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1]2015年在《中国金融脱媒化的经济影响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金融脱媒化是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金融行业所呈现出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金融脱媒最早出现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颁布了Q条例,该条例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对活期存款公开支付利息,并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
茹晓刚[1]2003年在《关于我国商业活动中信誉危机的经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信誉危机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活动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信誉体系的崩溃,将导致市场萎缩、交易成本上升、国际声誉下降等恶性经济效应。信誉危机问题又是一个关键词在于博弈、在于信息的经济学问题。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看“信誉”,其着...
陈伟东[1]2003年在《基于分析型CRM的信用销售管理》文中指出信用销售,是指企业向客户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时,同意客户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全额支付货款或服务费。信用销售其模式是:向客户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约定期后从客户处收回款项,再投入生产(服务),实现企业运作的良性循环,但其实质是企业与客户间的一...
谢利人[1]2003年在《我国证券中介机构信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券中介信用从广义的信用概念上来讲,是一种承诺加兑现。这种承诺加兑现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证券中介在执业时,必须遵守与投资者、公司、监管机关所形成的显隐性契约关系,公正、公平执业;一是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因为水平的限...
孙美楠[1]2012年在《我国官方出口信贷支持境外投资研究》文中提出自1979年改革开放、2000年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境外投资先后经历了兴起、调整、再发展的过程。这些年来,境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战略资源的瓶颈问题,间接带动了我国国内相关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增强了我国企业和国家的国际竞...
王浩[1]2003年在《论入世对我国证券市场行政监管模式的影响及改革思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也在不断规范调整中日益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并集中体现在“监督”和“管理”两个方面,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证券行政监管模式。随着我国顺利加入世界贸易...
严太华[1]2003年在《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风险分析和管理活动是各类金融机构所从事的全部业务和管理活动中最核心的内容。其中,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又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内容。信用风险的管理状况不仅影响着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
韩阳[1]2016年在《美国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文中认为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并非源自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而是源自于在这场危机爆发前已经迅速发展的“影子银行体系”。尽管学术界对于导致这场危机的原因有多种解释,但是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缺乏对迅速发展的金融创新活动、特别是对影子银行体系的...
胡德期[1]2003年在《我国银企信用制度研究——从交易成本视角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用制度是人类为降低交易成本而不断探索的各种有效的合约形式或制度安排,从货币出现前的物物交换到货币制度的形成,使得交易成本大大节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货币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进而演进为信用制度和证券化形式,...
曾小丽[1]2007年在《保险机制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瓶颈”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成为了我国金融界和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
吕杨[1]2008年在《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信用评分指标的设置对准确衡量借款人信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
张立刚[1]2006年在《B2C市场信用问题的进化博弈研究》文中认为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促使了电子商务的产生,B2C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B2...
许钊[1]2016年在《审计师声誉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审计师声誉是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者对事务所与审计师个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职业道德规范活动的整体认知与评价。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