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金·奥尼尔的《毛猿》之表现主义研究

    尤金·奥尼尔的《毛猿》之表现主义研究

    王丹,王秀红[1]2015年在《表现主义在尤金·奥尼尔的《毛猿》中的体现》文中研究指明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运动。它源于绘画,后影响到小说、诗歌和戏剧,且在戏剧领域成就最为显着。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为杰出和着名的表现主义剧作家的代表。他的经典表现主义戏剧《毛猿》...
  • 汉赋专题研究

    汉赋专题研究

    高一农[1]2003年在《汉赋专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对每个朝代的主流文学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就汉代文学而言,这段话包含着这么几层意思:赋体文学是汉代的主流文...
  • 蔡邕文学活动综论

    蔡邕文学活动综论

    高长山[1]2003年在《蔡邕文学活动综论》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蔡邕的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主体部分共四章。第一章论述蔡邕和东汉文坛的因缘,他对文人奇才的推荐奖掖和对奇书异文的欣赏认可。得到蔡邕推荐奖掖的文人奇才有边让、王粲,他们都富有才气和个性,代表了新的文坛风尚。在推荐奖掖文人奇才方面,蔡邕和孔融...
  • 王安忆小说论

    王安忆小说论

    梁万新[1]2011年在《城与乡:俗世生存的审美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王安忆一向追求叙事风格的多变。从《长恨歌》开始,王安忆便热衷于对俗世生存的细致书写,也更加自觉地表明自己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感性追求。本论文立足于王安忆继《长恨歌》之后的所有小说,以“俗世生存”...
  • 彝、纳西创世史诗比较研究

    彝、纳西创世史诗比较研究

    马国伟[1]2003年在《彝、纳西创世史诗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创世史诗”是“史诗”的基本类型之一。它以宇宙天地之形成、人类之起源以及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植物的来源和某些风俗习惯之来历等为其描述的主要内容,以歌颂劳动创造、赞美劳动人民在征服自然和创世立业的艰难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毅力...
  • 五四女性作家小说创作论

    五四女性作家小说创作论

    汪雨涛[1]2003年在《五四女性作家小说创作论》文中提出五四女性作家群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女性作家。她们承继晚清以来现代化转型所带来的妇女解放运动的成果,在五四启蒙思潮推动下登上文坛,揭开了中国现代女性小说创作的序幕。对于中国女性文学而言,她们的小说创作不仅开辟和丰富了女性书写的题材空间与主...
  •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刘志宏[1]2003年在《《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唐以来,对《离骚》“香草美人”的研究或遵循“以经解骚”之传统模式,而自近现代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文化背景研究兴起,各秉所长,可谓聚讼纷争。学者们依靠蓬勃发展的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和心理学等,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文...
  • 何其芳散文论

    何其芳散文论

    姜艳[1]2003年在《何其芳散文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将何其芳叁四十年代散文的诗性创作作为个案研究。何其芳散文的诗性创作实际是指何其芳散文中诗意的表现。他的散文诗性创作进行了一场“思想”和“艺术”上的“革命”。他的散文是诗性的,是一种诗性的散文,他注重人格的审美、表现自我的真实的感情,抒写真...
  • 论铁凝小说的人性叩问

    论铁凝小说的人性叩问

    吴晓梅[1]2003年在《论铁凝小说的人性叩问》文中指出由于铁凝小说风格的不断变化,对铁凝小说的研究缺乏整体性的观照。人性关怀是铁凝小说的一贯主题,本文旨在从人性的角度切入,对铁凝的小说创作作一整体的研究和考察。本文主要分叁个部分考察铁凝小说的人性主题:第一部分主要描述铁凝小说从对人性美的礼赞到对人...
  •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世界——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世界——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梁璐[1]2003年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世界》文中研究指明人类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关于女性的话语就是以男性本位为规范的女性话语,由于男权本位的规范,男性作家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必然会以男权本位的规范来建构,男性作家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往往缺失女性本位视角,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只是社会批判的工具或欲望表...
  •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心理描述系统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心理描述系统

