眠把西方现代理念与中国传统相互...
狄青[1]2011年在《对撞·裂变·重构——试述清末民初中国绘画观念的演变》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清末民初中国绘画观念的发展变迁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在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下,自身所发生的变革。通过对比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以及近代中国绘画与古代中国绘画的不同,来梳理这一...
向文祺[1]2016年在《论废名创作的现代性》文中指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废名开创了乡土文学新的写作范式与独特的“顾影自怜”的“审美现代性”抒情方式,在文体风格上实现了从平淡朴讷到奇辟生辣的先锋性实践,同时,他以极富个人洞见的“六朝-晚唐-新文学”谱系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承与新变...
王婷婷[1]2004年在《我国电视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审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后,电视观众对于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给予了更广泛地关注。这一时期不仅创办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闻类节目,还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节目主持人。电视新闻类...
杨挺[1]2003年在《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宋代诗学中的心性中和诗学观念。本文认为要求心性中和是宋代诗学的重要特征。所谓心性中和诗学即是指由于宋代心性学渗入诗学,诗学表现出来在诗歌的本旨与功用、创作主体的修养与蓄积、诗歌表达方式、表达的效果及品鉴等各个方面的中和要求。宋人早已指...
赵蕊蕊[1]2013年在《复古:江兆申晚期画风之研究》文中认为江兆申的书画作品,予人惊鸿一瞥的当下,总将其归于复古主义的追随者,然在其晚期复古山水的样式,则是有意识的积极引介现代艺术几何图形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其晚期山体与景物的造型之中,形影以现代绘画语言与空间结构。单以惊叹其深度挖掘传世书画的艺术传...
陈艳辉[1]2003年在《论王阳明的人格美学思想》文中指出王阳明是儒学大家,心学泰斗。受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王阳明十分重视理想人格的培养,“成人之道”是其心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围绕着如何成就理想人格(即圣人人格),王阳明形成了一整套人格美学思想。全文共分叁大部分对其展开论述。一、王阳明人格美...
余葶[1]2003年在《论伊斯兰哲学的“两世”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两世”思想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和灵魂。千百年来,“两世”思想已经浸润了穆斯林的思想和行为,在各个方面对他们都起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第一,从伊斯兰哲学“两世”...
徐文英[1]2003年在《论“得意忘言”哲学命题的美学转换》文中指出内容提要:“得意忘言”是中国哲学“言意之辨”的命题之一。“言意之辨”包含“言不尽意”、“言尽意”和“得意忘言”叁种命题,其中“得意忘言”最初由庄子提出,王弼通过“象”的中介,对《周易·系辞》的“立象以尽意”思想和庄子的“得...
徐[1]2013年在《精神世界中恐怖的无限可能性》文中研究指明埃德加·爱伦·坡(EdgarAllanPoe,1809-1849)一生所留下的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诗歌以及文学评论,仅有一部中篇小说《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评论家一般将他的短篇小说分为恐怖小说...
汤逸佩[1]2003年在《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文中研究说明从叙事学角度研究中国当代话剧舞台演出形式的变革,不仅是一种理论视角的转变。由于话剧叙事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并且对话剧舞台演出形式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就目前我国当代话剧舞台演出研究的格局而言,本文无论在方法论的...
李琳[1]2003年在《工业产品形态注入人文精神的理论构架研究》文中指出人类通过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而获得财富或创造价值。设计是一种把人们的思想赋予形态的工作,是创造价值的行为之一。它将所有的人造物赋予美好的目的再加以实现。是以过去将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了对人们的文化与精神关怀。旨在设计中融...
陈军[1]2003年在《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存在论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是一个大变动的世纪,也是哲学发生转向的世纪。其间,时代的灾难及人们的反思促使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开始生成,而当代哲学的转向就发生于这一精神生活的氛围之中。但是,对传统哲学的反思与批判并不是在二十世纪才开始的,而马克思...
叶莎莎[1]2003年在《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文中研究表明禅宗美学思想中并无现代美学诞生以来的内在学术理路,也很少正面论述美学问题,然而在阐发其存在观、人生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时,却透示出了丰富的美学意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禅宗美学对人精神自由的深切关注,提供给人的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态度,它贡献于中...
伊岚[1]2012年在《禅在近现代中国之转型》文中认为要解决禅在近现代中国转型的问题,不能简单依靠梳理近现代禅史的方法。这一方面是因为近现代禅史内容较少,相对于传统禅的形态本身没有过大的创新与过多的突破。另一方面,从理论层面解决“转型”的实质,对于本文问题的处理意义巨大。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首先便...
钱望园[1]2003年在《朱光潜论语文之美》文中提出朱光潜先生以为,美不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内在的价值,是形象呈现于直觉时所感受到的“恰好”的特质。习俗的观点以为,在言语作品中,言语内容是在先在内的,而言语形式则是在后在外的。朱光潜先生则不这样看。他认为,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是同时成就的,不存在...
程云华[1]2005年在《虚拟工业设计及其美学研究》文中认为虚拟工业设计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集成虚拟现实技术和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产品设计方法,是设计艺术学的前沿热点之一。基于虚拟工业设计技术的方法是以数字化3D模型作为设计思想的载体,全面表达设计者的意图,是人-机接口技术的重大突破。目前虚拟工业...
刘晓燕[1]2016年在《现象学理论中的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技术突飞猛进,给艺术创作、生产和传播以及接受和欣赏带来了变化。如何认识并回应这些变化,这是现实问题也是理论问题。若想从根本上说明问题,我们便需要探讨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艺、技关系探讨涉及到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的多个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