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巴胆碱对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细胞因子和脏器功能的影响

    卡巴胆碱对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细胞因子和脏器功能的影响

    白玉梅[1]2004年在《卡巴胆碱对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细胞因子和脏器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在创伤与休克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建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的肠道部分I/R损伤致多器官功能障...
  • 前列腺素E1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作用

    前列腺素E1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作用

    程红梅[1]2004年在《前列腺素E_1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Grentzig等于1977年首次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来,PTCA术后再狭窄...
  • 重组人干扰素α2a直肠栓剂的研究

    重组人干扰素α2a直肠栓剂的研究

    李世军[1]2004年在《重组人干扰素α2a直肠栓剂的研究》文中提出自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发现干扰素以来,人们对干扰素的研究一直具有浓厚的兴趣,研究发现干扰素除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作用外,还具有一系列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经临床学家研究证明,干扰素在人体内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对...
  • 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静脉给药急性毒理实验

    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静脉给药急性毒理实验

    张阳德,席浩,李浩,李玉坤[1]2004年在《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静脉给药急性毒理实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自制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GalactosedhumanserumAlbuminMagneticAdriamycinNanoparticleGAMANP)经外周静脉用药...
  • 人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Human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的性质研究及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建立

    人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Human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的性质研究及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建立

    刘桐言[1]2017年在《FNDC5/Irisin改善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发现的irisin是一种新型肌肉因子,可以通过刺激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protein-1,UCP1)的表达促进白色脂肪细胞转换成棕色脂肪细胞。Ⅲ型纤连蛋白组件包含蛋白5(ty...
  • 阿莫西林粘膜粘附微球研究

    阿莫西林粘膜粘附微球研究

    刘哲鹏[1]2004年在《阿莫西林粘膜粘附微球研究》文中指出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名羟氨苄青霉素,临床上用途广泛。由于幽门螺杆菌(HP)对其高度敏感,阿莫西林也是叁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药物之一。阿莫西林普通剂型口服吸收迅速,进入血循环后再回到胃组织发挥疗效,为使病变部位达到有效药物浓...
  • 基于结构的PPARα/γ双重激动剂的设计、合成与筛选

    基于结构的PPARα/γ双重激动剂的设计、合成与筛选

    周辛波[1]2005年在《基于结构的PPARα/γ双重激动剂的设计、合成与筛选》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中90-95%糖尿病患者为Ⅱ型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3.21%,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家。研究开发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治疗糖尿...
  • 米帕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米帕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张新勇[1]2004年在《米帕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文中认为米帕明(Imipramine,Imi)是叁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用于各型抑郁症的治疗。对脑缺血损伤后存在的抑郁状态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本室以往研究发现Imi可选择性扩张兔基底动脉,其作用机制与钙拮抗作用有关;同时对培养大鼠皮...
  • 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癌泰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癌泰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鲁丹丹[1]2007年在《硫代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反义寡核苷酸药物(ASO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可在基因水平特异性阻断特定基因转录和表达的新型生物技术药物,可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癌泰得和流感泰得为本室筛选出的两种具有较好抗肿瘤及...
  • 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洪伟[1]2004年在《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关于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本文简述了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研究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和抗菌机理,重点研究了新型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
  •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的药理学研究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的药理学研究

    刘信力[1]2007年在《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门控机制的动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20世纪70年代,分子动力学模拟首次在蛋白质分子应用以来,尤其在生物科学领域变得越来越普遍。它提供了一种用计算机在原子水平上动态地研究分子内和分子间反应的途径。直到今天,不仅是模拟体系的规模一直在快速增长,而且...
  • 头孢地嗪对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头孢地嗪对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宋卉[1]2004年在《头孢地嗪对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头孢地嗪(Cefodizime,CDZ)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Kle.p)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反应过程中,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
  • 清醒大鼠神经递质和脑电联合检测方法在镇静药物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清醒大鼠神经递质和脑电联合检测方法在镇静药物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卢英俊[1]2004年在《清醒大鼠神经递质和脑电联合检测方法在镇静药物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是一个多层次,多途径,多种物质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正常的条件下,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保持着动态平衡,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受到外界过度的刺激,这种动态平衡将被...
  • 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激动剂的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的研究

    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激动剂的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的研究

    冯君[1]2004年在《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激动剂的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其患者伴有胰岛素耐受,高血糖,高血脂等症状。临床治疗药物主要分叁大类,即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_S)胰岛素增敏剂及其...
  • 阿昔洛韦亚微乳剂研究

    阿昔洛韦亚微乳剂研究

    段明华[1]2004年在《阿昔洛韦亚微乳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阿昔洛韦(ACV)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病毒感染细胞有高度亲和性,而对正常细胞毒性甚微。它能有效抑制多种宿主细胞的DNA复制。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单纯性疱疹Ⅰ、Ⅱ型病毒(HSV-Ⅰ、Ⅱ)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治疗,被认为是普遍采用的首选药。...
  • 新型紫杉醇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新型紫杉醇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陆洪福[1]2011年在《新型多烯紫杉醇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一线治疗多种癌症的首选药物。尽管如此,在临床应用中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代谢不稳定性、多药耐药性、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差,以及由这些因...
  • 红霉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红霉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包凯[1]2008年在《红霉素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霉素是临床常用的一类大环内酯抗生素。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深入的药理研究中人们发现,红霉素等药物在作用于细菌的同时,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具有抗菌活性之外,还呈现出其它的生物活性,包括促进消化道运动活性、抗炎...
  • 基于系统发育比较分析的反义药物优化设计及相关药理学研究

    基于系统发育比较分析的反义药物优化设计及相关药理学研究

    宋海峰[1]2004年在《基于系统发育比较分析的反义药物优化设计及相关药理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基于系统发育比较分析方法,整合计算机模拟二级结构方法进行反义药物优化设计研究,分析构效关系与系统发育保守性在反义药物设计中的意义,进一步改善QSAR方程。筛选具有应用前景的活性先导序列,考察优选序列的体内外...
  • 茶多酚、维生素-C对急性镉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茶多酚、维生素-C对急性镉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慧中,徐兆发,裴秀丛,郑霄,李晶[1]2003年在《茶多酚、维生素C对镉急性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预先投予茶多酚(TP)和VitC对急性镉(Cd)毒性的影响。方法4组Wistar大鼠分别皮下注射氯化钠、25μmol/kg的氯化镉溶液,以及以TP、VitC预处理后的25μmol/k...
  • 一氧化氮模拟心肌预处理保护及其机制研究

    一氧化氮模拟心肌预处理保护及其机制研究

    张峰[1]2003年在《一氧化氮模拟心肌预处理保护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缺血预处理(IPC)是指心肌在短暂缺血后能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缺血损伤的现象,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机制,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但是IPC作为一种内源性机制,其本身并无治疗学价值,无法将其直接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