    刘必兰[1]2003年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心理描述系统》文中认为从五四开始,中国的小说结束了漫长而曲折的过度性的“变体期”,开始以西方“特别的”格式这一崭新的面貌出现。由此,中国现代小说之体得到确立。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心理描述也因此从内容到形式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可以说,五四以后的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心理描...
  • 汪曾祺审美追求论

    汪曾祺审美追求论

    刘志宏[1]2003年在《汪曾祺审美追求论》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名在新时期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作家,汪曾祺的独特不仅仅因为他通过情节的淡化、“风俗画”般的民俗风情的生动描述等创作技巧对他自己所理解的真实、和谐的文体观念进行了充分的阐释,更因为他以极其开放的胸襟对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尤其是叙事学理论加以创造性的...
  • 《诗经》男女春秋盛会与周代礼俗

    《诗经》男女春秋盛会与周代礼俗

    董雪静[1]2003年在《《诗经》男女春秋盛会与周代礼俗》文中研究表明《诗经》中的一部分描写当时男女于春秋之际聚会交往的作品,集中地反映了周代男女青年相识相恋的真实状况和社会风尚,也构成了中国爱情文学发展史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实际上于周代的农业文明、崇拜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典礼仪式等密...
  • 论海派小说的雅俗互动与流变

    论海派小说的雅俗互动与流变

    黄蜜[1]2003年在《论海派小说的雅俗互动与流变》文中研究指明“五四”之后,中国现代小说有了高雅小说与通俗小说的划分,与此同时,现代小说系统内也开始了雅俗互动互渗的历程。这一过程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小说流派,其中,海派文学最具典型性。海派小说既代表着现代主义的先锋性,又有着酒色之气的消费娱乐性,将雅和...
  • 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陈宗花[1]2003年在《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新时期以来召开的第一至第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历届会议资料、会外报导资料等文献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并进行归纳、分析与研究,借此总结历届会议的基本特点,探寻新时期音乐教育改革在教学、科研及...
  • 二胡演奏技艺中的情理交融

    二胡演奏技艺中的情理交融

    向健美[1]2003年在《二胡演奏技艺中的情理交融》文中研究指明在演艺界,一直以来有“体验”派和“表现”派之争。在音乐表演中,同样有这样的两种主张,这种争论其实就是表演是情感主导过程,还是理智主导过程的问题。传统的器乐教学和演奏体系在技能技巧和音乐素质的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心...
  • 储望华钢琴音乐研究

    储望华钢琴音乐研究

    黄芳[1]2009年在《储望华钢琴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地位》文中研究指明储望华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钢琴家兼作曲家,他的作品质朴清新,个性鲜明,富于时代感又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在钢琴创作方面,储望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中国...
  • 瞿希贤音乐创作心理研究

    瞿希贤音乐创作心理研究

    尚建[1]2003年在《瞿希贤音乐创作心理研究》文中认为历史上对音乐创作的研究基本上是两种方法的结合:一种是音乐学的方法,即以作品技术分析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一种是史学的方法,即从分析作曲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探讨各种社会因素对作曲家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对作品分析的基础。无疑,这些是进行音乐创作研究的有...
  • 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韩锺恩[1]2003年在《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音乐有没有意义?音乐的意义在哪里?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是什么?其目的,就是对人的音乐感性直觉经验进行合式的理论定位,并在此前提下去确认:以什么样的姿态直接面对音乐作品。为此,本文将在有关声音...
  • 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

    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

    汤逸佩[1]2003年在《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文中研究说明从叙事学角度研究中国当代话剧舞台演出形式的变革,不仅是一种理论视角的转变。由于话剧叙事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并且对话剧舞台演出形式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就目前我国当代话剧舞台演出研究的格局而言,本文无论在方法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