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再明[1]2007年在《论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文中研究说明现行刑法典第385条第1款对受贿罪的规定,在学界看来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不确定的。因此,理论界对其进行了种种不同甚至是相对立的解读,其中,尤以“为他人谋取利益”所引发的争论为盛。就其内涵而言,何为他人?何为利益?正当利益与不正当利益如...
古加锦[1]2014年在《金融诈骗罪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将单位贷款诈骗行为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有违罪刑法定原则。以贷款诈骗罪追究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中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符合贷款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对于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之含义,应采取“排除意思”说和“永久性地剥夺他人财产的故意”说。非法占...
曹建军[1]2006年在《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刑事立法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相当严峻,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近年来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以道路交通为视点,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主张刑法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进行独立评价,在介绍国外有关交通肇事后逃逸行...
陈建武[1]2017年在《论绑架罪的既遂标准》文中指出犯罪既遂的判定是司法实践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既遂判定标准,不仅是一国司法公正的表现,更是罪刑法定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暴力型犯罪的数量不断攀升,其中绑架罪的犯罪率在暴力型犯罪中又是比较高的,因此对绑架罪的既遂标准的判定就显...
陈丽君[1]2004年在《犯罪故意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于犯罪故意的特征,刑法理论上有叁种学说:认识主义、希望主义、容忍主义。我国刑法采用容忍主义一说。犯罪故意是一种心理状态。犯罪故意的构造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认识因素中的事实性认识内容,主要包括行为的性质、行为的对象、行为的结果、行为与结...
茆莉莉[1]2008年在《挪用公款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自从1985年挪用公款行为入罪以来,有关如何完善挪用公款立法以抗制愈演愈烈的挪用公款犯罪现象便成为理论界及司法实务部门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然而,时至今日,有关挪用公款的诸多问题,仍然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瓶颈。本文在梳理挪用公款罪立法及司...
蒋红莲[1]2009年在《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的研究的对象为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法谚有云:“救济先于权利”,一项权利若在受到侵害时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济,则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权利,商业秘密的保护也不例外。由于商业秘密自身蕴含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性和容易丧失等先天特质,侵犯商业秘...
胡洪春[1]2013年在《我国存贷款犯罪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金融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常常在合起卷宗后问自己:为什么同样的金融案件,刑事判决会与民事判决不一致?究竟是民事判决影响刑事判决,还是刑事判决影响民事判决?老百姓眼里的诈骗和刑法规定的诈骗罪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这些具体的问题又延...
刘继锋[1]2017年在《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终身监禁制度由来已久,欧洲大陆以及英美国家都将其视作死刑替代刑的重要途径。在西方许多废除死刑或者正在废除死刑的国家里,终身监禁已经成为一项特别重要的制度。该制度在中国的争论早已泛起涟漪,上世纪末就有学者对此做过论述。2015年,《刑法修正...
刘慧[1]2003年在《论我国的洗钱罪及其立法完善》文中提出洗钱活动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为了有效地打击和预防洗钱活动,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刑事对策,我国立法机关也在《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了洗钱罪,即将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对之进...
胡印富[1]2015年在《论刑法中的犯罪人格》文中研究说明任何刑法理论的研究都摆脱不了主观与客观、规范与事实两对范畴的藩篱,刑法中犯罪人格的研究也落此窠臼。但是刑法中犯罪人格理论建立于刑法客观化观念基础之上,是对刑法精确主义的体现于深化。所谓刑法客观化,是指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刑事制裁等相关内容的研...
吕英杰[1]2008年在《刑法法条竞合理论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法条竞合在体系上属于罪数论的问题,是"本来一罪";又其本质是非真正竞合,因此"法条竞合"应名之为"法条一罪"。法条一罪不仅是法条自身的形式逻辑关系,只有数法条侵害的法...
唐朵[1]2010年在《侵占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侵占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一个罪名,属于侵犯财产罪的一种犯罪类型。而在1997年刑法之前,对于实践当中发生的侵占案件,都是类推适用盗窃罪的相关规定。1997年刑法明确废除了类推制度,将侵占罪纳入了刑法体系当中,无疑是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是...
韩子光[1]2007年在《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的现状及法律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财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商业秘密的侵权纠纷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我国1997年《刑法》对商业秘密进行了刑法保护,但这种保护仅仅是初具框架,在法律实践中...
陈建清[1]2016年在《论数额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文共分六章,主要包括以下论题和论点:犯罪数额是指由刑法或司法解释规定的犯罪行为指向、损害或犯罪所得的表现为货币金额的财产或行为数目。它具有结果要件的属性,是数额犯既遂的成立条件。犯罪数量是指无法或无需通过货币计价,而是以其他计量单位计算的物、...
刘铁军[1]2007年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若干问题辨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典中增设的一条新的罪名,该罪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变革中,为了适应惩治贪污腐败犯罪分子的需要而规定的一项罪名。从立法原义上看,其设立从刑事立法上完善了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体系。为...
朱薛峰[1]2003年在《正当防卫的属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当防卫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刑法学研究课题,对于正当防卫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刑法学理论当中都有比较成熟的论述。正当防卫也曾经是国内多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选题,但是对于正当防卫问题的浓厚兴趣使我还是选择了它作为我硕士论文研究的专题。对于这个问题业...
郭磊[1]2011年在《量刑情节适用研究》文中指出量刑情节的适用是刑罚裁量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目的是通过具体的量刑情节对刑罚(基准刑)的调整更好的达到罪责刑相适应目的。可以说,量刑情节适用的方法和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犯罪人的量刑结果(宣告刑)的公正与否。在以往的研究中,量刑情节适用问题多是在研究...
叶义洋[1]2016年在《挪用公款罪客观要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挪用公款罪作为职务型经济犯罪的其中之一,在刑法中有着重要地位。从新刑法确定挪用公款罪以来,起到了打击犯罪、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的作用。但这中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在新时期,这一犯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犯罪形式、犯罪手段层出不穷,有的...
顾凌燕[1]2007年在《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行为》文中研究说明关于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行为,我国现行刑法典和司法解释分别作了规定,其中司法解释规定了四种逃逸行为,即基本犯范畴的逃逸、情节加重犯范畴的逃逸、逃逸致人死亡和构成共同犯罪的逃逸。本文以司法解释规定的这四种逃逸行为为主线,通过从理论上分析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