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昉[1]2004年在《个案监督的宪法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能否对国家审判机关审理的个案进行监督,学界、司法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权力机关不应该实施个案监督,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现行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在人大对审判机关的监督范围内包含个案监督;主张法院的审...
徐赫喃[1]2004年在《刑事诉讼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社会法学研究的学术立场出发,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法哲学理论为指导,尝试建立并运用了国家、社会与个人叁方关系的刑事诉讼法学分析框架。对刑事诉讼的本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诉讼权力和权利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以及权利发展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
胡兰芳[1]2004年在《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刍议》文中认为在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的十几年中,行政诉讼法学界掀起一股股研究的热潮,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当事人制度等讨论极大的丰富了行政诉讼法学,其研究成果亦在司法解释中得到反映,推动了行政诉讼实践的发展。但是对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的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在行...
李俊峰[1]2004年在《辩诉交易契约性理论和权利保障研究及借鉴》文中研究说明辩诉交易(pleabargaining),又称辩诉协商(pleanegotiation)或辩诉协议(pleaagreement),它是指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在法院开庭审判之前,对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问题进行协商和讨价还价,检察官...
葛新新[1]2012年在《刑事诉讼客体视野中的法院变更指控罪名》文中研究说明刑事诉讼价值是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所固有的,不依赖于刑事诉讼主体及其需要而独立存在的,能够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对国家、社会和所有公民的合理需要和要求的满足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特性,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个方面。①在我国以职权主义诉讼...
潘丹丹[1]2004年在《诉辩交易与中国法治秩序建构》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宏观地回溯了西方法治和中国法治发展、流变的历史,指出中西方发展的耦合:社会高度分化、发展,带来的多元整合、秩序统一问题。面对挑战、西方的经验是,倡导将法治范式转变为程序主义法治范式,即提供开放性的程序、允许当事人的广泛参与、尊重价...
刘国媛[1]2016年在《结构之维检察权研究》文中认为相对于审判权的稳定性与普适性,检察权在诉讼制度中中途插入式诞生模式,使其自诞生之日起,争议与质疑就未曾停歇。在我国尤其如此,盖因我国在清末引进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之前,并无“检察权”的概念与制度设计。新中国成立之初,基于意识形态的同源性以及国家权...
刘宇[1]2014年在《辩诉交易及其中国化探究》文中提出辩诉交易是指控方与辩方就是否达成有罪诉讼而进行的司法交易。辩诉交易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和传播,目前在许多国家作为提高司法效率、缩短诉讼期限的有力手段,发挥着巨大的法律作用。辩诉交易已经成为一项广泛适用的司法实践制度,它的实...
王寂然[1]2017年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刑事诉讼是指国家专门机关追诉犯罪,确定被追诉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责大小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惩治犯罪行为,震慑不法分子,维护社会的安定。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往往和追诉机关处在不对等的地位,因此被追诉人的权利很容易受...
贾永丽[1]2007年在《释明权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法院和当事人的关系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法院和当事人的关系为中心,以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为视角,对法官的释明权进行研究。笔者在对释明权的基本问题进行概述的前提下,在考察和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释明权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释明权的现状进行评析,...
宋志勇[1]2010年在《刑事证人权利保护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强对人权的保障是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趋势,刑事证人权利保护是诉讼中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证人拒绝作证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完备和有效的刑事证人权利保护制度。许多刑事证人担心作证后受到打...
陈晓雷[1]2003年在《论我国公民的法律心理及其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我国虽大力进行法制建设,并确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大多均属于制度建设,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国公民的法律心理与法制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无论是在婚姻家庭领域、日常消费生活领域,还是在重大的经济贸易活动中,社会公...
郑曦[1]2010年在《论司法认知及其中国式构建》文中研究说明一、司法认知概念之厘清司法认知(JudicialNotice)是英美证据法上的概念,其来源于“显着事实无须证明”的古老法谚。对于国人来说,司法认知是陌生的名称。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虽有司法认知之实,却无相关的概念和制度,因此国内学者对于司法认...
郑丁足[1]2003年在《论美国的辩诉交易》文中提出美国辩诉交易产生于十九世纪,是指被告人通过有罪答辩,换取控诉方的适当宽恕。检察宫、法官、辩护律师分别在辩诉交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目前美国国内对辩诉交易有主存论、主废论和折衷论叁种观点。辩诉交易在美国得以产生和广泛运用,既是美国刑事司法制度造就的结...
龚兵[1]2007年在《论我国刑事证人权利义务之完善》文中研究说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是知悉相关案情,负有向司法机关作证的义务并享有相应保障权利的,当事人以外的自然人。刑事证人的证言对于查明案件事实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的现状不容乐观,证人履行作证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出庭率低。...
冯哲[1]2003年在《论审前羁押与人权保障》文中研究说明审前羁押是刑事诉讼活动中常见的强制措施之一。它具有控制犯罪,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功能。同时,在实现犯罪控制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人权也是其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审前羁押备受刑事诉讼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近年来,人权保障的呼声不断高涨,尤其是在十分敏...
冯林林[1]2007年在《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行政诉讼对所有行政案件一律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缺乏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这一简便、快捷的纠纷解决机制。时至今日,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设立的各方面的条件都已成熟,本文研究的目的,正是希图透过对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全面分析,提出对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