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术[1]2004年在《反酷刑的国际共识与中国构想》文中研究指明反酷刑与人权保障密切联系,是世界人权发展的趋势,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1988年11月3日,《禁止酷刑公约》对中国生效,成为中国加入国际反酷刑行列的重要标志。中国社会在传统认识上,将“酷刑”定义为“残酷的刑罚”,与西方社会着眼于...
袁媛[1]2005年在《对我国罚金刑制度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罚金刑的扩大适用成为了一个发展趋势。对于罚金刑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在逐步展开,从立法实践上看,各国纷纷适应本国国情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罚金刑制度。在国内,随着1997年新刑法的制定和颁布,罚金刑的适用范围扩大,学者们纷纷对罚...
王健[1]2004年在《黑社会犯罪及其刑事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社会犯罪作为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犯罪,一直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打击和防范的重点。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转型,在国内曾一度灭绝的黑社会犯罪又死灰复燃,并迅速发展、蔓延。因此,研讨和制定以惩治和预防黑社会犯罪为核心的刑事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黑...
王寂然[1]2017年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刑事诉讼是指国家专门机关追诉犯罪,确定被追诉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责大小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惩治犯罪行为,震慑不法分子,维护社会的安定。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往往和追诉机关处在不对等的地位,因此被追诉人的权利很容易受...
娄立新[1]2004年在《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法理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劳动教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法律制度,创建于1957年。回顾历史,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在巩固国家政权、教育改造不良人员、维护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蒋红莲[1]2009年在《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的研究的对象为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法谚有云:“救济先于权利”,一项权利若在受到侵害时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济,则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权利,商业秘密的保护也不例外。由于商业秘密自身蕴含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性和容易丧失等先天特质,侵犯商业秘...
刘慧[1]2003年在《论我国的洗钱罪及其立法完善》文中提出洗钱活动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为了有效地打击和预防洗钱活动,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刑事对策,我国立法机关也在《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了洗钱罪,即将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对之进...
胡印富[1]2015年在《论刑法中的犯罪人格》文中研究说明任何刑法理论的研究都摆脱不了主观与客观、规范与事实两对范畴的藩篱,刑法中犯罪人格的研究也落此窠臼。但是刑法中犯罪人格理论建立于刑法客观化观念基础之上,是对刑法精确主义的体现于深化。所谓刑法客观化,是指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刑事制裁等相关内容的研...
韩子光[1]2007年在《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的现状及法律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财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商业秘密的侵权纠纷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我国1997年《刑法》对商业秘密进行了刑法保护,但这种保护仅仅是初具框架,在法律实践中...
郭磊[1]2011年在《量刑情节适用研究》文中指出量刑情节的适用是刑罚裁量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目的是通过具体的量刑情节对刑罚(基准刑)的调整更好的达到罪责刑相适应目的。可以说,量刑情节适用的方法和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犯罪人的量刑结果(宣告刑)的公正与否。在以往的研究中,量刑情节适用问题多是在研究...
刘彦东[1]2003年在《遏制当前我国突出刑事犯罪的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的刑事犯罪形势依然严峻,不但现有的犯罪边打边起,而且一些旧有的犯罪又死灰复燃,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犯罪动向,尤其是那些突出的刑事犯罪已成为当前我国的一大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从各种刑事犯罪中把当前我国的十种突出刑事犯罪...
鲍立铣[1]2003年在《越轨少年攻击行为及其干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去发现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索降低少年攻击行为的心理学途径。为此,在研究中,选择攻击行为发生频率较高的越轨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方式来评估越轨少年的攻击水平,并...
杜小丽[1]2008年在《知识产权犯罪刑罚配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知识产权犯罪被形象地称为“经济毒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犯罪成本低,获利丰厚,知识产权犯罪具有后继性和扩散性,严重的知识产权犯罪将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声誉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知识产权犯罪的高发阶段,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王远伟[1]2017年在《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司法适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地位和价值是非常显着的,尽管相关的理论认识颇存争议。这些理论争议主要包括13条但书的基本内涵、基本功能及适用范围等。通过实证调研发现,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司法适用亦存在诸多显着问题,值得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李振林[1]2013年在《刑法中法律拟制论》文中认为法律拟制是法学研究中的一个并不显着的领域,往往只是在与其他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时方被提及,但不能因此否定法律拟制存在的重要意义,更不能因此否定研究法律拟制的重要价值。实际上,法律拟制的适用范围很广,在民法、行政法特别是刑事法领域,均广泛应用到了法律拟制...
黄赞旭[1]2003年在《刑法理论的“主义”之辩》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抱着探讨中国刑法法治建设进途的初衷,考察刑法的主、客观主义理论的分野与融合,希冀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从而使我国刑法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第一部分考察刑法主、客观主义理论的分野。首先界定刑法主、客观主义判断的标准,指出从刑法理...
王纪旺[1]2006年在《试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借鉴》文中指出期待可能性理论首先发端于19世纪末的德国,经过德国刑法学者长达数十年的研讨,逐渐形成了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接受的观点。这一以规范责任论为核心的观点,虽然其直接起因是被称为“癖马案”的案件,但如果放开历史的视界,从悠久的历史来看,其并不...
盛宏文[1]2015年在《刑法修正基本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97年刑法修订,立法者曾试图制定一部“垂范久远”的统一刑法典。然而,自1998年12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和九个刑法修正案。面对刑法典的频繁修正,需要对其修正理念、修正内容和修正...
冯哲[1]2003年在《论审前羁押与人权保障》文中研究说明审前羁押是刑事诉讼活动中常见的强制措施之一。它具有控制犯罪,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功能。同时,在实现犯罪控制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人权也是其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审前羁押备受刑事诉讼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近年来,人权保障的呼声不断高涨,尤其是在十分敏...
牛步云[1]2003年在《劳动教养刑法化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行文3.5万余字,分叁个部分对劳动教养刑法化进行了探析。第一部分:劳动教养刑法化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首先分析介绍劳动教养刑法化涵义、性质以及世界性刑法化改革运动与非刑罚方法兴起情况,接着阐述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性质、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