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说新语》介词及介词结构

    《世说新语》介词及介词结构

    许秋华[1]2004年在《《世说新语》介词及介词结构》文中研究表明中古时期,汉语的介词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期较为繁复的介词体系,开始出现简化、规范的趋势,淘汰了一些意义、作用重复的介词,保留了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介词,还产生了一些新兴的介词。同时,介词的用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
  • 论现代汉语的程度范畴

    论现代汉语的程度范畴

    龚娜[1]2011年在《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文中提出客观世界存在程度差异,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必须有相应的形式来表现它,因此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范畴——程度范畴。本文在“语义语法理论”指导下,从“程度”这一语义范畴入手,考察程度在湘方言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探讨各种不同形式的语义特征与语用价值,同时结...
  • 汉语“约量”的表达研究

    汉语“约量”的表达研究

    兰兆婧[1]2016年在《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约量”表达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二语言习得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约量”表达是很重要的部分。汉语中表达“约量”主要有叁种方式:1.约数词语表约量,如:“多”“几”“一些”“一点儿”;2.数词连用;3.界指约量的词语,如;“上下”“左右...
  • “是……的”结构的语义角色及其焦点指派

    “是……的”结构的语义角色及其焦点指派

    侯颖[1]2004年在《“是……的”结构的语义角色及其焦点指派》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讨论了带有动词核心的“是……的”结构的语义角色及其焦点指派问题,讨论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的”结构的研究综述:介绍“是……的”结构的研究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二)“是……的...
  • “不是”的产生及其发展

    “不是”的产生及其发展

    许欢[1]2014年在《官员腐败心理与预防控制研究》文中认为转型期中国的反腐败问题已经引起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出版了大量的论着。但是,这些论着大多是从腐败的成因及制度对策方面进行论述,更多地是对造成腐败的物质因素的反思与探索。相对而言,较少地从官员个体的心理动机和心理结构去深入分析研究对腐败...
  • 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研究

    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研究

    罗载兵[1]2017年在《语义波的分形谐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义波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合法化语码理论对话合作的焦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义波概念是从语篇意义切入来分析语篇的信息流动,主要着眼于信息流动的周期性特征。而合法化语码理论的语义性原则从情景语境出发来考察语义的依赖与压缩,认为语义波是语义引力、语...
  • 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句”习得之研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句”习得之研究

    朱武汉[1]2007年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句”习得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发展的研究方法,就高叁、非英语专业的二年级及英语专业四年级的各叁十名学生习得含有兼语的存在句的情况进行研究统计分析,并对其中6名学生进行访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母语处于超集时,子集原则不能像在母语习得中那样起...
  • 汉语英语动宾结构的对比研究

    汉语英语动宾结构的对比研究

    阿珠(Syeda,Arzo,Riaz)[1]2004年在《汉语英语动宾结构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对比方法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们解决许多问题的方法之一。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动宾结构上的差别,以便更深入的观察汉语的特点。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汉语的特点是缺少...
  • “V_双+V_双”的语义关系类型及其自动识别

    “V_双+V_双”的语义关系类型及其自动识别

    闫凡蕾[1]2004年在《“V_双+V_双”的语义关系类型及其自动识别》文中指出本文提出了现代汉语中两个双音节动词连用的语义关系问题,考察了具体的语义关系类型,尝试提出自动识别“V_双+V_双”的语义关系类型的算法。语料库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用于知识获取的重要资源。本文建立了1200万字《人民日报》语料...
  • 动量短语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及意义

    动量短语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及意义

    杨娟[1]2004年在《动量短语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及意义》文中指出动量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等的数量单位的词。动量词与数量词组成动量短语来标记动作行为等的量。动量短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不是单一的,在句法结构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谓语、状语、补语。对于每一词类来说,句法位置都有典型、非典型之分,从典型...
  • 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

    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

    朱彦[1]2003年在《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往的构词法研究从两种角度研究词素之间的关系,一是句法结构角度,一是语义关系角度。两种角度看似针锋相对,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点,即其观察与分析的视角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因而对词素间复杂曲折的语义关系难以详尽描写和解释。鉴于此,本文从语义的深层...
  • 动词的形式特征

    动词的形式特征

    孙思[1]2009年在《现代汉语动趋式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首先对近百年来动趋式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深入的述评,这不仅整理了研究硕果,道出了研究中的缺陷,也提出了今后动趋式研究的方向,同时更为本文的研究作了有力的铺垫。后文正是在述评的基础上,分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对动趋式进行探究。研究以共时平面为主,历时平面...
  • 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

    郭莉[1]2003年在《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对越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现越南学生在语法上存在很多的偏误。有的有规律,有的没有规律。因而引发了研究的兴趣。经过文献检索,发现偏误分析主要集中在欧美学生,亚洲也主要集中在日、韩等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上,而对于越南学生汉语学习产生的...
  • “有+VP”格式研究

    “有+VP”格式研究

    伍文英[1]2003年在《“有+VP”格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有”字句里的特定格式“有+VP”为研究对象,以“普—方—古”大叁角理论、叁平面理论等为指导,具体讨论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里“有”后可以接哪些结构形式的VP、“有”的语义和语用,以及“有+VP”在历时平面的发展演变。尽可能做到形式与...
  • 唐以前“得”字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研究

    唐以前“得”字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研究

    马慧[1]2003年在《唐以前“得”字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讨论了从先秦到唐以前“得”字意义、语法功能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情况,并对其演变机制作出初步的阐释。“得”字第一次重要演变是先秦时期从一般动词转化为助动词;然后“得”沿着“得到”、“能够”两个方向逐步演化为动态助词和结...
  • 《春秋左传》介词研究

    《春秋左传》介词研究

    王鸿滨[1]2003年在《《春秋左传》介词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两方面首次对《春秋左传》中33个严格意义上的介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从句法、语义、语用叁个角度揭示了《春秋左传》介词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全文除“引论”及“总论”外,分“理论研究”、“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和“...
  • 现代汉语“给”字句的最简句法分析

    现代汉语“给”字句的最简句法分析

    苏晶[1]2003年在《现代汉语“给”字句的最简句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给”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类重要的句式。与英语相比,汉语的“给”字句既有与英语相同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对“给”字句这些特性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近年来许多语法学家如朱德熙(1980)、顾阳(1999)和周长银(2000...
  • 语法隐喻——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隐喻

    语法隐喻——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隐喻

    罗载兵[1]2017年在《语义波的分形谐振研究》文中提出语义波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合法化语码理论对话合作的焦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义波概念是从语篇意义切入来分析语篇的信息流动,主要着眼于信息流动的周期性特征。而合法化语码理论的语义性原则从情景语境出发来考察语义的依赖与压缩,认为语义波是语义引力、语义密...