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常[1]2004年在《欧盟一体化视域中的文化多样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问题在当前欧盟一体化研究中正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围绕欧盟一体化中的文化多样性问题,在考察欧洲文化多样性政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缘由分析,并对文化多样性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作出初步探讨。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是把文化研究放...
黄亚雯[1]2017年在《冷战后韩国东北亚均衡外交研究》文中指出韩国在东北亚地区具有重大的地缘政治战略价值,其外交政策也是亚太研究的热点。韩国的外交政策在冷战时期完全依附美国,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的缓和给韩国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韩国也顺势走上了均衡外交的道路,从卢泰愚时期的北方外交,到卢武铉时...
黄佳琳[1]2004年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浙沪农村宗教信仰状况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宗教信仰寓含了丰富的社会变迁信息,因此也给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宗教作为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论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农村宗教作为农村社会变迁研究中的一个课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凸现出其对于社会稳定...
曹林[1]2004年在《权威推进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文中指出内核-边层这种可控的放权式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让世界为之瞩目的奇迹,但一个问题不容回避:新闻自由在中国的改革语境中一直是个被刻意绕过的敏感话题。改革要继续推进,必须有第四次思想解放的冲击,必须在新闻自由的制度创新上有所作为。通过对中国传统...
朱季康[1]2004年在《苏中地区报刊事业早期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1949年)》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收集整理了数百份报刊基本资料,基本囊括了自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江苏中部地区(扬州、泰州、南通3市)范围内的所有报刊状况。全文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启动抉...
尹佳[1]2014年在《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的研究源于中德外语学习文化在当前的外语学习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各有所长、难以互相取代这一事实,意在探讨如何通过场景练习法在中国德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实现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在以Adler提出的文化协同叁步骤模式为方法论指...
刘亚军[1]2016年在《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视域中德育的重要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是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纲领,是我们批判分析现代社会的理论武器,是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实践的理论箴言,也是我们开展德育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视域。论文从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视域研究德育问题的目的在...
俞新苗[1]2004年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建设》文中认为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已有很多研究论着,但针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与中国文学特别是新时期文学的关系,这一点国内的研究论着并不多见。笔者试着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本文共有叁个章节。其主题是探讨弗洛伊德精神...
魏宛斌[1]2004年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新课题。科学社会主义无论做为一种思潮、一种运动还是一种社会制度,都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无神论),这就与...
张永理[1]2004年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出封建残余仍然根深蒂固存在及其危害的主客观原因,从理论上分析封建残余的实质,批判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攻击,...
胡琴娥[1]2004年在《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怀疑——假设——求证是胡适治学方法叁个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这一治学方法思路的最终确立在时间上有一形成过程,即由胚胎期,到形成期,到成熟期。在其方法有了成熟的理论形态后,胡适总结为十字箴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种说法因其语言的简单明...
李岗[1]2004年在《文化·现象·涵义》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均质化和同样化在当代社会的各个角落蔓延,文化也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些有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正在失去它原有的内涵,朴实宁静的民风也被大都市的快速生活节奏所吞噬,如何在地方和现代中寻求一种...
程春梅[1]2012年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贞节观》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主要探讨中国20世纪百年文学创作中,贞节观念如何与政治合谋走了一条迂回曲折的衍变之路。贞节观念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历史上不同的时期与不同的社会群体给予“贞节”的解释是不同的。笔者从古代至20世纪文学的阅读经验中发现,贞节观念...
陈旻瑾[1]2004年在《中国传统幌子的设计美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时代的今天,在全球经济文化交融的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设计发展的土壤和源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马克思所言:“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东西”。因此,挖掘富有民族性的设计语言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
张结宜[1]2004年在《世纪末的面孔》文中指出进入90年代以后,受社会政治、经济、消费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观念和实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实践和观念上更为关注中国当代社会问题以及生存和环境问题,图式上也发生了视觉和图像上的转向。研究90年代中国当代油画艺...
丁显有[1]2004年在《“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之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探索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新儒家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儒家学说为本位来吸纳、会通西学的学术流派。“返本开新”是其贯彻始终的思想文化纲领。所谓“返本开新”之“本”就是指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所开之“新”则是指体现现代社会...
安美丽[1]2004年在《服装销售中说服语言的语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中国自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以来服装销售中的说服语言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修辞学、社会心理学、中国古代的纵横术关于说服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表明,这些领域对说服的研究都有不足之处。维索尔伦的语用纵观顺应论受进化论的影响,试图借助非语言因...
陈国平[1]2015年在《诗歌共时体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骆一禾、海子是当代杰出诗人,他们的死结束了诗歌的1980年代。论文以骆一禾的诗论和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当代诗学背景下考察其独立性和卓异品质,同时兼及骆一禾、海子诗歌的一些共性问题及其所牵涉的当代诗学问题。骆一禾是一位以诗人、诗论家和诗歌编辑的...
陈素萍[1]2004年在《缪斯的功绩——文艺起源与审美的女性因素》文中认为文艺起源论的派别繁多,但是却不能解释所有的文艺现象。艺术的生成源于各种因素与成分的多元共振。本文主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人类自身生产对艺术起源的巨大意义。艺术的创造是根据审美的要求进行的。而处于母系...
狄青[1]2011年在《对撞·裂变·重构——试述清末民初中国绘画观念的演变》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清末民初中国绘画观念的发展变迁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在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下,自身所发生的变革。通过对比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以及近代中国绘画与古代中国绘画的不同,来梳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