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之间——从传统的士到现代的知识分子

    “出”、“处”之间——从传统的士到现代的知识分子

    潘俊[1]2004年在《“出”、“处”之间》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以孟子为切入点,明确先秦儒家对于“出”与“处”的主要态度和立场,确立其“内圣外王”的立足点。第二部分以庄子为切入点,论述了道家之“隐”不同于儒家之“处”的人生态度。主要通过儒家与道家的比较,来凸显儒家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
  • 论“五四”前后瞿秋白关于发展先进文化的思考和实践

    论“五四”前后瞿秋白关于发展先进文化的思考和实践

    张丽[1]2016年在《瞿秋白文化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瞿秋白短暂的一生为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秉持着为中国文化寻求出路的初衷,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思考并解决中国文化问题,籍中国共产党早期一段时期内领导核心的特殊身份,为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殚精竭虑。他克服长期严重病...
  • 海子诗歌的意象谱系及相关问题研究

    海子诗歌的意象谱系及相关问题研究

    陈国平[1]2015年在《诗歌共时体的构建》文中提出骆一禾、海子是当代杰出诗人,他们的死结束了诗歌的1980年代。论文以骆一禾的诗论和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当代诗学背景下考察其独立性和卓异品质,同时兼及骆一禾、海子诗歌的一些共性问题及其所牵涉的当代诗学问题。骆一禾是一位以诗人、诗论家和诗歌编辑的叁重...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成都形象——以四部作品为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成都形象——以四部作品为中心

    胡静雪[1]2004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成都形象》文中研究说明成都是我国西南重镇,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同时它也不断的被文人所描述,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丰富的成都形象,当然这些成都形象的形成是深深植根于巴蜀独特的文化之中的。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巴蜀文化偏离于正统儒家文...
  • 论中国企业审美文化建设

    论中国企业审美文化建设

    蔡雄文[1]2004年在《论中国企业审美文化建设》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审美文化是企业发展与审美文化发展互动促进的产物,也是时代审美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步履蹒跚,注重经济效用和企业文化表象,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内涵,这使得企业审美文化建设日趋迫切。企业审美文化建设的研究需要廓清企业文化、...
  • 林纾“落伍”问题研究

    林纾“落伍”问题研究

    胡焕龙[1]2004年在《林纾“落伍”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林纾因与五四新文化阵营之间激烈的论战而被视为封建复古派,遭到严厉批判和唾骂。至今,人们仍判其思想在五四时代是守旧落伍的。这已成为林纾研究中一个难以逾越的“坎”。本文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结合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变迁...
  • 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研究

    黄玉萍[1]2004年在《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上是邻近的国家,经济和文化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在引进近代学制之前,两国的教育制度是相似的。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引进的新教育及近代学制,由于当时两国所处的政治与社会状况的不同,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不同之处。因此,有必...
  • 论王蒙创作中的民间化倾向

    论王蒙创作中的民间化倾向

    方爱武[1]2016年在《跨文化视域下当代“中国形象”的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形象学是属于比较文学领域里的概念,形象学研究自诞生之日起就侧重于对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或"异族形象"研究,本质上它是一种借异域文化而进行的自我言说或隐喻而已,它显然不能也无需完整地呈现被观照国度的真实形象。要想从形...
  • 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刘文波[1]2004年在《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王安石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理论家。是他通过自己的着作引发了当时人们“始原道德之理,窥性命之端”的学术风气。而这种学术风气的发展,终于引起学术上的革命一一宋学的产生。王安石的伦理思想是对当时社会生...
  • 大学生党员践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现状及教育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现状及教育研究

    陈桂淑[1]2004年在《大学生党员践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现状及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作出深刻而长远的战略性思考。贯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重在忠诚地践行。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重大历史变化,大学生...
  • 知识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创造的特殊性

    知识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创造的特殊性

    伍红建[1]2004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创造的特殊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的思想内容以及马克思的主要贡献。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正在由马克思时代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业经济向现代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经济知识化的发展无疑会使劳动、价值、价值规律的作...
  • 中国传统人性观的扬弃和现代人性的塑造

    中国传统人性观的扬弃和现代人性的塑造

    孙荫众[1]2004年在《中国传统人性观的扬弃和现代人性的塑造》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人性观与现代人性观的梳理、比较和整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特色:性善需要修养来保持和提高,性恶需要规范来节制和约束。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最终都是为个人、群体、社会的存在、稳定和发展而服务。文...
  • 跨国经营中的文化风险与规避

    跨国经营中的文化风险与规避

    陈婷[1]2010年在《论中石油海外投资战略风险与规避》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石油是保障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所以在以前、当下以及今后50年内,石油都将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国内石油探明储量以及产量较低,我国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连年攀升。为了保证国内原油供应...
  • 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

    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

    王方良[1]2004年在《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文中认为人不只生活于一个单纯的物质世界之中,同时也生活于一个意义的世界之中,人类文化的各个扇面,都是人类拓展意义世界的努力。产品,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诸多成果之一,也是意义的载体和符号,承载着意义传递和沟通的重任。产品及其所形成的器物文化不仅可通过其...
  • 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特点

    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特点

    傅利琴[1]2004年在《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篇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载体。人们交流思想、交换信息、意见和情感往往要借助于口语的或书面的语篇来完成。准确地、成功地理解语篇内容就成了实现语篇内容的价值、达到交际目的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表明,对语篇理解的研究对于人类交际和...
  • 论翻译文学的文学性转换

    论翻译文学的文学性转换

    柯子刊[1]2014年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文中指出林少华是我国当代着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作家、学者,至今已翻译90余部作品(含合译本),独译村上春树作品41部,出版5部文集、2部学术着作。林译在中国大陆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引发了“村上春树热”,进而还形成了一种社会文...
  •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

    蒋莉[1]2017年在《先秦玉器纹饰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玉乃国之重器,礼之所依。从史前的兴隆洼文化伊始,玉文化在中华大地繁盛起来,并绵延不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并成为先秦时期国之大事、民之礼义的核心内容之一。玉器纹饰不仅可以提供玉器断代的一般标尺,也是玉器区系类型划分的重要标准,同时还是一种具有...
  • 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

    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

    叶舒宪[1]2003年在《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文中认为跨学科研究是20世纪国际比较文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发展迅猛而成就巨大的领域。本文从文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的相关与互动着眼,是国内国外第一部系统地专门研讨文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关系的理论专题着述。由于涉及面广,需要的资料范...
  • 论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民族文化

    论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民族文化

    魏新春[1]2003年在《论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民族文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化使民族文化面临机遇与挑战。后殖民主义批评家曾在民族、阶级、性别等层面分析过欧洲霸权文化对东方、第叁世界民族、黑人、女性的扭曲与误读,而且,全球化语境中人们普遍有文化身份的迷失感,东方或第叁世界民族以一种拒斥的态度...
  • 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新时期家族小说论

    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新时期家族小说论

    罗新星[1]2009年在《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新时期家族小说论》文中提出本文认为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存在着一种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文章共分3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引出新时期家族小说中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第二部分将新时期家族小说划分为叁种类型加以论述,并分析它们怎样殊途同归地走入了家族情结之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