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成都形象——以四部作品为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成都形象——以四部作品为中心

    胡静雪[1]2004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成都形象》文中研究说明成都是我国西南重镇,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同时它也不断的被文人所描述,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丰富的成都形象,当然这些成都形象的形成是深深植根于巴蜀独特的文化之中的。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巴蜀文化偏离于正统儒家文...
  • 论王蒙创作中的民间化倾向

    论王蒙创作中的民间化倾向

    方爱武[1]2016年在《跨文化视域下当代“中国形象”的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形象学是属于比较文学领域里的概念,形象学研究自诞生之日起就侧重于对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或"异族形象"研究,本质上它是一种借异域文化而进行的自我言说或隐喻而已,它显然不能也无需完整地呈现被观照国度的真实形象。要想从形...
  • 濒临失落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定皮影

    濒临失落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定皮影

    赵敬蒙[1]2004年在《濒临失落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民间戏曲艺术中,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曲种,是集音乐、表演、文学、绘画、雕刻等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皮影戏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皮影戏每到一处,都和当地的民俗传统、文化艺术、方言音韵等紧密结合而落...
  • 服装表演中的音乐艺术

    服装表演中的音乐艺术

    王艺,于政婷[1]2009年在《浅谈音乐在服装表演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服装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虽然这门艺术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但服装表演吸取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服装表演艺术将时间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的特点融会...
  • 论废名小说的意境

    论废名小说的意境

    向文祺[1]2016年在《论废名创作的现代性》文中指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废名开创了乡土文学新的写作范式与独特的“顾影自怜”的“审美现代性”抒情方式,在文体风格上实现了从平淡朴讷到奇辟生辣的先锋性实践,同时,他以极富个人洞见的“六朝-晚唐-新文学”谱系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承与新变...
  • 狄更斯与批判现实主义——《远大前程》之分析

    狄更斯与批判现实主义——《远大前程》之分析

    蔡熙[1]2012年在《当代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940-201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狄更斯(1812—1870)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将经典与通俗、娱乐与教化结合起来的伟大作家之一。西方的狄更斯研究已经历时170余年,有关狄更斯及其作品的研究论文和专着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思想与创作以及研究阐...
  • 论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形象

    论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形象

    刘(韦华)[1]2004年在《论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形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把应用写作作为重要的学科,对应用文、应用文写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在我国,应用写作属于年轻的学科,还没有应有的学科地位。当今学术界对应用文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着重探讨应用文的主题、...
  • 汉字形体美的探讨与汉字教学

    汉字形体美的探讨与汉字教学

    张燕[1]2004年在《汉字形体美的探讨与汉字教学》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笔者对所任教的高一、高二的学生进行的一些调查以及对其他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汉字教学已成为中学语文界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目前的中学汉字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死记硬背,学生普...
  • 论翻译文学的文学性转换

    论翻译文学的文学性转换

    柯子刊[1]2014年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文中指出林少华是我国当代着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作家、学者,至今已翻译90余部作品(含合译本),独译村上春树作品41部,出版5部文集、2部学术着作。林译在中国大陆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引发了“村上春树热”,进而还形成了一种社会文...
  • 传统戏场建筑研究及其音质初探——暨浙江传统戏场

    传统戏场建筑研究及其音质初探——暨浙江传统戏场

    毛万红[1]2003年在《传统戏场建筑研究及其音质初探》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传统戏台观演场所(除晚期的戏园),常常与其它建筑联系在一起,如神庙建筑、宗祠建筑、商业会馆等等,因此戏台产生、发展、成熟既与戏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宗教、人文环境相联系。论文旨在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收集,以及对浙江古戏场的现场调...
  • 3Cr-1Mo-1/4V加氢反应器重点制造工艺的研究

    3Cr-1Mo-1/4V加氢反应器重点制造工艺的研究

    张远晴,刘映雪[1]2003年在《踵武前贤继往开来——访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郑晓华》文中研究指明郑晓华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入选学者,全国青联委员,曾任中国首届“兰亭奖·教育奖”评委、北京市教委高校招生委员会艺术考试评...
  • 陈师道诗歌艺术研究

    陈师道诗歌艺术研究

    张红琴[1]2014年在《陈师道的“拙”》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历年来对陈师道其人其诗歌以及《后山诗话》的研究论着,相关硕士论文和期刊的所载的论文仔细阅读,分析出目前对陈师道诗歌研究自莫砺峰先生在《江西诗派研究》一书中,简单阐述了陈师道诗歌的朴拙风格以来,虽有众多的研究其诗歌风格的论文出现,或有提及...
  • 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之比较

    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之比较

    高磊[1]2003年在《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之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同属于中国江南文人园林,它们在造园要素和空间构成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除了与文化渊源有关之外,还与明清时期徽商对两地园林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园哲学思想不同,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又存在本质区别。...
  •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象征手法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象征手法

    周晶[1]2018年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音乐主导动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音乐主导动机是瓦格纳在其乐剧中创造的音乐技巧,即通过主导动机(一般为一小段旋律)的反复出现来标记某个人物、场景或抽象概念,并通过主导动机的变化暗示故事的发展、人物状态的变化,最终建立一个大的音乐结构。受其启发,乔伊斯将...
  •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吴定祥[1]2012年在《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文中研究说明厄纳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位享有崇高地位的文学巨匠,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实践成为对后世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作家之一。海明威的小说历来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他们在文献研究,作家生平研究,影响研究,作品的整体研究以及...
  • 《小城畸人》现代主义艺术分析

    《小城畸人》现代主义艺术分析

    马征[1]2003年在《《小城畸人》现代主义艺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无论是国内和美国本土研究,对它在文学史中的“归属”问题存有较大分歧。本文在探讨这一问题产生的文化背景之后,集中于《小城畸人》的作品分析。全文以现代叙述学“故事”和“话语”...
  • 《去吧,摩西》的艺术性

    《去吧,摩西》的艺术性

    谢志超[1]2003年在《《去吧,摩西》的艺术性》文中认为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去吧,摩西》是美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杰作。因其特殊的结构形式,该小说一出版便引起了评论家们的注意。从那之后,很多文学评论家都试图以不同的理论分析这部小说。然而,没有一个论述能完全正确地分析《去吧,摩西》或穷尽其意义...
  • 欧洲中世纪文学象征思想及其特征

    欧洲中世纪文学象征思想及其特征

    彭青青[1]2003年在《欧洲中世纪文学象征思想及其特征》文中提出对欧洲中世纪文学和诗学的研究在近几十年来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这一时期的文学象征思想对后世的象征理论和各类解释学都有启发意义,因此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鉴于欧洲中世纪的文学象征思想与基督教《圣经》和隐喻解经理论的直接联系,论文分叁部分论...
  • 四十年代“渝派文学”论

    四十年代“渝派文学”论

    张武军[1]2003年在《四十年代“渝派文学”论》文中认为一般说来,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心20年代在北京,30年代在上海,围绕着北京和上海也曾形成两个文学派别:京派和海派。抗战爆发后,北京和上海两个现代文学中心被捣碎,京派和海派也在战争中瓦解。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心也转移到重庆。正由于重庆...
  • 中国九十年代大众文化批评

    中国九十年代大众文化批评

    卢健[1]2003年在《中国九十年代大众文化批评》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文化批判的总体视角下,对西方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进行局限分析,提出自己的批判立场。在“批判与创造统一”这一总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建立适应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在对历史上的知识分子的存在方式和当代知识分子的现状的批判性梳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